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天桥:五“微”一体 “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08 22:26  浏览量:1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8日讯济南市天桥区北村街道毕家洼西区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开放式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辖区内共有5042户、11000余名居民。近年来,社区着力打造“五微不至”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微党课”“微心愿”“微网格”“微自治”“微物业”五大模块,以“微”服务撬动“大”治理,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社区最小单元,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精准服务、共建共享”的治理闭环,成功激活了社区治理的新动能。

微网格:织密“经纬线”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最后一米”,社区将网格化管理作为提升效能的“关键棋”,横向上网罗资源,纵向上服务下沉,全面延伸治理触点,让服务遍地开花。

一是“网格优化”到“功能融合”。网格划分区以人口密度、地域范围为基础,兼顾楼院属性、居民习惯、区域功能等,对辖区的解放军第960医院、济南市第十一干部休养所、四院宿舍等整体划分,打破了网格划分边界,克服了“有网无格”“有格无实”的弊端。目前,已将辖区156栋楼优化为10个网格,6个居民网格、4个特色网格,实现了资源和网格的精准匹配。

二是从“单兵作战”到“多元专治”。社区全力构建“专管+专职+专精”的“三专”队伍体系,健全“1+2+X+N”网格工作配置。每个网格有1名专职网格员、2名兼职网格员、N名志愿者,网格“管家”一网通管,网罗社区大事小情,全面参与社区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矛盾调解等;聚焦职能部门资源下沉,全网嵌入政法、公安、民政、执法等职能部门力量和社会组织力量,社区治理专职高效;结合环境清理、矛盾调解、志愿帮扶等实际需求,精准组建“退役军人突击队”“振方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50名志愿者壮大社区共治阵营。今年,解决“楼道灯损坏”“下水道堵塞”等问题100余件,居民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10%。

三是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机制是网格治理的“保障网”,社区推行“网进万家”行动,明确网格员“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动态工作机制,6名网格员“压茬式”开展敲门行动。线上畅通“网格巡查—问题上报—分级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流程,依托网格智慧平台实时记录问题,对应急指挥、矛盾排查、智慧物业等6大板块、36项服务功能全网直通,确保“小事1小时响应、大事24小时反馈”,事件平均处置时效从2天缩短至4小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微心愿:集齐“心愿卡” 联动全线“幸福接力”

社区以“微心愿”为切入点,聚焦居民身边事、关心事,通过“分类服务+党建共建”精准施策,共答心愿题,全线联动办好居民的幸福小事。

一是“线上+线下”,心愿“有处可诉”。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式微心愿平台,居民实现“双轨式”提单。设置“心愿墙”“心愿信箱”,广泛开展“上门集愿”活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敲门行动”入户摸排,重点关注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群体,广泛收集群众“微需求”。开辟线上微信群留言,全网征集居民心愿。社区“微心愿”运行5年来,已圆梦社区长者食堂、健身角建设、雨污分流改造等8项民生工程,今年,社区“微心愿”平台累计收集心愿82条,办结82条,完成率100%。

二是“党建+联盟”,共建“持续升温”。依托社区“大党委”,深化“党员+志愿者+共建单位”的认领机制,夯实“圆梦联盟”,与辖区内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等7家单位签订“北村一家人”共建协议,20余名党员与社区困难群体建立“帮扶对子”,社区党委全面统筹,对居民“急难”心愿“即接即办”,对“长期”心愿“结对帮扶”,为社区“微心愿”注入强劲动力。

三是“分类+定制”,服务“精准入座”。社区对居民心愿分流分类,理定“一老一小”“役新向党”“军民一家”“左邻右社”4项8类服务群体,为社区高龄少儿群体、退役军人、新业态群体、部队家属院居民以及少数民族居民等细化服务事项。定制假期“缤纷课堂”“多彩少年宫”“邻里益站”等民生服务项目15项,每年开展职业微体验、帮扶济困、健康义诊等活动30余场,惠及居民两千余人次。

微物业:精耕“小服务” 老旧社区“逆龄生长”

社区作为典型开放式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物业失缺、管理失序、自治失能”等民生“堵点”问题,社区引入“红色物业”,赋能老旧小区治理“逆生长”。

一是“闯路子”,引进“红色物业”。自2023年底,社区大胆尝试物业引进工作,物业公司以连片打包的方式,接手托管社区环境卫生、小区秩序、停车管理、应急服务、园林绿化、设施管理、居民服务等10项服务内容,目前,社区69栋楼、221个单元、2760户居民均已纳入“红色物业”服务范围,社区实现物业覆盖100%。

二是“整里子”,完善“红色条约”。为规范运行“红色物业”,社区与物业公司在管理区域、物业服务标准、考核办法细则、服务责任、加减赋分明细等领域详尽规定,完善“三扫两清一排查”等工作机制,先后签订《一星级物业服务标准》《老旧小区物业管区考核实施办法》《老旧小区物业考核赋分表》等4项制度,“红色条约”织密微物业“里子”,让社区“面子”焕新升级。

三是“搭台子”,壮大“红色管家”。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模式,选派党委委员指导物业工作,初步“形成联动融入”共管格局;制定“3+X”议事协商机制,每月一次“红色”议事厅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紧扣群众需要,开展物业议事、志愿服务、微心愿等活动,打造“居民活动日”“周五访户日”等活动载体,开门搞服务;成立“红色管家”队伍,招募“红色六员”40名,补充服务力量,壮大“红色管家”。先后推动社区高质量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管网铺设、集中供暖等重大民生工程。

微党课:理润“千万家” 点亮信仰“星火成炬”

社区包含13支党支部、450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289名、占比64.2%,退役军人党员97名、占比21.6%,工人党员344名、占比76.4%,针对党员年龄结构偏高、群体属性鲜明的特点,社区创新打造“场景活、形式新、成效实”的微党课体系,成为破解党员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一是联动“微阵地”。升级党群服务中心,开拓“党课宣讲室”,更新“红色书架”等实体阵地,丰富社区文化广场,搭建红色廊亭,让微阵地连点成线。依托辖区济南师范学校旧址、省军区济南第十一干休所荣誉风采馆两大红色阵地,整合“建党精神”“长征精神”红色教学路线,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党性教育。

二是创新“微课堂”。打破了“会议室上课”的传统模式,为行动不便党员定期“送学上门”,各党支部每月就近“廊亭微课”,每月为职工党员“线上送学”,课程“短而精”,适配党员碎片化时间(如午休、主题党日间隙),解决了党课“集中难、请假多”问题。

三是唱响“微故事”。社区依托退役军人、工人聚居优势,聚焦“身边人、身边理”,让理论从“文件”走向“生活”。启动“寻觅主讲人”活动,加大对辖区退役军人群体和工人群体党课主讲人的挖掘培养,先后推出“老党员讲党史、老兵讲抗战、网格长讲政策”的“三讲”党课活动,抗战老兵王乙明、花甲入党志愿者李振方等5名党课主讲人唱响了革命抗战、志愿先锋的典型事迹。

微自治:用活“小协商” 凝聚共建“合力开花”

聚力打破“社区包办”的路径依赖,让居民从“治理对象”变为“治理主体”,激活“沉默群体”,凝聚起治理合力。

一是搭好“小平台”。在小区、院落、楼栋设立三级自治载体,利用社区广场、凉亭、活动室等公共空间,打造“议事角”“连心园”等微平台,每月制定“微议题”,及时召开“板凳会”“茶话会”,居民就停车管理、绿化维护、垃圾清运等问题“面对面”自主协商,目前,怡园小区、毕家洼片区等16栋楼均实现楼院自治全覆盖。

二是聚合“共治力”。自治楼院成立在“自治先锋队”6支,“一对一”定向服务自治楼院;联动“振方工作室”“和事佬工人作室”等社区公益队伍,赋能“康养”“助残”等项目18项志愿服务内容;优化“积分兑奖励”机制,壮大25名“社区能人”参与社区治理;依托辖区丰富的医疗资源,与市立四院、解放军第960医院签订健康协议,打造“小巷医生”等志愿项目,与10家共建单位结对共建联盟。

三是赋能“储蓄力”。充分挖掘资源,开发“社区公益基金”,重点支持老龄配餐、定制物业、课后托管、缤纷课堂等项目,破题社区基金储蓄;打造“跳蚤市场”“公益市集”等活动,助力社区基金从“赤字”到营收。

闪电新闻记者 张风硕 通讯员 刘政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