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万女总监酒后被老板性侵,拒绝200万和解,竟被质疑不漂亮
发布时间:2025-08-09 18:53 浏览量:2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你看她长得也不漂亮,谁会对她有兴趣”,近日,这句冷漠评论刺痛了无数人
一位年收入百万的女高管被老板性侵后,拒绝200万的和解金,经过两年维权,不仅让加害者进了监狱,还首次把职场性侵认定为工伤。
她把官司打赢了,可却败给了一部分网友的眼见:外貌居然成了评判性侵“合理性”的标准,这荒唐逻辑的背后,是社会对权力、性别还有暴力长期存在的顽固误解。
崔丽丽以前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市场营销总监,工作能力没话说,2023年9月22日,杭州出差期间,酒局后她被醉酒的老板王某带入房间实施性侵。次日醒来,发现自己浑身赤裸躺在老板床上。
面对质问,王某不但不认错,反而倒打一耙,声称是崔丽丽为保住职位主动勾引。这一刻所有职场努力与专业成就,在赤裸的权力关系前变得如此脆弱。
据中华社科院2024年发布的《职场性骚扰调查报告》来看,87%的职场性骚扰以及性侵案件都跟权力不对等脱不了干系,这里面有70.2%的施害者是直接上级或者企业高管。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残酷现实:职场性侵从来都与外貌无关,而与权力有关。加害者利用职务的便利,把工作关系变成权力操控,受害者就处于“忍气吞声保住工作”或者“奋力抗争被诋毁”的两难局面。
崔丽丽选择了抗争,2023年10月10日,她在丈夫陪同下向杭州警方报案。这个选择会让她面临没完没了的质疑、威胁,还有职业上的大麻烦
事发后公司领导一个接一个出来当“说客”,拿200多员工的“工作”来施压,想让她撤销诉讼,王某家属提出200万和解费,加公司股权作为补偿,试图用金钱抹平伤痕。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23年的数据显示,职场性骚扰案件中只有12%的受害者选择报警,其中成功立案的不到40%。报了案之后,64%的受害人碰到工作环境变差或者得离职的情况
崔丽丽的经历就把这事儿给印证了:王某被判了半个月刑后,她就被公司正式给解雇,之前还被踢出工作群聊,办公权限也给停用。
职场性侵的创伤不仅是身体的,更是心理的。全国妇联2024年调查显示,性侵受害者中有76%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平均恢复期超过18个月。
崔丽丽在事情过去三个月里多次去看病,被确诊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幸运的是,她丈夫给了全力支持,停下工作,专门陪着她度过最艰难的时候。
对于受害者心理恢复来说,这类支撑很关键,统计数据显示,得到家庭全面支持的受害者,心理康复速度快三倍。
崔丽丽的案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她勇敢抗争,更因为她创造了法律先例:2024年12月,她的遭遇被认定为工伤。之前中国法律体系里根本没有职场性侵被认定为工伤的例子
2025年3月,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她111万元。这一突破性判决为其他职场性侵受害者提供了新的法律武器。
北京市一家律所的律师说道:“崔丽丽的工伤认定非常的有意义,它明确的划分出雇主对员工的安全保障责任,不光在物理安全这方面,还涵盖不让员工遭受性骚扰和性侵害,这将迫使企业建立更完善的防范机制”。
确实这一判例出台后,截至2025年7月,全国已有32家大型企业修订了员工手册,增加了防止职场性骚扰的具体条款。
崔丽丽从事件发生到法院宣判,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过程很艰难,她能胜诉,不光得有勇气,还得有证据,
幸运的是,对门房间的房客听到挣扎声后录了音频,这成了定罪的关键证据。
王某最后因为强奸罪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但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性侵案件没那么幸运,司法实务中,大概85%的性侵案件面临证据不足的情况。
人们留意这个案例时,网络上有让人寒心的评论:“她长得不漂亮,”这话暴露出性侵认知里最危险的错误观念:把性侵归咎于受害者的外在,而不是施害者滥用权力。
这种思维方式变相为施害者开脱,这是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性侵从来不是关于性吸引力,而是关于控制与权力。
联合国性别平等署2024年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职场性骚扰和性侵每年造成约1120亿美元经济损失,包括医疗费用、法律费用、受害者离职后的人才流失以及企业声誉损害。
从经济角度看,企业防范职场性侵不只是道德上的责任,更是经济上的理性做法,一个安全、让人尊重的工作环境能提高员工忠诚度和生产力,减少人才流失情况。
为啥像崔丽丽这种一年能挣上百万、事业挺成功的女性还会碰到性侵?缘由就是,不管教育程度、职业成就,还是经济实力如何,女性在面对职权结构的时候通常处于弱势地位。
社会学研究发现,职场性侵的本质不是性欲,而是权力的滥用和展示,加害的人通过性侵来确定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而受害者的容貌、年龄或者职位高低都不是决定因素,
崔丽丽的经历不只是个人维权成功的例子,它体现出中国职场性别权力构造中的深层问题,当下中国经济正快速向前发展,女性在职场中的参与比例达到83.6%,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女性高管占比才19.2%,女性CEO占比更低,都到56%职场金字塔顶端性别不均衡,就使得权力结构里性别不平等,这就给性骚扰和性侵创造出了条件。
让人欣慰的是,崔丽丽的事已经有了积极效果,2025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反就业性别歧视法》草案,其中专门增加了防治职场性骚扰的条款。
这个时候全国已有七个省市出台了职场性骚扰防治指南,要求企业建立投诉机制和培训制度。
再看看“她又不好看”这句评论,或许该问问:为啥我们还拿外貌来评判性侵合不合理?为啥我们更爱质疑受害者,而不指责施害者?
为什么强大如崔丽丽都难以幸免,普通女性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崔丽丽的胜利不仅属于她自己,也属于每一个面临职场权力不平等的人。
她用了两年时间证实,职场性侵不是个人隐私的事,而是需要法律和社会一起面对的公共话题,在这场漫长的抗争中,她丢了高收入的工作,却赢得了尊严,还有对未来职场女性的保护。
外貌从来不是性侵的借口,权力从不该成为侵犯的护身符。崔丽丽案件让我们明白,改变从来不易,但必须有人站出来,即使代价沉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待一个更公平、更安全的职场环境——不管你是否“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