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交警的”后续:小伙曝光恶心内幕,下一步打算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2025-08-09 13:32  浏览量:1

[浮云]现在的诬告真是太猖狂了,不过面对不讲理的人,这个小伙也是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全程不吵架、不搭话,就是一句“我听交警的”走天下。

任由你怎么用话语激怒我都不为所动,但这起“小仙女诬告”的事还没完,小伙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公布当天发生的事,下一步也准备追究法律责任了。

当天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小仙女最后会被如何处理?

8月8号的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下,一男一女撞到了一起,绿灯刚亮,一个小伙子正要骑车起步,一个逆行过来的女生就和他蹭上了,其实这种轻微的摩擦每个城市每天都会上演,没有明显受伤的情况下,大家可能也就道个歉就各忙各的了。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围观的人都觉得不对劲,那个女生没有先看自己有没有受伤,而是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把镜头直接怼到小伙子脸上开始录像,手机录像打开然后女生就开始接连的追问。

“是不是你撞了我?”、“你撞了人,还想打人是吧?”她的每一个问题又快又急,每一句问话都非常有“深意”,只要男方做出任何回应,不是“认罪”就是“狡辩”,反正不论怎么说,女生都是要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上。

录像也是要把对方的罪名坐实,不过女方并没有得逞,面对镜头和指责,小伙子的反应却冷静得让人意外,他不争辩也不解释,甚至没什么情绪,只是拿着手里的水喝了一口,然后用一句话回答了所有的质问——“我听交警的。”

不论女生用怎样的话术去诱导男生进行反驳,男生一直都是这一句话,不断重复的话也让女生乱了节奏,反而开始用话语激怒男方,就连“我都不知道你怎么活到现在的”都说的出口,而且语气也越来越急躁。

能看的出来女生也是没招了,而男生也是一直都是“我听交警的”,这起事故很快也迎来了结论,由于是女生逆行,所以得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只不过这个结论没有让事情走向结束,反而是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其实最开始在网上流传这段视频的版本是被剪辑过的,剪辑的视频只有她理直气壮的质问和那个小伙子“冷漠”的回应,视频很快传开,小伙子瞬间成了一个撞人还不讲理的恶人,被无数不明真相的网友攻击。

这种先声称自己是受害者,再利用网络来攻击对方的套路其实并不新鲜,就在这件事发生前不久,在江西景德镇的一家理发店里也上演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一个从上海来的女士,在店里洗了个头,当时感觉很好,高高兴兴地付了钱。

可她一回到酒店,接了一个家人的电话事情就全变了,电话里家人随口说了一句“他是不是骚扰你了”,这句话就在她脑子里生了根,她开始回想,觉得洗头时那个店员往她脖子下面塞毛巾的动作“有问题”。

第二天她就打电话到理发店,要求老板和店员必须当面给她道歉、还索要赔偿,老板想息事宁人但她不接受,最后她报了警,而店员把整个过程重演了一遍,结论却是塞毛巾碰到脖子根本避免不了。

索赔失败的女士当场就爆了粗口,事情传开后有好奇的网友去查了一下,发现就在今年二月,有一个女士在杭州的一家理发店因为“洗头水太烫”,用了同样的事后索赔、找记者曝光的方法,两个女人的处理方式非常相似。

面对这种存心找茬的情况,有的时候你越是争辩就越容易掉进对方挖好的坑里,你说得越多,能被对方剪辑利用的素材就越多,有的时候只要你多说了一句别的话,就一定会被人断章取义地剪到网上去。

所以那个骑车小伙子的做法才会被这么多人佩服,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种“教科书级别的自救方法”,他那句翻来覆去说的“我听交警的”,看起来简单,但确实是破解那种局面的最好办法。

他这句话等于直接把对方想吵的架给掐断了,人家是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来跟你吵的,你偏偏不接招,让她所有的力气都打在了空处,这架自然就吵不起来了,这句话最精明的一点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了唯一有资格做判断的官方。

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录像,最后都得听交警的,你想知道舆论,对不起,我们得听交警的,我是对是错是被夸奖还是被谩骂都得听交警的,想逼我认错?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有手机,但不是人人都讲道理。

你说十句话,只要有一句说得不对,就可能被单独拎出来放大,只说一句话,而且是绝对正确的一句话,就让那些想恶意剪辑的人根本无从下手。

清白才是最贵的

为什么现在这种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了?说到底还是因为诬告别人的成本太低了,而证明自己清白的成本又太高了,就拿这个交通剐蹭的事来说,那个女生逆行全责,她却反手就把视频发到网上,几乎没什么损失。

反倒是那个小伙,就算有交警撑腰也得自己站出来澄清,还得花钱请律师去告她才能挽回自己的名声,这么一算自证清白的代价实在太高了,这种不平衡,就让一部分人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

只要自己豁得出去,敢于扮演受害者,就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要么是逃避责任、要么是讹点钱,这种事情多了,人们就开始处于人人自危的状态,每次和陌生人发生一点小摩擦,都要担心对方是不是在给自己下套。

景德镇那家理发店也一样,老板和店员什么都没做错,就因为一个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服务动作,就被扣上“骚扰”的帽子,他们要浪费时间去解释,要接受调查,还要忍受顾客的当众辱骂。

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付出了本不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经历多了,以后他们再服务别的顾客时,心里难免会多一分提防,社交网络又把这种伤害放大了无数倍,以前吵一架,可能就周围几个人知道。

现在一段视频,几小时就能传遍全网,让一个普通人瞬间被千夫所指,那个被网暴的小伙子,还有那家被辱骂的理发店,他们要面对的已经不只是最初找茬的那个人了,而是成千上万被片面信息煽动的网友。

好在这两件事的结局还算公正,交警的裁决给了小伙子一个公道,他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也发布了作品,已经开始联系律师准备追究对方责任了,景德镇的警察也明辨是非,保护了店家,所以我们如果面对类似事情,一定不要急躁,等待官方来处理评判就好了。

“我听交警的”这句话之所以管用,是因为它的背后是权威,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少一点情绪化的争吵,多一点对规则的信任,这可能才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最好方式,当然了,我希望大家永远用不上这样的智慧。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