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把南京老厂关了,这事儿我琢磨了三天

发布时间:2025-08-08 16:46  浏览量:2

南京人一睁眼,家门口的帕萨特工厂怎么一下子就不干活了?
别急,真没到倒闭那一步,说白了,就是大众和上汽一起摁了个“重启键”。今天我就用大白话唠唠,这家跑了整整17年的老厂咋就突然熄火,还有它背后藏着的大众的小算盘。

2008年4月,那会儿我还在上大学,电视里着大众CEO文德恩和上汽董事长胡茂元给南京工厂剪彩,锣鼓敲得震天响。谁能想到,17年后这地方,年产能36万辆、曾经让帕萨特卖得飞起的工厂,竟然成了大众在华第一座整个关掉的整车厂。

官方说话特别客气,叫“优化生产网络”,翻译成咱老百姓的话,那其实就是“养不起了”。

位置太尴尬
工厂就贴在南京市中心,物流车天天跟早高峰抢道,运输成本高得吓人。改造太贵了
电动车生产线得腾地方放电池车间,老厂房小得跟螺蛳壳似的,砸钱翻新真不如直接搬家来得划算。产能空得慌
2024年上汽大众的产能利用率才55%,等于两条生产线里就有一条晒太阳,与其硬撑,不如把鸡蛋挪到70公里外的仪征新篮子里。

别看大众表面云淡风轻,心里其实慌得一批。

今年上半年,大众在华销量131万辆,一下子掉了7.1%,电动车销量更惨,直接砍了三分之一。隔壁比亚迪半年卖了160万辆,蹭蹭涨28%。燃油车时代的老大哥,换到电动车赛道被小弟按在地上摩擦,这落差搁谁受得了?

更要命的是,中国车市现在流行“降价卷王”。18个月里,电动车均价直接掉了25%,大众每卖一辆ID.系列,利润薄得跟A4纸似的。南京工厂那些老旧燃油车,利润再低也得养着,干脆断指求生算了。

关厂真不是认输,更像是憋大招。我翻了翻资料,大众手里其实还攥着三张底牌。

去年大众砸了7亿美元入股小鹏,俩人一起鼓捣电子电气架构,2026年新车就要上车了。简单说,大众掏钱,小鹏出技术,目标就是干特斯拉和比亚迪。

我自个儿琢磨,当年“技术换市场”的德国老师,如今也得给中国学生交学费了,时代真是变了。

离南京70公里的仪征工厂,早就把电动车产能摆得明明白白了,周围100多家零部件企业围着转。南京工厂的帕萨特生产线搬过去,物流成本更低,还能蹭长三角的产业集群红利,算盘打得噼啪响。

大众拉来国轩高科一起搞统一规格电池,据说能把电池成本直接砍30%。以后ID.系列用上这电池,价格说不定真能跟比亚迪正面刚一刚。

打工人咋办?
上汽大众拍着胸脯说“优先转岗仪征工厂”,可70公里的通勤路,注定有人得重新找工作。南京本地4S店的销售倒挺淡定:“帕萨特又没停产,就是换地方造,保养维修照旧。”斯柯达是不是得陪葬?
南京工厂还生产斯柯达速派,可品牌2024年销量才1.75万辆,缩到巅峰期的5%。工厂一关,这个百年捷克牌子在中国市场怕是要彻底边缘化了。

说到底,大众这次“关厂”像极了职场里突然中年危机的你我——旧技能过时了,新赛道又追不上年轻人,只能砍掉无效社交,报个速成班重新学Python。

可别忘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众在华30年攒下的渠道、品牌口碑,还能给它多续一条命。只是留给它的时间真的不多了,2025到2026年大概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下次再路过南京江宁开发区,看到那座空荡荡的厂房,别光感慨“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打”。毕竟,连大众这样的巨头都在拼命奔跑,咱们又有啥资格躺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