立秋正是排毒好时机!医生建议:清湿热、养正气要趁早
发布时间:2025-08-08 21:00 浏览量:1
你有没有发现到了立秋,怎么天天犯困、口臭、肚子胀,还动不动就出汗,连晚上也睡不踏实?这不是身体懒了,而是“湿热”在作怪。
有人说:“立秋一到,天气转凉,就该补一补。”可事实是,秋老虎才刚上岗,白天气温仍高,湿热未退,人体却早已被闷了一整个夏天,脾胃累得不轻。
数据显示,立秋前后,因消化不良、湿疹、痔疮等问题看病的人数比平时高出约30%。这不是巧合,而是身体在用各种“信号”提醒你,该排排毒、清清火、养养正气了。
中医有句话:“秋不养,冬易病。”意思是说,秋天是调理的关键节点,若错过时机,冬天就会频繁感冒、气虚乏力、旧病复发。
可惜很多人还在犯一个老毛病——只盯着“补”,却忘了“清”。湿热不除,补再多也是加重负担。
在这个关键节气,只有顺应时机,及时清湿热、调脾胃、护正气,身体才能真正轻松过秋、安稳入冬。这是养生的智慧,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说到底身体不是铁打的,它更像一口锅,夏天煮得热腾腾,底下的“湿火”还没灭,秋天一到就盖上锅盖,不闷坏才怪。
“秋乏”不是天生的,而是“夏湿”未清。
过去有个上班族,年年立秋就开始犯困、拉肚子,脸上长痘,晚上还失眠。他以为是“秋燥”,猛喝蜂蜜水、吃百合、炖银耳,结果越补越虚,反复生病。后来才发现,问题根源在脾胃虚、体内湿热滞留。一味盲目进补,反而堵了出口。
湿热是个“隐形杀手”,不痛不痒,却能把你拖得精疲力竭。
它常常藏在舌苔厚腻、口苦口臭、便溏腹泻、疲倦乏力、油光满面这些看似“小毛病”里。可惜很多人不当回事,直到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别小看湿热,它和很多慢性病都有关系。研究发现,湿热体质的人更容易患脂肪肝、胆囊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它像个“慢性毒素”,在你毫无察觉时,一点点损耗正气,拖垮免疫力。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湿热就是邪气之一,若不及时清除,它就会趁虚而入,反复拉肚子、感冒、皮肤过敏,甚至诱发慢性炎症。
特别是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湿热未退,寒气又来,人的抵抗力容易“前后夹击”,一不留神就“秋病缠身”。
所以这时候不排毒,更待何时?
那怎么排?不是猛喝绿豆汤、狂吃苦瓜就够了。
排湿热,最伤不起的就是脾胃。脾为生痰之源,湿为阴邪最重,湿热多从脾起。夏天吃凉的多,喝冰饮、啤酒、冷饮是家常便饭,脾胃早已“伤痕累累”。
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猛攻猛清,而是温养调理,先扶正后祛邪。
早起一杯温水,温中醒脾,晚饭不过饱,避免夜间湿滞堆积。
饮食上,少油腻、少辛辣,适量吃些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等健脾祛湿的食材,搭配一些清热的苦瓜、冬瓜、绿豆,但要注意不过量,避免伤寒。
再每天适度出汗是最天然的排湿方式。
很多人夏天懒得动,吹空调、吃冷饮,汗孔一关,湿气进得去出不来,久而久之就“堵”在身体里。
哪怕只是每天快走三十分钟,或泡个热水脚、做做八段锦,对身体都是一种温和的调理。
最怕的是,明明身体已经发出求救信号,你却还在熬夜刷手机、喝奶茶、蹲马桶看剧……
养生,不是等老了再说,也不是等病了才改,而是现在、立秋这个节气,就是最好的开始。
有人说:“立秋不过是个节气,有什么大不了?”中医不是迷信节气,而是尊重时节的变化。
节气,是大自然给我们身体发的“通知”,告诉你该清了、该养了。
比如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人体也开始从“发散”转入“内藏”。此时清湿热、调脾胃,才能为秋冬的身体储备打好底子。
很多人总以为“排毒”很神秘,其实就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不是吃什么神药,而是改掉油炸重口、晚睡晚起、久坐不动的坏习惯。
真正的排毒,是让身体自己恢复清理的能力——这靠的是脾胃运化、汗液代谢、气血调和。
有研究指出,长期熬夜、饮食不节制,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影响免疫力、代谢功能,增加慢性病风险。所以想排毒先别急着吃药,先把作息和饮食规律调整好,身体自然会“自净”。
老一辈人常说:“养生靠三分补,七分养。”这“养”,说到底是顺应时节、顺着身体的节奏走,而不是硬干。
立秋后,是“藏”的开始,也是“养”的关键。错过了这个节气,再想调理就得多费一番工夫。
人这一辈子最怕的不是老,而是年轻时透支太狠,老来却没底气修复。
中医讲“未病先防”,立秋养生不是怕你现在有病,而是告诉你如何避免以后落病。
就像一棵树,夏天枝繁叶茂,但如果根系积水腐烂,秋风一起,整棵树就容易倒。人也一样,表面看着精神,内里湿热淤堵,迟早出问题。
很多慢性病,其实都是“积湿成疾”,“积火成炎”。如果能在立秋这一节点,清清底火、疏疏湿气,未病就能不发,已病也可缓解。
别等到冬天一来,冷风一吹才想起穿秋裤,感冒一发才想起吃药,才后悔为什么立秋时没多养一养。
身体不会说话,但它会用每一次出汗困难、每一次半夜醒来、每一次饭后腹胀告诉你:我累了。
别等身体罢工了,才想起来该保养。
立秋这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转折点,却也是最值得重视的养生节点。
如果说夏天是“烤炉”,秋天是“收仓”,那么立秋就是那扇打开身体“排毒大门”的钥匙。
守住它,就是守住健康。
真正的养生,不是把养生变成一种负担,而是像生活一样自然地去调整。
从一顿清淡的晚饭开始,从一次早睡开始,从一次出汗的散步开始。慢慢地,你会发现,身体其实很诚实,只要你对它好一点,它就会好好回报你。
健康,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一点点养出来的。
趁着立秋,把湿热清了,把正气养起来,日子才会越过越轻松,身体才会稳稳当当地陪你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
[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国家标准解读. 中医药健康服务研究中心, 2023.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