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消融后如何来判定有没有完全灭活?怎样的结节可选择消融?

发布时间:2025-08-09 09:42  浏览量:1

原创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2025年08月09日 06:00浙江

网络咨询病例:

前言:肺结节的消融目前外科医生与介入科或内科医生仍容易有分歧,当然也有一致的地方。但真的在临床上如何来把握适应证,大家除了看指南共识以外,还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考虑。有的医生认为要亚厘米、磨玻璃密度,最好是原位癌或不典型增生才效果好;但指南或专家共识一般则指出不适合手术的(包括吃不消手术,或坚决拒绝手术以及部分多原发癌)可选择立体定向放疗或消融。由于消融的超微创、肺功能几乎不受影响、患者的依从性更好,所以许多结友也选择了消融,但对于微小结节来说,消融后如何来判定是否完全灭活了呢?这或许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个人的意见一直觉得对于磨玻璃密度微小结节,亚厘米的、又淡又纯的结节,本身不处理随访也可能长达几年,甚至十多年都不怎么进展,到底有没有必要在其很小又很淡的时候就进行干预,何况消融后很难评估效果,这是要慎重并临床上进行总结与规范的。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 39岁。

疾病描述:

2021年发现多发磨玻璃结节,2022年12月消融右上,2024年怀孕无随访,2025年产后胸闷时有胸痛,故复查。

希望获得的帮助:

结节怎么样了,有无进展,影响哺乳吗。若有问题该如何处理?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右上病灶:

这是2021年10月时的影像,右上结节紧挨血管,密度很淡,又很小。

似有小空泡征,整体轮廓较清,与血管紧贴,但才3或4毫米许。

密度仍纯,空泡征有,血管紧贴但显然没有异常增粗或导致血管走行异常。

边缘区稍显糊,没有实性成分。

2023年7月消融后成了疤痕。

2025年7月复查疤痕区仍实性密度,较2023年时似略有吸收,没有明显膨大或进展。

再看另一处实性结节:

2021年10月时右叶裂处就有一实性微小结节,密度过高,膨胀性不明显。

2023年7月时病灶仍在,密度过高,紧贴叶裂。

纵隔窗是钙化的。

到了2025年7月与2023年时的没有明显变化。

再看左侧还有两处病灶:

2025年7月时左上叶舌段有微小磨玻璃结节,轮廓与边界清。

左下叶也有微小淡磨玻璃结节,有微小血管进入,轮廓与边界较清。

左上叶结节与2021年时对比相仿。

左下叶结节与2021年时对比也差别不大。

我的意见:

右上叶原结节是磨玻璃密度伴空泡,但很小,其实也不是非常典型的恶性,即使恶性,也考虑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可能性大,风险是低的。消融后该区域目前仍是疤痕组织,看不出有何异常膨大的病灶,也不可能现在再对此处处理或干预,先随访。绿色这处是贴着叶裂的实性小结节,它是钙化的,考虑是良性的增殖灶,没有什么风险,可常规年度体检复查。左上叶与左下叶另有结节,也考虑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风险很低,且4年无明显进展,可常规年度随访的。症状与之不相关。意见供参考!

感悟:

两肺多发结节,右上的与左下的两处风险有多少不一样?其实都是低风险的,能长期随访的病灶,当然予以消融或许也是可行的。

(一)我们来学习一下消融的适应证,根据不同的临床指南和共识,主要涵盖以下几类情况:

病灶特征及数量:病灶最大径≤3cm,每次消融病灶数≤5个。根治性消融适用于最大径≤3cm、单发或多发、尚无其他部位转移的癌性肺结节;肺转移瘤要求单肺病灶数≤3个、双肺病灶数≤5个2。对于周围型磨玻璃结节(GGN),若最大径≥15mm,或在随访中增大、出现或实性成分增多,也可考虑消融。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耐受性:患者因心肺功能差、高龄或其他原因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或外科手术。拒绝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者。外科切除后出现新发病灶或残留病灶,但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特殊解剖或病理情况:体内存在金属植入物,或病灶邻近神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无法安全实施射频、微波等热消融治疗,此时可考虑冷冻消融。因病灶位置或肺功能储备不足而无法实施外科切除。多发肺结节,无法全部通过手术切除,可优先消融主病灶,其余病灶视进展情况进行后续消融。各种原因导致重度胸膜黏连或胸膜腔闭锁。单肺患者(一侧肺缺如)。治疗策略与心理因素:经其他治疗后病灶稳定或缩小,需通过消融巩固疗效。患者存在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拒绝活检又拒绝手术的高危患者,经多学科会诊(MDT)和医患共同决策(SDM)后,可考虑不取病理直接消融或同步进行消融与活检。

综上,肺结节消融适应证主要包括病灶大小和数量限制、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或拒绝手术、多发或复杂位置病灶、心理因素影响以及特定技术引导下的精准治疗需求。具体决策应基于多学科评估和个体化考量。今天这样的病例确实该消融吗?(知识来源:1、 影像学引导下肺结节冷冻消融专家共识(2022版);2、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肺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技术专家共识;3、肺部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创新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23版);4. 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5. 肺结节诊治西北地区专家共识(2021年版);6. 直径≤2cm肺结节胸外科合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7.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8.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9. 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与处理。)

(二)肺结节消融后有没有消融完全有什么办法能识别判定?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识别和判定,具体方法如下:

随访时间点:消融后1个月、3个月复查胸部CT,此后每6个月复查1次CT,2年后改为每年复查1次CT,以观察消融结节是否复发或出现新发结节。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胸部增强CT,之后每3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或PET-CT和肿瘤标志物。完全消融的影像学判定标准:CT表现:出现以下任何一项可判定为完全消融:靶肿瘤消失;无强化的空洞、实性结节、肺不张或纤维化;实性结节虽存在但CT扫描无对比剂异常强化;肺不张内病灶无强化。PET-CT表现:靶肿瘤无核素浓聚或SUV值正常,提示无代谢活性,说明达到完全消融。不完全消融或复发的判定:CT显示空洞形成不全,有实性或液性成分且增强扫描有强化;病灶部分纤维化仍存实性成分且强化;实性结节大小无变化或增大并伴有强化。PET-CT显示消融后肿瘤仍有代谢活性(FDG摄取增高),提示残留或复发。消融后3个月炎性反应减轻,此时PET-CT假阳性率较低,结果更可靠。

综上,肺结节消融是否完全主要依赖于增强CT和PET-CT的联合评估,结合动态随访影像演变模式进行综合判断。按照这意见,本例的右上病灶进行了消融,难道要1个月、3个月都复查CT,此后还每6个月复查达两年?甚至前3个月每月复查1次胸部增强CT,之后每3个月复查胸部增强CT或PET-CT和肿瘤标志物?感觉真这样得奔溃了!关键是肿瘤本身那么小又淡,这样复查有用吗?不消融只随访,这种密度与大小常规年度复查都没什么风险。(知识来源:1. 多原发早期肺癌诊疗专家共识;2. 影像引导下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3. 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7年版);4. 多发磨玻璃结节样肺癌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5. 影像学引导下肺结节冷冻消融专家共识(2022版);6. 经皮穿刺冷热多模态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操作规范专家共识;7. 热消融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肺部肿瘤的专家共识(2014年版);8. 2017 中国专家共识: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治疗(英文版);9.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肺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技术专家共识;10.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8年版(英文版);11. 肺结节诊治西北地区专家共识(2021年版);12. 热消融治疗肺部亚实性结节专家共识(2021年版);13. 增强现实光学全肺诊疗导航引导下肺外周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专家共识;14.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15. 肺结节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16. 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与处理;17. 胆道内镜射频消融术。)

(三)再看肺癌诊疗指南原则的表述:

在2022年版的国家卫健委肺癌诊疗指南中,表述是:1期非小细胞肺癌因医学条件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时,大分割放射治疗是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推荐SBRT。

在2024年版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中,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撒欢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首选SBRT。

这样看来,磨玻璃微小结节是否是消融的良好适应证呢?许多人说是,我不知道。但如果有一天,指南说消融的推荐等级与手术相同,都是1类推荐,我有结节我也选择消融,谁要全麻下切除肺组织,那肯定是脑子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