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药业上半年亏损扩大
发布时间:2025-08-08 20:19 浏览量:1
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双成药业大楼公司官网/图)
双成药业(002693.SZ)的利润防线似乎正在被瓦解。
近期,双成药业(002693.SZ)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8412.21万元,同比下降11.35%;归母净利润为-1846.66万元,同比下降8.97%;扣非净利润为-2101.58万元,同比下降18.34%。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双成药业的多肽类产品、其他产品和受托业务三大板块业务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受托业务从1983.94万元降至1169.66万元,同比下降41.04%。同时,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同期减少超七成。
针对公司亏损扩大原因及后续提振措施,记者日前向双成药业方面致函并致电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会将采访内容转至董秘处查看,但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复。
“失守”的毛利率
公司官网显示,双成药业成立于2000年,于2012年8月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版上市。公司以化学合成多肽药品为特色,专业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
半年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双成药业多肽类产品实现收入4007.29万元,同比下降3.9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7.64%。该产品毛利率为46.5%,较去年同期的60.37%下滑13.87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源自于其核心产品的降价冲击,公司多肽类药物核心产品注射用胸腺法新在集采新标期降价中标,导致境内销售利润大幅缩水。
这款曾经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磅免疫调节药物,在2021年第五批国家集采中仅4家企业中标,市场格局彻底洗牌。曾经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原研药企被迫让位,包括双成药业在内的国内药企虽然获得市场份额,如今却付出了价格腰斩的代价。
尽管双成药业在半年报中未披露2025年的具体销售数据,但公司中报明确表示,药品销量减少以及集采降价叠加市场开发投入减少,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2.95%。如此看来,成本控制已成被动选择。
而海外市场成为财报中少有的亮点,2025年5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NDA获得美国FDA上市许可批准并实现出口,叠加注射用比伐芦定出口收入增长,带动了出口利润提升。但这些新获批产品尚未形成规模优势,难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下滑缺口。
而公司另一增长点受托业务同样面临压力,2025年上半年,其受托业务收入占比仅13.90%,宁波双成无菌生产线在满足自有品种生产之余,承接外部CMO合作的进展缓慢,产能利用率不足进一步推高单位成本。
相比于亏损,双成药业的现金流状况更引关注。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仅余477.8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3.59%,较年初更是锐减89.41%。
对此,双成药业方面解释称,货币资金锐减主要是由于年初余额用于购买理财、工程设备投入、开发支出及偿还银行借款。然而对比其经营规模,账上现金已不足以覆盖一个月的营运支出。
在现金流构成上,2025年上半年,双成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9.04万元,虽较上年同期的-2350.51万元大幅改善93.23%,但仍未能转正。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978.5万元,同比减少90.76%;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19.95万元,同比减少了6297.59万元,三大现金流全部为负。
信托“踩雷”
实际上,双成药业的财务状况早已难言乐观。
记者翻看此前财报发现,2016年至2024年,双成药业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4702.56万元、-8073.36万元、-4291.22万元、-5825.61万元、-3938.35万元、-3688.11万元、-2414.03万元、-7170.79万元,9年累计亏损超7亿元。
2025年一季度,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23%,归母净利润降至-1004.05万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其亏损扩大至1846.66万元。
2025年4月,当“双成药业”变更为“*ST双成”时,退市警钟已然敲响。根据规则,若公司2025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将会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
双成药业曾寄望于通过收购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转型,但因交易各方未能就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该收购于2025年3月10日终止。这不仅使其失去了潜在的业绩支撑,也宣告了此次转型计划的破灭。
“公司怎样在营收不足3亿元,一季度仍为亏损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有力措施来确保公司不退市?”今年5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向双成药业方面提出疑问。
面对投资者关切,双成药业方面提出多项提升业绩的措施: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销售渠道、优化营销策略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拓展受托业务,提高创收能力;优化经营流程,降低营运成本;精简机构,控制人力成本;扩大出口,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现实却是,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5亿元、2.36亿元和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2%、-14.13%和-26.16%。2025年上半年8412.21万元的收入表现,意味着下半年需完成近2.16亿元营收才能触及3亿元门槛——这几乎是上半年收入的2.5倍。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的一纸公告揭开了双成药业的另一处伤疤。8月4日晚间,双成药业公告称,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传票等相关资料,公司因营业信托纠纷对中融信托提起诉讼。
据悉,该事件可追溯至2022年9月28日。彼时,双成药业与中融信托签署了《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之信托合同》,认购2000万份信托单位,投资金额2000万元。半年后的2023年4月,双成药业再次出手,购买了中融信托其他理财产品,两次认购总额达到5000万元。
起初一切风平浪静。然而到了2023年9月,理财产品开始出现逾期迹象。彼时,双成药业发布了第一份风险提示公告,警示投资者公司购买的信托产品存在逾期兑付风险,不到一个月后的10月21日,双成药业再次发布公告,确认另一笔投资也出现逾期。
如今,双成药业正式采取法律手段,向中融信托发起诉讼,公司请求法院判令中融信托向双成药业支付B859类信托单位项下的信托利益2105.48万元(含本金2000万元及截至2023年9月29日的未支付收益105.48万元)以及A36类信托单位项下的信托利益3093万元(含本金3000万元及截至2023年10月18日的未支付收益93万元);请求判令中融信托向双成药业支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损失以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在逾期近两年后,上述理财无法兑付一事最终才走向法庭。然而,即便双成药业已于2023年和2024年年报中分别确认40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但对于公司后续能否及时收回资金,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