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贷款违约潮来临:当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发布时间:2025-08-07 22:22  浏览量:1

许多借款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正在陷入债务循环。

最近一个季度,银行对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悲观。

他们的消费意愿已经降至新冠病毒以来的最低水平。

除此之外,研究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数据也显示,去年估计有2500万至3400万人拖欠个人贷款,这个数字是2019年的两倍。

如果算是逾期但尚未违约的贷款,我国风险借款人的数量则膨胀至6100万至8300万。这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我国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至7%。

个人贷款违约潮,已经来临。

批量违约现象的发生,会导致一个什么后果?

和许多国家一样,违约在我国也会破坏个人信用记录,这会让借款人无法在未来借款,并且还会严重限制他们的向上流动空间。

更严重的是,对许多负债累累的个体来说,他们借更多贷款,只是为了生存下去,亦或是为了以贷养贷,而不是去消费。

当然,在个人贷款违约潮之下,还有另一层风景,即储蓄潮。

这两种现象同时发生,看起来不可思议,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储蓄大国,而在当下的环境里,我们更希望民众多消费,少储蓄,因此从宏观上看,一方面我们鼓励消费,另一方面,在今年3月份,还鼓励银行扩大消费信贷,并提供更灵活的还款条件。

一方面,我国贷款违约群体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则是,我国储蓄也正在加快。

从2021年到2024年,短短四年时间,由于人们对房价大幅下跌感到担忧害怕,纷纷将钱存入银行,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已经增长了50%,而同一时刻,家庭无力偿还贷款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四年居民储蓄总额增长50%是什么概念?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为103.3万亿元,到了2024年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为152.25万亿元,四年时间增幅高达47.4%。

换句话说,平均下来每年我国居民都往银行里存了10万亿,如果平均到每个劳动力身上,就意味着每年人均往银行里至少存了上万元。

存款潮的激增,看起来好像是说明了这几年大家的收入不错,但真正贡献存款大头的,恐怕还是极少数群体。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债务和违约,才是他们最担忧的事情。

什么样的人如今深陷债务泥潭呢?

一般而言,他们都是就业市场的“边缘人群”。有工厂工人、有年轻的职场人士,还有零工经济从业者,一旦陷入债务违约,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在对违约的恐惧、讨债电话和巨大的羞耻感中。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科技行业从业者。

一位27岁的科技行业从业者告诉我,他经常从一个在线消费金融应用程序借钱来偿还另一个应用的资金。他说焦虑让他感到窒息,陷入了一个网贷越累越多的循环。

这是当下宏观经济最深层次的分化。一方面是四年居民存款增加超过40万亿,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人背负债务,并陷入违约潮。

债务违约,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房贷违约,如果期限较长,有可能面临房子被清算的结果;另一种则是消费贷违约,这种违约则会面临讨债电话的连番骚扰,长期也会对征信造成巨大损失。

对后者而言,从网络上获得消费贷是非常容易的。

我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都拥有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并且几乎每一家互联网平台都设有贷款平台。这些平台与银行合作,由于房地产崩盘冲击了银行业务,银行急于向消费者放贷,而在线贷款的利率也通常高于信用卡。

当然,放贷平台也在积极邀约用户贷款。

互联网上的贷款邀约无处不在,从点外卖到买电商,平台都会在无形之中询问你是否需要贷款,并提供额外奖励。

而消费者要想获取贷款,也很简单。通常只需要提供基本的身份和就业信息,资金几乎就可以即时到账。

更重要的是,贷款本身也并不透明。对许多负债人来说,他们几乎都不知道利息或信用评分运行机制,甚至没有一个贷款人知道自己贷款的利率或服务费是多少。

这也导致,贷款业务对许多公司而言,始终是一门盈利颇丰的生意。

而一旦深陷债务泥潭,焦虑、抑郁和失眠,也就随之而来。

尤其是对一些创业者来说,创业失败背负百万债务,而年纪也越来越大,再想通过工作赚取收入,已经很难,面对如此天量的债务,也会焦虑到整晚失眠。

债务违约,其责任当然是在借款人。

但借款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呢?放贷机制本身,是不是一个甜蜜的陷阱?

事实上,这几年并不是国内网贷发展最迅猛的时代;我国网贷发展最迅猛的时代,应该要数互联网时代飞速增长的时候,当时国内各大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肆意生长。

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当时网贷出现的时代背景很重要,那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沉浸在消费升级的美梦里,他们据此借贷高消费,并认为自己未来的收入会更高,因此提前消费、透支消费不是问题。

但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消费升级的浪潮开始褪去,只剩下负债累累的人还在“消费贷”里裸泳。

而违约本身带来的绝望感,可能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

消费,本来就是收入和开支的平衡,但在今天消费主义的盛行之下,许多年轻人对诱惑没有抵抗能力,可能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潮水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要等到潮水开始褪去,才发现自己还在里面裸泳;追逐风口没有错,但如果过分追踪风口并为此投入太大,最终等待我们的,可能是被风口抛弃。

消费不应该盲目,更不应该盲从,消费需要理性,而透支消费,对年轻人来说可能比黄赌还要危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