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家长给儿子辅导作业,拍案而起后手掌骨折,错不在孩子
发布时间:2025-08-08 21:48 浏览量:2
#教育听我说#
文/育学笔谈(分享校园趣闻,评述教育现象)
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孩子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世,到学科成绩、学校表现,家长都要操心,稍有疏忽,孩子可能就会偏离方向。
以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为例,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屡屡出错,甚至在家长反复指导后依然错误百出,此时的家长可能就会情绪失控,除了大吼大叫,还会动手,家里突然会变得鸡飞狗跳。
杭州一爸爸给儿子辅导作业时拍案而起进医院
日前,杭州的一位家长因为给儿子辅导作业而情绪失控,最后竟然进了医院,结果让人唏嘘,这件事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讨论。
36岁的爸爸当天给上小学的儿子辅导作业,这原本是妈妈的工作,只是妈妈当天有事,于是爸爸就“顶岗”上任了,可没想到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后悔不已,倍感责任重大,也体会到了妻子平日里的各种委屈。
孩子放学后做作业,其中有一道题不会写,爸爸在思考了一番后开始给儿子讲解,可是前前后后讲了30多分钟,儿子依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爸爸看来,这道题很简单,而且自己也已经讲得很透彻了,为何儿子还无法理解呢?于是越说越上头,最后就出现了情绪失控的状况,开始大声吼儿子。
而孩子在被爸爸一顿大吼之后也出现了叛逆的情绪,直接就将笔扔下不写了。
脾气暴躁的爸爸遇到了叛逆的儿子,忍无可忍,开始拍案而起,儿子或许是被爸爸吓到了,又乖乖地做作业了。
可爸爸的手却承受不住了,由于用力过猛,手掌开始疼痛,随后又出现了红肿,最后到医院检查发现,手掌骨远端骨折,而且移位明显,需要住院治疗。
面对孩子的“不开窍”,父母该如何去应对?这是大多数家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在思想认知上还不成熟,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学习习惯,都很难达到完美的状态。
他们在学习和做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表现,此时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帮助他们,一方面去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错不在孩子,而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家长该怎样辅导孩子做作业?
虽然很多家长非常反感给孩子辅导作业,认为孩子的作业质量把关是老师的责任,但在现实中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的责任无法回避,我们只能选择迎难而上。
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做家庭作业问题上有很多的共性,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效率低等,原本在晚上8点前就可以完成作业,会因为各种问题将作业拖到晚上10点以后。
其实这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问题,必须要明确告知孩子,做作业和玩不能兼顾,将孩子的每一项作业分配时间,如果能按时完成任务,就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玩。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将学习和玩的时间分开,养成做事专注的习惯。
2、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有时候也与家庭环境有关,有的家庭人口比较多,事情繁杂,甚至还有“搓麻”的现象,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注意力就容易分散。
有条件的家庭,还是应该让孩子在单独的书房中写作业,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该尽量保持安静。
3、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
很多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稍微出现一点小错误就开始批评,长期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对每一道题的答案都缺乏自信,从而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在孩子动笔写作业后家长就离开一会儿,等到孩子完成作业并自主检查后,家长再过来帮助孩子检查一遍,然后再提醒孩子作业上的问题,对于老大难问题可以提出批评,但如果只是偶发性的问题,则可以简单带过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个性与习惯,家长和老师应该努力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
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无法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面对。有人说做父母是一种修行,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孩子的错误永远都不是错误,因为他们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父母才是孩子“描绘未来”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