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书简湖问心局,为何劝退许多读者?陈平安真的双标吗?
发布时间:2025-08-08 22:41 浏览量:1
撇开支线不谈,我们就围绕书简湖“问心局”里陈平安的抉择聊一聊,看看这场争议的根源。
很多读者卡在这里,不是没有原因的,用三个词概括:糅杂、难懂、自相矛盾。
前两个词不用细说,懂的人自然懂;
真正让人吵得不可开交的,是——别人作恶,陈平安可以拳剑相加,直接结果性命;
可偏偏十恶不赦的顾璨,却因为“一饭之恩”“一谱之恩”而留他一命?
突破来源于网络
这事看着就跟他之前在骊珠洞天里立下的“大善”形象对不上,于是“陈平安双标”这个骂名扑面而来。
更有人说,总管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三教学说、善恶之分,到头来全是摆设?
于是,不少人干脆一气之下弃书,说这是繁文自嗨。
可真的是这样吗?先问一句——这场局是谁设的?
答案是鼎鼎大名的“绣虎”崔巉。
崔瀺的真正目的,不是顾璨,也不是书简湖。
而是陈平安本人——他要借与陈平安有两次恩德的顾璨,把陈平安的人性和神性彻底剥离,防止他神性压倒人性,成为冷冰冰的“旧天庭共主”。
所以,这场局从一开始,就是在陈平安“人性+神性”并存的前提下开的。
突破来源于网络
何为人性? 七情六欲,有私心,有偏爱,不可能绝对公平。
何为神性? 绝对理性,绝对公正,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神”。
陈平安为何自小懂事、极善、冷静?正是神性萌芽的结果。
而这种神性,早就被三教祖师、浩然天下诸人盯上。
书简湖问心局,更像是一场天下直播,所有人都等着看——陈平安会怎么选?
崔瀺的棋局,厉害就在于无解。
试想——
在你孤立无援、饥寒交迫时,有人递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把你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后来,这个人杀人放火、罪大恶极——
你能下手杀他吗?
突破来源于网络
放在《剑来》的设定里,如果没有顾璨母亲当年的那碗面,陈平安早就死了。
恩德的因果上,他无权杀顾璨;可从恶果上看,顾璨的无数杀孽,又都是因他当年送的一条小泥鳅间接造成的。
如果不杀,就违背了他心中“善”的大道,佛家因果,这里解不开。
那道家的“希言自然”呢?放下一切,让顾璨继续作恶,顺其自然?可这样,他又如何面对当年的恩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绕了一圈,还是回到最初的问心局:
你杀,还是不杀?
这就是“进退皆死”的局,堪比“先救谁”的世纪难题。
不管答案是什么,必然有人指责。
曾经那些被推崇备至的佛、儒、道三教理念,全都在这里互相悖论。
于是,有人还是会说:不管你怎么解释,陈平安就是双标。
没错,如果你把自己锁死在“道理”里,自然会这么觉得——因为我们评判善恶时,本能就是先分对错。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陈平安的选择,恰恰是跳出了“局”,去用本心丈量是非。
他明知自己身在局中,仍扛下违背三教学说的骂名,在天下人眼皮子底下,如当年齐静春那般毅然决然——
与胸前的儒衣墨衫金丹小人长揖一拜,任文胆自碎,从此与三教未来祖师无关。
事后,他一边教化顾璨,一边在书简湖当账房先生,收集顾璨手下的亡魂,用自己的方式补救。
即便这些亡魂与他毫无瓜葛,他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因为善恶对错,本就各有道理,但他的道理,是用本心去丈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陈平安的答案。
那么,现在,你还觉得他是双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