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8-08 21:24 浏览量:1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8月4日,当夜色笼罩大地,遂川县新江乡和溪村村前组的村民陆续吃完晚饭,便三三两两来到小广场。已退休2年有余的邹锦彪,早已将自驾车上的塑料小凳摆好,蚊香点好,拿出自购小零食招呼乡亲,待人到得差不多后,就开始放映露天电影。
新江乡地处该县北部林区,距县城60多公里,在当地,电影放映员邹锦彪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40多年来,他始终默默坚守在农村文化宣传阵地上,连续多年被市、县主管部门评为优秀电影放映员。 2023年年末,还被江西省欣荣农村电影院线公司评为优秀放映员。
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电影比较“时髦”,只有在乔迁新居、老人做寿、娶媳妇等红喜事,村民才会出钱包一场电影给大家看。
邹锦彪1962年出生,从小喜欢看电影,1985年,他被乡政府招聘到文化站,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放电影,从此,便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从8.75毫米、16毫米、35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到如今数字电影放映机,一干就是一辈子。
成为乡村电影放映员后,邹锦彪格外爱惜放映机等器材,将这些干活“工具”,视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时,外出放电影大多走颠簸山路,为了保护好,宁可不骑自行车,改用肩挑背驮步行前去,最远的村庄要走几十公里山路,艰苦可见一斑。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条件好转,家家都有了电视机,电影变得不再“稀罕”了,并逐渐边缘化,胶片放映机也被先进的数字放映机取代。
当时,很多农村电影放映员都陆续转行,有的南下打工,有的下海经商,但邹锦彪却依旧坚守,乐此不疲,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2013年起,乡村露天电影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纯公益民生工程,每月需到某个行政村放一场。每年,当县电影公司下达放映任务后,邹锦彪都会细致地规划布局11个行政村、90多个自然村、5所中小学校的放映点。每场放映前,都要细心检查设备和场地安全,精心组织村民观看,确保放映质量效果。
最远的小湖村,开车去需要半小时,没有放映收入,电影公司只给几十元的补贴,仅够交通燃油费。可邹锦彪不怕辛苦,硬是坚持了下来,投身放映事业40年来,共放映了5000多场,没有落下哪个自然村。
邹锦彪说:“如今,会来看露天电影的主要还是老人和孩子,在挑影片时,会充分考虑这‘一老一小’的观影需求,既能看懂,又要新颖有教育意义。”针对孩子爱玩手机,不认真看电影,他又花心思、动脑筋,改善观影氛围,有时准备孩子爱吃的小零食,有时是一些小玩具。
放映之余,邹锦彪还迷上了摄影,捕捉了上万个生动镜头,完美将钟灵毓秀、风土人情展现出来,作品多次被省、市、县录用。
如今,邹锦彪已过花甲,在光影陪伴中,两鬓早已布满了白发。2022年退休后,应县电影公司邀请,依然“超期服役”在放映一线。他说,只要身体允许,就还要为农村公益电影再干上几年,当初,能被选中成为放映员,是一生最大荣幸。
专注执着的眼神、布满老茧的双手、沾满泥泞的胶鞋,邹锦彪在平凡岗位上四十年坚守付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人生之路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谢南燕、郭琳、刘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