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藏着老鳖王!男子淤泥中挖出大河鳖,背甲比挖机的铲斗还要宽

发布时间:2025-08-08 19:09  浏览量:1

常言道:千年王八万年鳖。

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见到过“千年王八”的人估计不多吧。当然,上面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夸张成分。

虽然“千年王八”难觅,但比挖机的铲斗还要宽大的河鳖,还是存在的。

近期,刷到一位福建网友@何海分享的短视频。视频中一位挖机师傅正在清理河道中的淤泥,突然一只庞然巨物现身,一看原来是一只大河鳖被吵醒美梦,从河道的淤泥中被清理了出来。

这只河鳖到底有多大呢?

咱们对比一下挖掘机的铲斗,就可以感受出来,它的背甲宽度,比那个挖机的大挖斗还要宽一点。虽然没有现场测量,但目测这只大老鳖的体长估计在1.2米以上,背甲宽度估计有80-100厘米。

这体型,妥妥的一只“老鳖王”啊!

河道清淤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谁能料到淤泥深处竟藏着这般“惊喜”?挖掘机师傅挥动着铲斗,把这只大河鳖翻过来看了一下,然后又给它推到河道旁边。反应过来的河鳖迅速逃走,一溜烟又钻进了河沟里面。

由于发视频的网友没有说明这只“老鳖王”具体是在哪一个城市的河道中挖出来的,但我们对比河道旁的树木,猜测应该是南方城市。

可以看出,河沟并不宽,但里面竟然藏有这样的巨物。

到底是啥品种的河鳖,竟然能长这么大?一时间,网友们议论开了。评论区瞬间变身“物种鉴定大会”。

有惊呼是“斑鳖”的——那可是比大熊猫还稀罕、全球可能只剩两三只的“水中活化石”,背甲宽度能长到一米五左右。

也有人斩钉截铁说是“鼋”,传说中龙生九子里的那位,体型更是重量级,背甲也是轻松超一米五,《西游记》中驮着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就是它。

这么大的河鳖,亲眼见过的网友估计寥寥无几,所以大家都在猜测,这只“老鳖王”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长这么大。有网友甚至称:对比挖掘机的挖斗,这只老鳖至少有100斤。

网友们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首先排除斑鳖,因为斑鳖在全球范围内几乎已经灭绝,已确认的只剩下两只,国内唯一的一只生活在苏州的动物园中,已经100多岁,另外一只在越南。

图:苏州动物园的斑鳖

除了这两只之外,目前尚没有发现斑鳖活体存在。

另外,它是鼋的可能性也没有。因为从外形上可以明显看出来,这只河鳖的脖子较长,而鼋则是短脑袋,这一点特征不符。同时,鼋几乎也已经灭绝,只存在浙江、广东等少数几个省份,野生种群数量不过百余只。

图:鼋

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河沟中,显然不太可能藏着一只如此珍稀的野生鼋。

不过,眼尖的网友立刻找出了关键证据:虽然这只大老鳖浑身裹满了黑色的淤泥,但看它背甲前缘那里,可以隐约看出有一排排标志性的小疙瘩!这特征,不管斑鳖还是鼋,压根都没有。

反观另一种鳖类——佛罗里达鳖,背甲前缘的位置,长有这样的颗粒。

佛罗里达鳖又称“珍珠鳖”,它们的名字估计网友们已经听过了无数次,咱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科普了。反正记住一点,这种老鳖生长速度快,体型要远大于本土的甲鱼。

土生土长的中华鳖,能长到15斤就算是巨无霸了。而珍珠鳖在则只需要几年时间,就能长到十几斤重,如果它们被放生到野外,体型可能变得更大,只要有吃的,它们长到四五十斤重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家平时在马路上,如果见到有人手里拎着一只大老鳖叫卖,就要引起警惕,这大概率就是珍珠鳖。

当然,上面的这只“老鳖王”,由于浑身沾满泥巴,从科学的角度很难100%断定它到底是啥品种,只是说珍珠鳖的可能性较大。

除了珍珠鳖之外,还有两种老鳖的外形比较大,那就是东南亚的尼氏鳖或者非洲的三爪鳖。(斑鳖和鼋这里就不再列举了)

其中尼氏鳖又称“缅甸孔雀鳖”,可以长到几十斤重。

三爪鳖又称“非洲鳖”,也是一种体型巨大的鳖类,背甲可达1米以上,呈椭圆形,它的特点是背甲缺乏硬质骨片的覆盖,看上去比较软趴。

对比后两种鳖类,这只在河道中挖出来的老鳖,珍珠鳖的概率更大。因为缅甸孔雀鳖数量也不多,非洲鳖则是软壳鳖,从特征上看着也不像。

值得注意的是,珍珠鳖是外来入侵物种,因为长得快、个头大,被一些地方引入养殖。可问题在于,这“外来和尚”一旦念起本地生态的经,麻烦就大了!它们一旦进入我国自然水域,可能会抢占本土龟鳖类的生存空间。

在一个小水沟都能长这么大,可见它们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这样的外来物种,可不能心软,一定不要随意放生。

如何对待它们呢?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就是“姜它放茴大孜然”,这才是对付外来物种的最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