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将尽,特朗普先砍印度50%敲山震虎,后面这刀会否落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5-08-09 23:00  浏览量:1

中美90天“休战期”眼看走到头,特朗普又把关税话题端上桌。他不止是放话,还点了名。那句原声“这有可能会发生,但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由于进口俄罗斯石油,美国已经对印度实施了额外的关税,我们也或许会对其他几个国家实施,其中之一可能就是中国。”话到这份上,意思已经很直白:拿俄油说事,敲山震虎,目标锁定中国。

当天,他宣布在已有25%的基础上,再对印度加25%,等于50%的关税,生效时间定在21天后。中国和印度是俄罗斯石油的两大买家,去年数据摆着:中国占了俄方出口的47%,印度大概37%。他盯着这两块“硬骨头”,先砍印度,再晃晃刀锋,给中国看。更微妙的是,上个月他在谈第三轮关税谈判时,一直绕开中国买俄油这个点,压着不说。那会儿谈判还在推进,他怕把气氛搅黄。现在窗口期快走完了,威胁又来了,这种“谈不拢就拍桌子”的节奏,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可这回和2018年那一轮又有点不一样。过去他打的是“贸易逆差”的旗号,这回把经济问题直接绑到地缘政治上,借俄油开刀。对印度是真刀真枪加税,对中国是话锋刺到肉上。手法更冲,火候更猛。谈判桌上给你摆个难题,看你接不接。可另一头,中国也不再是当年的“新手”。这几年风浪见多了,招数也练熟了。

去年春天,美国宣布对中方商品搞“对等关税”的那阵,中方动作很快,反制范围一口气拉满,连在途货物怎么处理,都给了明确规则。不是拍脑袋,是把美国的“痛点行业”做过系统评估:农产品、汽车、能源,这些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不小,关税一落地,压在对方产业链上,立竿见影。美国大豆的出口结构就是典型,中国占比一直高,美国农民那头的情绪波动,市场都能看见。

中国的“外贸这条线,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东盟的权重在抬升,“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盘子变大,对非洲、拉美的出口在走高。过去很多人担心“没有美国市场,会不会断粮”,这几年企业给了答案:订单能转移,产能能布局,新赛道也在开。

那张“王牌”稀土,高科技产业的命门之一。储量、产量、加工环节,中国握着关键环。2020年那波出口管理收紧,科技圈的反应很直观,芯片、军工、绿色能源,那些链条一绷,谁慌谁不慌,一目了然。

有人问,关税战再开一轮,谁更疼?2018年那波打下来,研究机构算过账,美国消费者承担了九成多的关税成本,平均到每个家庭,一年多出差不多1300美元。企业端更复杂,原材料涨价、供应链错位,很多零部件绕一圈又回到中国生产,迁徙的过程很耗血。最尴尬的一幕,就是一边加税,一边掏钱去补农民,补贴总额把前面十年都给超了。财政账本又红了一大片,到2024年,美国联邦债务飙过35万亿美元,这锅谁背?

中国这边,短期肯定有压力。订单弹性再好,也架不住关税这种“钝器”一顿砸。可产业升级的趋势在往前走。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这几条线,投入在加码,国产替代在加速。芯片的国产化比例在抬头,电动车的出口站上全球第一,双循环的路子越来越清楚,消费端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有8%以上,烟火气在回暖。

把视线再放大一点,全球也在吃这个苦头。关税像在供应链上插了钉子,中间品的流转成本抬高,企业被迫重构网络。有人把厂子搬到越南、搬到印度,跑一圈才发现配套跟不上、物流打结,成本算到最后,和原地生产差不出多少,甚至更贵。金融市场对这种不确定最敏感。四月那波美方加税消息落地,全球股市半个月蒸发掉的市值,用美元算有好几万亿。资本不讲情怀,只认风险。

回到眼下这件事。特朗普拿“俄油”当由头,真要把中国放上惩罚名单?他的风格一向是放话先行,空间留着,看对手反应,再决定拧多紧。他对印度那刀已经下了,生效日也点明了,这一步在告诉市场:“我不是吓唬人。”对中国这边,他说“可能就是中国”,这个“可能”三个字,既是威逼,也是拖刀计。

中方这边按照过去的节奏,一边继续谈,一边备好招。不被情绪带着跑,更不做空头承诺。该反制就反制,该沟通就沟通。那句老话“奉陪到底”,不是一句口号,我们有预案,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