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运动员们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21:16 浏览量:2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题: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运动员们在行动
新华社记者吴俊宽、赵紫羽、田宇
又到一年8月8日,随着“运动促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全民健身日”已成为全国体育运动爱好者共同的节日。
而对于很多专业运动员来说,这一天也是他们繁忙的“工作日”。他们或身体力行,化身“体育指导员”为健身爱好者传授运动技能;或走进青少年群体,担当“体育老师”“运动陪练”,在孩子们心田中种下一颗颗“冠军”的种子。
(小标题)进社区,传递科学健身知识
8日,在2025年“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广东省主会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决赛开赛仪式现场,乒乓球奥运冠军王励勤、乔红、李晓霞、刘诗雯与乒乓球爱好者挥拍切磋,欢乐互动。
与奥运冠军隔网相对的云美梨幸福溢于言表,“刚跟王励勤打了很多回合,还有好多高球。我打了30多年乒乓球了,越打越喜欢,广州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乒乓球比赛举行。我也参加了十五运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的预赛,全运会的举办点燃了大家的运动热情,带动体育赛事走进社区、融入生活。”
除了退役奥运冠军的引领示范作用,日常还有大量的现役运动员走进群众、走进社区,以他们训练所学所得,服务百姓运动锻炼所需所急。今年6月,江苏省乒乓球队的四名运动员走进南京市桥北社区一家养老服务中心,向社区乒乓球爱好者开展一对一指导教学,从握拍姿势、发球技巧到基本的步伐移动,进行细致讲解和示范。与专业运动员切磋后,社区居民万月林表示,能和专业运动员打球非常高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乒乓球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更多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要求“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现役国家队、省队运动员每年要在中小学校或社区开展一定时间的健身指导服务。”2022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中小学校和社区开展健身指导服务长效化机制工作方案》,对各国家队、省队运动员参与健身指导服务的频次、时长提出相应规定。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数以千计的运动员投身带动全民健身、助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指导服务工作中。据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各国家队、省队累计开展指导服务超过1200次,服务总时长9400多小时,参与服务的各级运动队超过400支,参与运动员2200多人,近4000人次。
(小标题)进校园,播撒拼搏逐梦火种
8月5日和7日,中国垒球协会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的第二站走进广东中山小榄镇,活动设置讲座、专项体验、跑垒等趣味性互动环节,300余名大中小学学生参与其中。全民健身日前后,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运动队也根据中小学校暑期实际,结合青少年体育赛事、夏令营等面向中小学校和体校学生开展健身指导服务。运动员们专业的指导和高水平的实战示范,生动诠释了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精彩生动的交流分享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引领他们在体育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在人生道路上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运动员们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也远不止于全民健身日。他们利用训练空隙、比赛之余,因地制宜、就近就便,积极参与进校园活动,在孩子们身边传播中华体育精神,传递体育正能量。
“羽毛球项目真正教会我们的是战胜自己,不断挑战新高度,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5月6日,刚刚在厦门捧起苏迪曼杯的羽毛球运动员谭宁和她的6位国羽队友兵分两路,带着夺冠的喜悦走进厦门槟榔小学和晋江养正中学,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中小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体育梦想。
3月22日,参加完2025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的铅球奥运冠军巩立姣、短跑名将谢震业,分别走进南化第四小学、浦口实验小学开展交流活动。当被问及“如何面对失败”时,巩立姣以铅球运动作喻:“人生如投掷,找准方向、全力拼搏,轨迹终会指向光明!”
据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统计,2024年全年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校园”活动开展430余次。平均每天都有现役运动员走进中小学校,用他们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律、心无旁骛的专注、永不言弃的坚韧以及炽烈的爱国热情,为一颗颗年轻的心灵点亮一束光。
(小标题)长效化,扩大引领带动效能
8日,2025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暨“健身拼拼看·运动乐趣多”全民健身趣味赛正式上线。竞走奥运冠军王丽萍、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柔道奥运冠军杨秀丽等八位优秀运动员分别针对跑步、骑行、健步走、足球颠球、乒乓球颠球、跳绳、开合跳、平板支撑八个项目进行示范,邀请健身爱好者参与跟练挑战。
近年来,随着线上运动热潮的兴起,全民健身事业也呈现出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们通过线上赛事和平台展示运动技能,鼓励大众参与,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有效拓展了影响力的空间和时效。去年同期举行的全民健身趣味赛同样是邀请八位优秀运动员进行示范,主办方数据显示,历时50天的赛事共吸引超过12万人报名参加,近10万人顺利完赛。
除了“线上模式”,很多地方体育部门和运动队也在积极探索竞技体育助力全民健身的长效化机制。福建省帆船帆板运动管理中心与训练驻地的漳州市东山县康美中心小学签订共建协议,设立帆船体验教学课程;江苏省体育局组织教练员进驻特色学校开展课外训练,既扶持青少年业余训练,并联合教育部门举办特色夏令营;西藏登山队在十余所中小学开展“星耀·西藏攀岩进校园”活动;中国跆拳道协会发起的冠军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累计开展12场活动,吸引近2000名青少年及社区居民参与,该项目还入选了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名单。
从校园操场到社区广场,从线下到线上,运动员们用专业技能传递体育温度,以榜样力量激发健身热情。随着竞技体育成果全民共享的长效化机制不断完善,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