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全:笔墨寄怀,传统中见真趣

发布时间:2025-08-09 01:02  浏览量:2

张仲全的书法创作,始终扎根于传统文人艺术的土壤。他以“二王”为根基,兼收百家之长,不刻意追求新奇样式,而是在笔墨间传递学养与感悟,形成了沉稳内敛的艺术风貌。

张仲全《浮生物语》34×69㎝

一、法度之中见性情

书法之要,首重法度。张仲全的作品恪守传统笔法,起收笔坚守中锋之道,结字疏朗平稳,可见其对“中锋取骨”古训的遵循。他学习魏晋书风,尤其汲取“二王”神韵。在《古法帖》等作品中,字与字呼应自然,时而连绵如流水,时而顿挫似断金,节奏随文意起伏,显露出“我手写我心”的自在。

张仲全《古法帖》34×69㎝

章法布局上,他深谙“计白当黑”之理。《金刚经语录》等作品中,字距疏密得当:疏处留白如晴空,给人想象空间;密处笔画交织似织锦,不失灵动。这种处理既遵循邓石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原则,又随情感自然生发,让作品在规矩中透着生气。

张仲全《金刚经语录》34×69㎝

二、以书抒怀见本真

“书者,心画也”,张仲全的书法恰是内心世界的流露。他偏好书写经典诗文与哲思短句,《入得清凉境既生欢喜心》笔墨轻缓,将禅意的淡泊融入线条;《罗素语录》则以质朴笔调传递文字背后的哲思。他不炫技、不逐奇,更重“以书抒怀”的本真,让书法成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张仲全《罗素语录》34×69㎝

这种取向与其多重身份相关。作为新闻记者,他善于捕捉文字内核;作为作家,其深厚文学素养让书写不止于抄录,更添一层理解与共鸣。《纪念徐渭》中,题款文字与画面呼应,既致敬前人,又融入个人感悟,笔墨间可见跨越时空的对话。

张仲全《徐渭之荷》34×69㎝

三、诗书画合显意蕴

张仲全追求“诗书画一体”,书法常与绘画、题款相映成趣。《古道西风》中,书法笔势与画作意境相合,“风画过”三字如秋风拂过,强化了画面的萧瑟感;《荷花》系列的题款,字迹清雅与墨荷呼应,让文字与图像共同营造出简洁悠远的意境。

张仲全《经典中国 百代风华》34×69㎝

其作品《百代风华》曾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建国70周年之际被制成邮品,以凝练线条与庄重布局传递对传统的敬意。这类创作将个人笔墨与时代记忆相联,展现出文人艺术中“寄情于物”的传统。

张仲全《岁月失语》34×69㎝

张仲全的书法,是对传统的坚守与践行。他在数十年创作中不断研习前人,将修养融入笔墨,不求颠覆,只在真诚表达中传递传统文人的精神意趣,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一种沉稳的探索路径。

艺术家简介

Zhang ZhongQuan

profile

张仲全,别名秋英格莱,彝族,1965年生于云南镇雄县。毕业于云南广电视学校新闻专业,新闻记者(中级职称),曾任职中央新闻单位,文学代表作品,长篇小说《沧桑》。

艺术代表作品,书法作品《百代风华》,画作《解放》。

张仲全从少年起喜爱书画,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从未间断,精研徐渭、石涛、八大山人、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傅抱石等前辈的作品,书法学二王,效仿百家。画起大写意,崇尚写心。作品追求诗书画一体,古意而现代,以画成诗,以诗境为画境,以画境为诗境。法承传统,书写我心。画重意境,写意古今。以中国当代名家之名,其书法作品《百代风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其书法作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和建国70周年之际,被中国邮政制作成邮品,获得“国家名片”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