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用一个“懒”方法带娃,双胞胎“玩”成年级第一,效果绝了!
发布时间:2025-08-08 20:56 浏览量:2
我家那对马上三年级的双胞胎,暑假里最爱的“游戏”竟是拼汉字!
那天推门进屋,看到哥哥举着“扌”字卡喊:“加‘白’是‘拍’!”,弟弟立刻接招:“加‘丁’是‘打’!”,两人趴在爬爬垫上,把语文偏旁组字玩得热火朝天。
更让我欣慰的是,期末兄弟俩语文数学双双拿了年级第一。
当同月龄孩子的妈妈群里,其他宝贝3、4、5岁就开始跟着识字APP系统认字时,我一点都不着急,也从不会攀比。
妈妈群有人炫耀:3岁孩子能认200字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介绍道:大多数4、5岁的孩子对认字、写字还没有兴趣,他们还需要1-2年时间来继续完善阅读所需的语言能力、视觉感知能力以及记忆力。
他们更乐于接受图画形式和游戏的学习方法,过早学习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假如让孩子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上学以后可能就会厌学。
我一直只是给孩子读各种绘本、科普书,带着孩子一起玩拼汉字和成语接龙的游戏卡片。
很早使用识字APP学认字的那些孩子,基本到了小学2、3年级就失去了相对于同龄人的阅读优势,因为这时候其他孩子也都自然地掌握了同样的技能。
反观我家没刻意学认字的俩孩子,这次期末考轻松拿到了语文、数学的年级第一。
有家长问我孩子怎么认识这么多字,怎么学的?
有老师夸他俩不少成语都会,考试作文忍不住满卷子波浪线标记。
有同学羡慕他俩天天有大把时间玩,除了体能和书法课,也没有其他课外补习了。
我是真感谢自己还是懂得“懒”。
弟弟看作文书时,有个字不认识。他圈出来查了字典(人教版《语文》小学二年一期学习部首查字法),认识了“沛(pèi)”字。
晚上,我又拿出《魔法汉字》和《成语接龙》卡片,和孩子玩起来了!
弟弟轻松找出“沛”字由“氵”和“市”组词,我又提醒孩子:“沛”字右边像“市”,但不是“市”,右边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共4画。
哥哥也轻松找到“沛”字相关的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我们这次期末考的一道语文题,就是“玉cóng”,选出正确的“cóng”字。
很多同学选了“从”,正确答案是“琮”。
二年级的孩子确实没学过这个字,但是“王”字旁的字,是这个学期的学习重点,学习了“珍”、“珠”等字,“王”字旁的字与宝物有关。
孩子如果记得这一点,或者平时学习时,知道留意偏旁这个知识点,就能轻松选出答案。
三上《贝的故事》课后生字
小学1、2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最后几页都有专门的偏旁一章,所以我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玩偏旁组汉字的游戏,反而比让孩子去机械认字,更有趣、更适应教材要求。
两个小子,平时玩耍时很喜欢编剧情。有天弟弟脱口而出一句:“我的翼龙机甲部队,正虎视眈眈地看着敌军。”
我总算明白了,老师和家长怎么那么喜欢他俩考场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了!
二年级开始,俩孩子写作业我也没陪了,有次签字时,还是被两个孩子的作业惊艳到了。
题目是让写出喜怒哀乐相关的词语,举例是“愤怒”、“难过”,他俩回答的全是成语:喜形于色、怒气冲冲、泪流不止……
果然平时的成语接龙游戏没有白玩呀!
《语文》书上双胞胎写的形容情绪的成语
一年级时,带着孩子机械地抄写生字、默读默写多遍成语,我也干过,但效果真不好。
后来换成每晚跟孩子一起玩15分钟卡牌,孩子开心多了!
尤其二年级上学期学了用字典部首查字法以后,两个孩子完全可以自己玩两副卡牌了,自得其乐、毫不费妈!
认字不多的孩子,刚开始玩起来,也能轻松学会方法。
《魔法汉字》这套卡牌,一共120张,每张都标有该偏旁或字的读音,也用上下左右方位,标红的是:该偏旁或字可以在汉字的哪个方位。
孩子可以用一个偏旁对应不同的字,拼出新的字。
也可以用同一个字,对应不同的偏旁,拼出不同的汉字。
对于5-6岁字形敏感期的孩子来说,能够看到“钅”主动联想“铁、铜”,是能够很快理解偏旁的含义的。
等到一年级入学,需要一个学期内又学拼音又学习400个汉字,就丝毫不费力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圆角的设计,也不担心会伤到孩子柔嫩的肌肤。
双面覆膜,也不怕不小心弄了水渍或油污,一擦就干净!
大字号的设计,不费眼。
《成语接龙》的240张卡片,让孩子开口就是锦绣文章。
每张卡片有拼音注解,引申意和字面解释,简单好理解。
这学期学了十二生肖,两个孩子能轻松写出十二生肖相关的成语,还能讲出大概的意思和故事,让我也很惊喜!
看着他俩比拼着玩成语接龙游戏:“叶公好龙...龙马精神”,“水到渠成...成竹在胸”;
看着他俩可以把“赢”字拆成“亡口月贝凡”;
看着他俩自觉翻字典、学新字、互相较劲。
我真感谢自己这一“懒”招,出对了!
家长朋友们,可以分年龄阶段,带孩子用不同玩法。
幼小衔接期:魔法汉字卡,用“汉字寻宝”游戏,培养孩子的字形敏感度,比如找出所有带“艹”的字。
小学低年级:和孩子比赛,看谁能拼出的汉字最多。成语卡片玩“故事接龙”,用2张卡片讲一个小故事,造句、写作文的素材就自然积累起来了!
家有5-8岁孩子的,和我一样想偷懒的家长,可以试试同款《魔法汉字卡》和《成语接龙卡》套装,让孩子轻轻松松“玩”出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