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长征剧,9版毛泽东

发布时间:2025-08-08 20:17  浏览量:1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种机。”

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传奇一页,长征的故事被反复讲述。近期,又一部长征题材电视剧——《伟大的长征》在浙江横店官宣开机,这标志着长征故事的荧屏书写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在电视剧领域,对于长征的影像呈现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全景式呈现,相对完整拍摄长征全过程。

第二类是特写式呈现,选取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像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进行微观聚焦。

第三类是章节式呈现,多见于时间跨度大的史诗剧,长征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明显,《伟大的长征》属于第一类。

作为一部献礼长征胜利90周年的作品,《伟大的长征》由张永新执导,陈晋、赵卫东任总编剧,魏笑宇为编剧,于和伟、曹磊、何政军、王劲松等主演。

张永新执导的《觉醒年代》是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剧中的口碑之作,而陈晋上一部任总编剧的电视剧《问苍茫》同样质量不俗。对于这样的主创阵容,观众的期待值非常高,而饰演毛泽东的于和伟也成了热议的焦点。

以往的长征题材剧各自有怎样的特色?其中各版毛泽东的饰演者又表现如何?于和伟的表演能否有所突破?

这些问题,我们尝试作一解答。

《伟大的长征》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长征的电视剧,较之于以往的同类作品,《伟大的长征》的涵盖范围更广,起止时间更长。

涵盖范围更广是指剧集不仅展现红一方面军长征的经过,同时也将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其他红军长征的历程囊括在内,同时兼顾到北上抗日先遣队、南方游击队以及陕北红军,对长征细致、全面地呈现。

起止时间更长是指剧集的结束时间延伸至西安事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不再止步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更长更全的结果就是拍摄难度变得更大。目前关于《伟大的长征》最热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选角方面,观众极为关切毛泽东由谁来扮演。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往往离不开特型演员,此前的古月、唐国强等演员,都是备受认可的毛泽东特型演员。一般认为,古月胜在形似,唐国强胜在神似。

于和伟饰演毛泽东,第一道难关是“像不像”。长征开始时毛泽东41岁,于和伟今年54岁。年龄差尚在可以通过塑形和妆造弥补的范围内。此前唐国强也有多次“老演小”成功的作品。对影视作品来说,外形可以接近,但无法复刻,关键还在于演出人物的精气神。

当年长征条件艰苦,毛泽东都瘦脱相了,比较憔悴。根据开机座谈会上的视频和照片来看,经过减重之后的于和伟身材瘦削,面色坚毅,形似方面不成问题。

饰演毛泽东,从来不是单纯的模仿。长征路上的毛泽东,有一个政治上从边缘到C位的过程,对于演员的发挥来说空间较大。

另外,张永新调教演员的功力有目共睹。在《觉醒年代》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张桐饰演的李大钊、曹磊饰演的鲁迅,都令观众耳目一新。于和伟功力深厚,与张永新导演配合默契,值得期待。

在《伟大的长征》之前,有代表性的全景式展现长征的电视剧有3部,分别是《长征》《长征大会师》和《雄关漫道》。

2001年播出的电视剧《长征》,是为建党80周年而作,由党史专家王朝柱编剧,剧中的毛泽东由唐国强饰演。

唐国强青壮年时期并非特型演员,他塑造的赵永生、诸葛亮、雍正皇帝为人熟知。在《长征》中,唐国强对毛泽东的状态把握到位,除了演出伟人处于低谷时期的精气神,也演出了霸气侧漏的一面。

2006年的《雄关漫道》,展现了红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的长征经历,填补了这段历史的荧屏空白。这部剧中的毛泽东同样由唐国强饰演,只是由于主线集中在红二方面军,毛泽东出场次数不多。

2016年的《长征大会师》,从开始长征拍起,一直拍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由佟瑞欣饰演毛泽东。佟瑞欣是继唐国强之后的中年毛泽东特型演员,同年还在另外三部电影《难忘的岁月》《遵义会议》《勇士》中饰演毛泽东。

佟瑞欣在《长征大会师》中饰演的毛泽东常常紧锁眉头,演出了一种紧张和焦虑感。只是佟瑞欣当时身形偏壮,相较毛泽东长征时期瘦削的形体,有一定差异。

这些全景式展现长征的电视剧,注重脉络的完整性,讲清了长征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奠定了观众对那段历史的基础认知。

相比之下,特写式呈现长征历程的剧,创作者往往选择长征途中脍炙人口的故事,独立成篇,在细节上下功夫。

2014年播出的《领袖》从第五次反围剿讲起,一直讲到红军四渡赤水,摆脱了被动,毛泽东由王霙饰演。王霙的辨识度很高,表演上自然平和,搭配剧中有深度的台词,两者相得益彰。

2016年的《彝海结盟》概述了红军从巧渡金沙江到深入彝区,包括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斗,由王辉饰演毛泽东。

这部剧讲述红军先遣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与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的故事。毛泽东在剧中并非男一号,王辉的表演有话剧功底,加上湖南方言,给剧情增色不少。

2019年播出的《伟大的转折》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截取了遵义会议前后,红一方面转战西南的一段历史,由侯京健饰演毛泽东。

这部剧对于遵义会议后的历史细节还原到位,而侯京健由青年毛泽东而中年毛泽东,演技日臻成熟,予人深刻印象。

任何涉及1934-1936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长征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如何处理剧中的长征章节,不同的剧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2014年的《开国元勋朱德》中,有4集涉及长征,剧中的毛泽东由王霙饰演。王霙演出了朱毛两位伟人的肝胆相照和惺惺相惜,不过由于这部剧主要讲述朱德的生平,毛泽东的戏份不多。

2022年的《数风流人物》,这部剧从1919五四运动讲起,一直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40集电视剧中长征占了5集。

2023年的《大道薪火》,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讲起,一直讲到1935年遵义会议。33集电视剧中长征占了3集。

这两部剧中的毛泽东都由侯京健饰演。在青年毛泽东的扮演上,侯京健经验丰富,塑造了一个灵动飘逸的形象,演出了伟人青年时代的那股朝气蓬勃与气定神闲。

另外在2021年的《光荣与梦想》中,侯京健、佟瑞欣和唐国强共同出演剧中的毛泽东。三人分别饰演青年、中年和老年阶段,针对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特点,都有出色的诠释。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有大量涉及到伟人的献礼剧,一些不常演伟人的演员也领到了任务。

像2021年的《百炼成钢》,导演毛卫宁就选择王雷饰演毛泽东,这部剧创造性地以音乐为切入口,用8首时代金曲串起了党历史上的高光时刻,长征是其中一个版块。

2021年的《大浪淘沙》,毛泽东由保剑锋饰演。这部剧从1919年五四运动拍到1945年的“七大”召开,长征在40集中占据了5集的篇幅。

王雷和保剑锋在外形上都和毛泽东有一定差距,因此两人在表演上都追求神似,也都有独到之处。

今年7月份刚刚播出的《浴血荣光》,主线是党的建军路线的确立,从1927年讲到1935年,内容上也涉及长征,具体时间为开始长征到遵义会议,饰演毛泽东的是王仁君。

此前在电视剧《中流击水》《问苍茫》、电影《古田军号》《1921》中,王仁君饰演过毛泽东,这是他第五次塑造这一角色。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年龄上集中在中青年阶段,书卷气更浓,演出了伟人温文尔雅的一面。

在《浴血荣光》中,他演出了毛泽东锋利、峻急的一面。到了长征路上,几经锉磨的毛泽东彻底成熟,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2001年的《长征》到刚刚开机的《伟大的长征》,长征故事在荧屏上不断被再演绎。

无论是用片段聚焦历史的关键瞬间,还是全景式呈现的宏大叙事,都在深化观众对那段历史的理解。

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饰演者,都在用各自的表演诠释着伟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轨迹,于和伟的版本也不例外。如果他能抓住所扮演人物的精神内核,或许能突破“特型”的束缚,塑造出一个更具人性温度与思想深度的毛泽东形象。

历史从未远去,精神永远鲜活。《伟大的长征》究竟能不能给观众带来惊喜,这个悬念就要等剧集播出后揭晓了。

【文/忠犬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