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妻:赴台后儿子因学费自杀,女婿获奖后离台,最终结局如何
发布时间:2025-08-09 22:06 浏览量:1
杜聿明妻子曹秀清是众多国民党将领夫人中,最为特殊的一位,她之特殊在于:她早年曾是一名共产党员,曾参与女性解放运动。
也是因为这一特殊性,她的前半生经常处于矛盾纠结中。她身上有着共产党员的清廉特性,却置身于贪腐成风的国民党军中;她对共产党有感情,丈夫杜聿明却是“剿匪司令”……
曹秀清出生于富商之家,21岁那年,她就嫁给了小自己2岁的杜聿明。曹秀清对杜聿明的第一印象非常好:他年岁不大,但谈吐成熟,给人一副温文尔雅的感觉。
杜聿明与曹秀清
杜聿明对曹秀清也非常满意,她是新式女子,留着短发、穿着裙子,与旧式女子是完全不同的模样。曹秀清接受了新式教育,谈吐不俗,长相也非常清丽。
因为结婚时,两人都还在上学,所以,婚后不久两人便分开了。谁也想不到,这一分开,两人竟走向各自不同的阵营。
1924年,曹秀清加入共产党,她一心想要革命,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而杜聿明则在这年的5月加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生,而黄埔生是蒋介石的嫡系。
在那个政治大于天的年月,两人走向不同阵营,几乎等于放弃在一起。大约是两人缘分极深的缘故,就在曹秀清入党不久,大革命失败,曹秀清因为蒋介石的“四一二”而被清除出党。
当时蒋介石当然不会留意到这个被清党的女党员,他甚至还没把目光放到杜聿明身上。然而,曹秀清的这段经历,无疑是个雷,杜聿明的官做得越大,她的这个雷也就越大。
曹秀清
被清党后不久,曹秀清与杜聿明团聚。而此间,因为在东征、北伐中表现稳健,而渐渐被蒋介石视为“自己人”。
抗战中,杜聿明屡立战功,他在1939年的昆仑关大捷中,重创日军的第5师团,蒋介石欣慰不已。内战时期,杜聿明坚决反共,总是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剿共政策。
杜聿明剿共“积极”,让曹秀清非常不舒服,她更加不能接受丈夫动不动就跟着蒋介石将共产党视为“匪”。剿匪期间,已经知道妻子曹秀清曾是共产党员的杜聿明,曾试图套妻子的话,他曾问:“哪些人是共产党员?”妻子却只说:“我曾是,其他的我不会说。”杜聿明知道妻子的脾气,也就不好再问。
曹秀清为杜聿明生下了六个子女,这六个子女就包括后来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六个子女的名字,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礼勇廉严廉义”进行取名的,分别是:杜致礼、杜致仁,杜致勇,杜致严,杜致廉,杜致义。
杜聿明夫妇与女儿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曹秀清采取的是与其他国民党军官家庭截然不同的方式,她强调吃苦,尤其是学习上的苦,因此,她对子女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她鼓励子女学习实用学科,如医学、理工科等。
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要依靠父母的背景,靠自己才是真本事。”在她的引导下,子女们学业都非常出色。
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此时的曹秀清正住在上海。当年,正是杜聿明母亲七十寿辰之际,寿辰当天,杜家一片热闹景象。可曹秀清却非常忧心前线的丈夫,她对国民党内部的问题看得极其清楚,她很早就提醒丈夫:国民党内部腐败严重,蒋介石也私心重,他们根本不可能赢共产党。
都说女人的第六感是最灵的,就在杜母七十大寿仅仅十天后,前线就传来杜聿明战败被俘的消息。她第一时间从上海赶到南京,要面见蒋介石,并将蒋介石儿子蒋经国送来的3000元寿礼退还给蒋介石,还要求他“把丈夫还给自己”。
蒋介石当然不会肯见他,但这个消息后来登上了《中央日报》,标题是《曹秀清大闹总统府》。
蒋介石不肯见她,她心里基本就已经有数了。她开始盘算自己和子女的未来,回陕北?可毕竟丈夫是国民党将领,似乎不妥;定居香港?人生地不熟。
就在她犹豫不决之际,一个谣言传来,说“杜聿明已经被共产党清党了”,对蒋介石尚存一丝幻想的她,在众人的劝说下,决定先到台湾再说。就这样,曹秀清前往台湾。
到台湾之初,曹秀清还想着:丈夫毕竟替蒋介石立下那么多大功,又是为他出生入死而被俘虏的,自己和孩子们总该得一些优待吧。现实很快给了她一记耳光:蒋介石根本就没打算管他们。
杜聿明被俘虏
因国民党对战俘家属始终心存戒备,所以曹秀清和子女抵达台湾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监视,他们并不自由,或者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行动是受限的。尤其,如果他们要出国,得经过严格的审查,而且当局还防贼一样防止他们和大陆接触。
因为台湾当局对杜家人非常冷淡,他们拿到的补助极其少,堪称“微薄”,曹秀清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生计,让子女读书。
为了筹措女儿杜致礼出国留学的费用,一向清高的曹秀清曾宋美龄求助。被拒绝后,曹秀清不得不变卖家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秀清的经济越来越支撑不住了。1956年,大儿子杜致仁因为3000元学费无法毕业,曹秀清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和蒋介石求助。可她低声吸气求来的,竟只是1000元的贷款批准,而且还要分两年支付。无疑,杜致仁毕业成了问题。因无法解决学费,杜致仁最终选择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儿子的死,让曹秀清彻底看清了国民党的真实嘴脸。
1957年,杜致礼丈夫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这之后,蒋介石政府对曹秀清的态度发生了惊天逆转。根据曹秀清的回忆,他们居然直接用车将她接到了官邸内,而且蒋介石夫妇对她还极其热情,宋美龄甚至还亲自为她点烟。
蒋介石夫妇
曹秀清虽厌恶他们的嘴脸,却也只得表面应承着。蒋介石对曹秀清说:
“杨振宁获了奖,为国争光,你要是能到美国,把他争取给党国,要能争取他为党国效劳,可是大功一件!”
曹秀清不想让蒋介石看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一个劲地点头,实则已经暗下决心投奔大陆。她还说:
“杨振宁没有到过台湾,台湾的情况他一点也不了解。我见到他后,一定向他好好介绍台湾的情况。台湾是个宝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要他回来看看,为建设宝岛贡献力量。”
曹秀清取得蒋介石的信任后,得以前往美国,并见到了女婿杨振宁。也是直到这时候,她才得知真相:原来,丈夫杜聿明还活着,且已经得到了特赦,他是自由身了。
几经辗转后,曹秀清得到了丈夫的亲笔信,信中,他确定自己得到了特赦,说自己如今居住在首都北京。杜聿明信中告诉曹秀清:希望她能回大陆和自己团聚。
收到信后,得知消息的朋友都劝她:可千万别去,杜聿明是战犯,你回去能有好日子过?还有人甚至说:“大陆很穷,你回去等于过苦日子。”
可曹秀清非常坚决,她在离开台湾时,就想好要回大陆了,如今契机已经等来了,她怎会放弃?
1963年,早已与国民党完全断绝往来的曹秀清踏上了回国的航班。路上,她心里也有一些忐忑,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回国后,周恩来第一时间接见了曹秀清夫妇,周恩来的热情让他感动不已。周恩来还叮嘱14年后重聚的夫妻俩说:“要互相关心,把家庭搞温暖,国家会负责你们的一切。”
杜聿明夫妇
有了周恩来的这句承诺,曹秀清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政府不仅给他们分配了北京的住房,还为他们配有秘书和专车,这种待遇,在当时已经是顶好了。
周恩来与杜聿明、曹秀清
1981年,杜聿明肾衰竭严重,杜致礼曾带着特效药回国,吃了特效药后,杜聿明的身体曾短暂地得到恢复。可不久后的5月7日,年77岁的杜聿明终究还是因严重肾衰竭在北京辞世。杜聿明的葬礼规格较高,官方肯定他晚年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还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杜聿明死后,曹秀清曾写信给台湾当局,请求台湾当局让她的子女回到大陆参加父亲葬礼,信上写道:
“我以悲痛的心情奉告,我夫杜聿明于5月7日晨7时27分在北京病逝。请转知我的二女杜致义、女婿徐炳森,二儿杜致勇、儿媳王贵华,三儿杜致严,三女杜致廉、女婿邢天才等7人,于本月21日前来北京参加追悼会。骨肉团聚,亲视含殓,以尽孝恩,一俟葬仪告毕,即行归返。恳请予以便利,至探哀盼。”
曹秀清与杨振宁
国民党当局并未同意她的请求,而只允许他们在台湾设灵堂,祭奠杜聿明。最终,因为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即便杜聿明推迟了十多天下葬,也终没能等来子女。这事后,成了曹秀清晚年的遗憾。
杜聿明死前反复叮嘱曹秀清:一定要留在大陆,永远留在大陆。曹秀清实际已不需要这番叮嘱了,她只含泪点头。
1984年,年83岁的曹秀清在香港辞世,她走时身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陪伴,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她走得非常安详。她死后,被与丈夫杜聿明合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