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校园吧 | 暑期实践,娃在社会课堂学了啥?

发布时间:2025-08-08 21:47  浏览量:1

暑假里,孩子们在做什么?在绍兴,大中小学生正走出教室,投身广阔的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触摸时代脉搏、感悟家国情怀、锤炼责任担当。这个暑假,让我们一起看看娃们在社会实践中都学了啥——

一、扎根乡土润心田,

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思政教育并非空中楼阁,深厚的乡土文化正是滋养其生根发芽的沃土。这个暑期,学子们纷纷走进家乡的历史深处,汲取精神养分。

孝德故事里的赤子心

▲上虞区城东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孝德故事我来讲”演讲比赛,有的深情讲述《曹娥救父》的古老传说,有的分享为父母端杯热牛奶、教爷爷奶奶用手机、帮助身边同学的点滴小事。“孝德”从书本走入生活,成为可感可知、可学可做的行为准则,为少年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

▲浙江省春晖中学学子走进上虞新宅村,在历史巷弄间体悟家国情怀。他们探访由抗战枕木建成的祈山小学,歌咏《送别》;在清代“六尺弄”体悟邻里谦让美德;深入中共地下交通联络站“美人弄1号”,聆听陈滋萱等春晖校友在内的8位年轻女地下党员以卷烟厂为掩护传递情报的英勇事迹,触摸“浙江红色第一弄”的根脉。

山脊村落里的振兴课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则将思政课堂搬到了新昌县被誉为“山脊上的梦幻村落”的下岩贝村,他们实地考察生态茶园与蓬勃发展的民宿集群,访谈村干部和创业者,深入探讨“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理解“千万工程”的实践伟力,生动诠释了高校如何将地方资源转化为思政“活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绍兴发展脉动,坚定服务社会的信念。

二、体验民主法治路,

让家国情怀“立”起来

了解国家制度运行,参与社会治理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这个暑假,“民主”与“法治”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词。

联络站里的“小代表”

▲上虞区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走进上虞区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主初体验”。在情景式模拟“两会”现场,红领巾们大胆提出自己的“小建议”,接受人大代表专业点评。这堂“联络站里的思政课”点燃了少年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法治公园中的“大课堂”

▲上虞区竺可桢中学的同学们,将实践课堂搬到了法治公园和东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法治公园,各类标识和案例犹如无声的老师,悄然下“知法、守法、用法”的种子;在联络站,同学们深入了解人大代表选举流程与义务,模拟人大代表发言,就环保、教育等社会问题提出稚嫩却真诚的看法,亲身感受民主参与的分量。

城市街头的“宣传队”

▲绍兴市稽山中学的同学们走出校园,开展“阳光信访·法治维权”和“浙里清廉,清风润心”实践活动,向市民宣传法律知识和廉洁理念,展现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社会担当。

三、赓续红色血脉情,

让信仰根基“强”起来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是暑期思政实践永恒的主题。从小学到大学,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心灵感悟信仰力量。

英烈馆前的誓言

▲“传承红色基因,报效祖国!”嵊州市剡溪小学的同学们走进浦口英烈馆,聆听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英雄事迹,在名录墙前缅怀革命英烈,还在宣誓台前庄严宣誓。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的学子们踏上红色之旅,在革命纪念馆凝视先烈的文物,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通过观影、制作红星火炬、编织草鞋等实践,切身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卓绝与崇高荣光。

大银幕前的铭记

▲嵊州市三界中学的同学们走进嵊州市双拥主题馆、革命烈士纪念碑、任光烈士纪念地等地,观看《南京照相馆》等红色影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悟家国大义,传承英烈精神。

跨越时空的传承

▲由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绍兴一中、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等校学子共同参与的“重走周恩来回绍宣传抗日之路”活动,在府山公园越王台举行。高校思政教师、高中生代表接力宣讲,将周恩来的抗日演讲、府山血战、一中抗战校歌等革命故事娓娓道来,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同一历史现场,共同触摸“胆剑精神”的脉搏。

▲在秋瑾150周年诞辰之际,绍兴文理学院“越讲越红”大学生宣讲团联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柯桥区秋瑾小学的党团员、少先队员,在古轩亭口、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开设“承鉴湖女侠遗风 为越东儿女争光”主题场馆思政课,大学生带领中小学生诵读《少年中国说》等,在跨越时空的共鸣中激扬青春之志。

从乡土文化到民主法治,从红色基因到乡村振兴,绍兴学子的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城乡,内容丰富多彩。这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小课堂”,而是主动探索、躬身实践的“大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