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近藤恭士出席“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并发表演讲
发布时间:2025-08-09 15:57 浏览量:1
新闻视频: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近藤恭士出席“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并发表演讲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日文翻译/李峥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于6月11日在西安盛大召开,吸引中日两国众多业内人士关注,为医疗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近藤恭士出席论坛并在大咖对话现场发表演讲
“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大咖对话第一组现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郭瑞齐、NPO 法人 life link 松野未佳主持论坛大咖对话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 张东立 苏晴 李鹏 东京分社记者 张川/摄影报道 日文翻译/李峥)2025年6月11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西安国医医院主办,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承办,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世界新闻联盟、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日本胜佳株式会社、川井制药株式会社、康瑞生物科技国际发展协办的“新时代 新科技:中日医疗智领康复康养”西安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及夫人鸠山幸,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原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原主席侣海林,中国国际康养科技学会会长、西安国医医院理事长周湛东,西安国医医院院长党明海,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原副会长桑福金,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事务所所长芳贺大辅,中国健康管理学会原副会长田鸥,日本工程院院士陈延伟,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澳门火凤凰影视文化董事局主席禤伟旗,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主任黄东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分会会长张洪矛,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DC-BIOTECH株式会社创始人荒井利尚,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李双辉等来自中日两国的政府官员、顶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
在大咖对话中,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质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福田宪二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泌尿与代谢康复中心国际康复诊疗部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莹,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日本内科学会认定医师、日本糖尿病学会专家近藤恭士,日本昭和医科大学助教、DC-BIOTECH株式会社董事三上贵浩,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田晔,东京大学工学系研究科电气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横田知之,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理事崔熙泰,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健康医疗促进会会长唐淼,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院长石胜彬,西安市红会医院副院长宋晓彬等中日专家围绕医学创新技术、医院管理、可穿戴设备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创发物性科学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郭瑞齐、NPO法人life link松野未佳主持对话活动。
京都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医学博士近藤恭士介绍了利用细胞进行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成果。他表示,我曾在京都大学细胞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糖尿病和水再生领域,目前担任京都相马医院的院长。我曾在上海开展过细胞储备的教学研究工作。作为一名专攻糖尿病内科的医生,我想从细胞技术的角度和大家聊聊糖尿病治疗。
提到细胞研究,大家或许会想到山中伸弥教授,他因相关研究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位著名学者有个广为人知的习惯,就是经常沿着京都的鸭川跑步,很多去过京都的人可能都见过他。
在细胞技术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会比较不同细胞的应用价值。有些细胞取自人体肺部,若未来委托开展相关研究,可能会引发伦理方面的问题。而脐带血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但由于其无法分化成各种组织,作为移植材料存在较大局限性。
不过,有一种被称为“万能细胞”的细胞,不仅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引发的伦理问题也较少,应用价值很高。这种细胞可从皮肤、血液、尿液细胞中提取制备,能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心肌、肝脏等全身所有器官的细胞。此外,通过从患者身上提取细胞构建疾病模型,还能开展病理研究。
万能细胞的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2010年以前属于零世代,早期利用仙台病毒制备细胞,如今已发展到第四代以上,借助网络技术,通过二次编程来制备细胞,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效率很高。我在上海时,就主要采用这种方法推进产业化。2019年在厦门举行的中国糖尿病学会上,我们发表了相关资料,报告了我国首次成功从糖尿病患者体内制备出万能细胞的情况。
人们常说衣食住行和治疗是首要的,山中教授在2012年也提到,很多疾病都可通过万能细胞治疗,并阐述了相关计划。目前,眼部细胞、心肌细胞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正逐步进入临床阶段。今年京都大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证实了利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研究中从健康捐赠者获取细胞制作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后,6名患者中有4名的症状及评分得到改善,且移植后2年细胞仍在持续产生多巴胺。另外,由大阪大学牵头的研究,证实了细胞疗法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有效性,8名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确认了治疗的安全性,在移植后26周到52周期间症状也有所改善。
最后,我想谈谈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糖尿病主要是因胰腺产生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升高。从根治角度来说,胰腺移植是理想方法,但存在捐赠者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众多,比如从细胞中培育胰腺、从胰岛β细胞以外的细胞培育β细胞、在生物体内增加β细胞数量,以及通过异种移植、嵌合体培育胰腺,还有移植猪等动物胰腺的方法等。其中,由京都大学主导、武田制药参与的关于人工培育β细胞的研究,是我2015年还在籍时开展的早期研究之一,经过约10年终于有了成果。该研究从今年2月开始,已在京都大学针对重症1型糖尿病展开临床研究,具体是将细胞培育成胰岛细胞,制成片状后移植到1型糖尿病患者腹部。首例移植已在今年完成,评估结果将在明年及以后公布,届时我会向大家汇报。
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根治即将迎来新的时代。
(责编:刘升、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