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不必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别人的情绪与你无关!

发布时间:2025-08-08 02:21  浏览量:1

你有没有类似经历?父母吵架,你自告奋勇去调停。哄哄老妈,劝劝老爸,再讲个段子,逗两人一乐。

夜深人静,才觉委屈,仿佛自己只是个“开心果”,“工具人”。

同事聚餐,领导在座,谁也不说话,场面略显沉闷。此时,你主动开口,说自家熊孩子,或队友的糗事儿,调动现场气氛。

结束后,感觉这样刷存在感,寻找价值感,挺没意思,反而很累。

这是为什么呢?你一直执着,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导致心身俱疲。

你不必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别人的情绪与你无关!没责任和义务,做这些有的没的。同时,也会消耗自身能量!

最近,有个心理学概念很火——“主体性”:指的是,一个人有独立思考能力,为自己的情绪、感受、判断、行为负责,不被他人左右,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

简单粗暴的理解:你是人生主角,其他人只是配角。你的生活,自己说了算!

每个人生来本自具足,既能哄自己开心,也能给自己添堵,把情绪价值拉满。

为什么非要依靠别人?太不拿自己当外人,失去“主体性”,就是没有自我,寄生在别人身上。

心理学有种理念:一个人越缺乏主体性,越容易在人际关系中丢失“自我感”,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或“工具型人格”。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小时候,面对父亲对妹妹的宠爱,对自己的无视,极度失落。

偶然一次,父亲带她看马戏团表演,松子模仿小丑扮鬼脸,终于把父亲逗笑,感到一丝慰籍。

从此,拉开讨好男人的帷幕。面对男友的家暴,不离不弃,低到尘埃。一生被忽略和厌弃,让人唏嘘!

此外,如果你有“圣母心”和“拯救情结”,念念不忘共情他人,充当“情绪垃圾桶”,无异于“不作不会死”!

对方释放的“负能量”,没受过专业训练,根本接不住,反而把自己整得电量告急。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能量交换”。你总和各种“情绪吸血鬼”相处,充当“血包”,能量一不留神被吸走。

资深心理咨询师柏燕谊老师的忠告,触动人心:“不管是在家庭,在朋友关系,还是在公众场合,你都不必为任何人的情绪负责。

你不是别人人生剧本的主持人,不必为现场气氛负责。你要知道,替人尴尬的毛病背后,是对自己精神能量的隐性剥削......

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能量,都是有限的。我们在生活当中,太容易用自己共情的能力,去喂养别人。

那你一定会把自己累死,这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情绪劳动的价值,是没有意识到,没有尊重的。

与其把为他人缝补破碎人生的力量,如此消耗,还不如把温柔留给自己,留给真正爱你的人!”

每个有“主体性”的人,都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奢望他人,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

反之,缺乏“主体性”的人,只会和别人“共生”,我的情绪,就是你的,不分你我,不用客气。

谁的情绪,谁认领,谁负责!

远离“情绪吸血鬼”,是有边界感的体现,也是对自身能量的守护。

最后,送给有缘的你,一句很火的话:“心很贵,一定要装最美的东西,情绪很贵,一定要接触让你愉快的人,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