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中国PL-17将使巴基斯坦对印度空军获得400公里打击优势
发布时间:2025-08-08 23:56 浏览量:1
据外媒报道,随着中国的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成为巴基斯坦不断扩充的武器库中迄今为止最致命的装备,南亚的空中力量平衡正濒临历史性转变的边缘——如果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斗机配备中国的PL-17超远程导弹,印度的预警机、加油机和情报监视侦察(ISR)飞机可能会被迫撤离前线数百公里,从而重创其空战条令。
PL-17的射程可达400公里,其设计目的就是在敌方最具价值的空中装备能够影响战局之前将其摧毁——这种导弹目前配备在中国第五代歼-20隐形战斗机上,并且正在与歼-10C多用途战斗机进行整合测试——而歼-10C正是巴基斯坦空军目前装备的机型。
如果巴基斯坦获得PL-17导弹,其歼-10C机群将具备极强的防区外打击能力,这将从根本上颠覆印度的空中优势。而五七印巴空战的一系列战例已经动摇了印度的信心,使得局势更加紧张——据巴基斯坦官员称,在这场高强度的空中交战中,巴基斯坦空军配备中国PL-15E导弹的歼-10C战斗机击落了三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在这场战斗中,印度空军还有一架苏-30MKI和一架幻影2000被摧毁,总共损失了五架飞机。
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明确表示:“这三架‘阵风’是被配备PL-15E导弹的歼-10C击落的。”尽管印度拒绝公开证实这些损失,但印度空军元帅A.K.巴蒂似乎间接承认了这一事件,他表示:“损失是战斗的一部分。”这场交战的战略意义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
路透社报道称,印度情报部门严重低估了巴基斯坦从中国获得的PL-15E导弹的作战射程,误以为其性能与老一代超视距(BVR)系统相当。这种误判导致印度规划者将其“阵风”战斗机部署在他们认为安全的距离内,结果却被从远超自身交战范围的地方发射的导弹摧毁。
PL-15E是中国PL-15导弹的出口型号,估计射程为145公里——这已经超过了印度库存中的许多超视距导弹,如R-77和较旧的“米卡”型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国产PL-15导弹,射程据信可达300公里。
但PL-17则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该导弹在研发期间还被称为“PL-XX”或“180项目”,专为超远程交战设计,目标既包括作战飞机,也包括空中力量倍增器。其主要打击目标是预警机、加油机和情报监视侦察平台——这些都是现代空中作战行动的核心支柱。
通过在冲突初期摧毁这些装备,巴基斯坦可以致盲印度的空中监视网络,切断其指挥控制链路,并瘫痪其加油能力。这种能力与中国在印太地区推行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相呼应,该策略的核心是阻止对手在争议区域附近开展行动。
PL-17近六米的长度使其能够搭载强大的推进系统,使其能够在飞行路径的深处保持高速。其制导系统包括惯性导航系统(INS)、GPS/北斗卫星更新以及能够进行实时重新瞄准的中段数据链。其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使其即使在强电子战环境中也能实现末段制导。
虽然该导弹是为歼-20的内部武器舱设计的,但经过改装的外部挂架可能使其能够挂载在升级后的歼-10C上,并且有可能适配JF-17 Block III战斗机。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这需要将其歼-10C的KLJ-10A有源相控阵雷达升级到更强大的型号,以满足该导弹先进的制导需求。
一旦实现,PL-17可能会使印度的“Netra”和“费尔康”预警机、伊尔-78加油机以及情报监视侦察飞机始终处于威胁之下,迫使它们在距离战场数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运作。从战术角度来看,这将剥夺印度战斗机的早期预警和协同支持,使其在超视距对抗中更加脆弱。
在全球范围内,PL-17被视为中国对美国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的直接回应,后者预计将取代AIM-120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在欧洲,MBDA的“流星”导弹仍是超视距交战的标杆,其射程超过200公里,并配备冲压发动机,能够在末段保持能量。但如果PL-17的预计400公里射程准确的话,其交战范围将几乎是“流星”导弹的两倍。
俄罗斯部署在米格-31截击机上的R-37M导弹是最接近的现役同类武器,射程为300-400公里,主要用于打击预警机和轰炸机。对于印度而言,PL-17一旦进入巴基斯坦,将迫使其紧急采取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速“阿斯特拉”Mk3导弹项目、扩大“流星”导弹在“阵风”机群之外的整合应用,以及从以色列、法国或美国寻求先进的超视距解决方案。
印度可能还不得不采用新的作战理念,将其高价值空中装备部署在远离前线的地方——这一举措将降低它们在支援作战飞机方面的效能。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愿意向巴基斯坦出口PL-17,将凸显在印太地区成为大国竞争中心之际,中巴防务轴心的不断深化。
这也将向北京发出信号,表明其有意为盟友配备能够挑战美国 aligned地区大国的能力,而无需直接部署中国军队。PL-17引入南亚将引发地区军备竞赛的新阶段——其竞争焦点不再是飞机本身,而是其所携带导弹的射程、速度和精度。
在未来的战场上,胜利者将是能够从最远距离率先发起打击、阻止敌人反击的一方。鉴于巴基斯坦在整合中国导弹技术方面的良好记录,以及印度在误判PL-15E性能方面的惨痛教训,印度所面临的风险从未如此之高。
如果巴基斯坦获得PL-17,将对印太地区产生以下三个关键影响:
1. 迫使预警机和加油机在整个地区后撤
如果巴基斯坦部署PL-17,印度的“Netra”和“费尔康”预警机、伊尔-78加油机以及情报监视侦察飞机将不得不远离战场数百公里,以避免处于该导弹400公里的射程之内。
这种“防区外位移” 战略早已是美中规划中的一个关注点,它将缩短战斗机的执勤时间、缩小雷达覆盖范围,并削弱早期预警能力——印太地区的其他空军将很快注意到这一弱点。
2. 加速南亚-印太地区的超视距军备竞赛
PL-17的超远射程将促使印度加快采取反制措施,如“阿斯特拉”Mk3导弹、在更多平台上整合“流星”导弹,以及可能进口西方的超远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竞赛不会局限于南亚——它将融入印太地区的趋势,日本、澳大利亚和东盟国家都在寻求更远射程的空空导弹能力,以应对高价值装备所面临的威胁。
3. 深化中巴战略同盟,产生更广泛的威慑效应
供应PL-17将巩固北京作为巴基斯坦尖端空战技术主要来源的地位,强化中巴防务轴心。
这将向印太地区其他与美国结盟的国家——从日本到菲律宾——发出信号,即中国愿意向其盟友出口改变游戏规则的系统,从而通过代理扩展其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