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在家突发脑梗,黄金3分钟自救法,你真的掌握了吗?
发布时间:2025-08-08 21:30 浏览量:1
脑梗,不是老年人才会遇到的“事儿”。不是离退休还有几十年的年轻人,就能高枕无忧。真不是。
现在的门诊里,四十出头的工程师、35岁的宝妈、常年熬夜的程序员,都因为突发脑梗被推上急救床。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脑梗的突袭速度,比你手机关机还快。
问题是,真到了那一刻,你在家里一个人,嘴歪、胳膊麻、话说不清,救护车还在赶来的路上,你该怎么办?自救的“黄金3分钟”,你能不能把握住?
我们今天不讲空话,只讲实战。把这篇文章看完、记住、转发,也许不是给你自己用的,是给你爸,是给你楼下那个总一个人住的阿姨,是给未来某个突然倒下时的你。
脑梗,全称叫脑梗死,说白了,就是脑子里一根血管突然被堵住,氧气和营养断了,脑组织开始坏死。它不是在你“晕过去”之后才发生的,而是在你开始觉得口齿不清、半边身子不听使唤的前几分钟,就已经在脑袋里“开战”了。
3分钟,是黄金,也是生死。
我们来拆开讲。
第一关:症状识别,不要犹豫,不要试探
很多人脑梗发作时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低血糖?”、“是不是太累了?”、“我坐一会儿看看能不能缓过来”。就这几分钟的犹豫,可能让本来能恢复的脑细胞彻底坏死。
记住这个口诀:“脸、手、话、时间”——脸歪、手垂、话不清,马上记时间。看到一个人突然面部不对称、嘴角歪斜,一只手抬不起来或者握力明显减弱,讲话变得含糊不清、对话答非所问,这时候不要再等了,100%优先考虑是脑梗发作。
研究显示,80%以上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3小时内会出现至少一个典型症状,但因为自己不重视或者家人判断失误,耽误了送医。
第二关:坐着等救护车,不如马上自救
很多人一听“自救”,以为就是躺地上等,等120来。错了!脑梗最怕的,是“等”。
第一步:立即平躺,头侧向一边。
为什么?因为脑梗患者可能会有呕吐、吞咽困难,如果仰头呕吐,容易导致误吸,也就是呕吐物被吸入肺里,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第二步:保持呼吸通畅,松开腰带、领口,打开窗户通风。
让大脑还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氧气,哪怕多一分钟氧供,可能就是多保住一片脑组织。
第三步: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如果没有禁忌)。
这一步要特别谨慎,只限于意识清醒、能吞咽的人。阿司匹林可以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但千万如果患者已经意识模糊、吞咽困难,千万不要喂药!容易呛咳、误吸,反而更危险。
第四步:拨打120后,不要挂电话,告知明确地址、症状、发作时间。
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很多人在紧张中只说“快来快来,有人晕倒了”,没说清楚几楼、哪个单元、什么症状,救护车多耽误5分钟,可能就是人多瘫一辈子。
第三关:误区太多,脑梗不是“睡一觉就好”的病
有位50多岁的老王,去年脑梗发作的时候,自己觉得只是头晕,躺床上睡了两个小时。结果等他醒来,右手已经失去知觉,嘴巴也歪到一边。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摇头说:“错过溶栓时间窗了”。
脑梗的处理,讲究一个抢时间。标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是发病后4.5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治疗风险急剧上升,效果也会变差。
不是所有脑梗都能溶栓。如果是大血管闭塞,还需要介入取栓,也就是用导管从股动脉进去,把血栓“夹出来”,这个时间窗一般在6小时内,部分极端情况可延长到24小时,但效果远不如早期。
第四关:这些发作前的“前兆”,你得记住
很多脑梗不是突然没有预兆,约25%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突然的语言困难、短暂的视力模糊、一侧肢体无力,但几分钟后就恢复了。
很多人以为“没事了”,这是大脑在敲警钟!
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预警脑梗”,未来几天再次发作并成为真正脑梗的风险非常高。
第五关:不是只有高血压才会得脑梗,年轻人也别掉以轻心
近年的《中国卒中报告》指出,35岁以下脑梗患者占比逐年上升,其中不少与熬夜、吸烟、口服避孕药、久坐、颈椎压迫椎动脉有关。
我们门诊里就有个27岁的程序员小李,连续一周通宵赶项目,最后在厕所里倒下,确诊椎动脉夹层导致的脑梗死。他当时的表现是反复恶心、头晕、走路不稳,一开始以为是胃病,结果错过了最佳干预时间。
不要以为脑梗是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也要注意诱因控制、体检筛查、作息规律。尤其是颈椎不好、偏头痛频繁的人,更要警惕。
第六关:家里得有“脑梗应急包”
不是开玩笑,真的建议家里常备一个小包,里面放:
· 速效阿司匹林(300毫克);
· 血压仪;
· 一张写明家人基础病、药物过敏、既往病史的小卡片;
· 紧急联系人电话表;
· 速通地址的定位截图。
这些东西在关键时刻,可以帮你争取宝贵的几分钟。
第七关:别让一个人独自在家扛脑梗
特别是独居老人,一旦发作,连拨一个电话都做不到。建议家里安装可语音唤醒的智能设备,设置定时电话问候或视频连线提醒,哪怕是“每天早上9点打个电话给爸妈”,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研究显示,脑梗发生在家中的患者,独居者死亡率高出非独居者1.7倍。不是恐吓,是冷冰冰的数据。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J].中国卒中杂志,2023,18(1):1-10.
[2]李建文,王伟.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延长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6):549-552.
[3]陈莉,郑志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