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说不宜速建,他花了8亿“快建”,现在是“中国最美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0 00:00  浏览量:2

有人说厦门大学是中国最美大学,这里免费开放,但是要提前好几天预约。

本来以为厦大几个门都能进,到南普陀寺前的门口,才知道有专门的访客中心通道,在不远的新南门。

地下通道有不少饭馆,这里看来已经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了,刚好在这里吃个早饭。

走进校园,先瞻仰一下陈嘉庚先生。

旁边就是群贤楼的校史馆。群贤楼是嘉庚楼群的一部分,嘉庚楼群始建于1921年,由群贤、芙蓉、建南三个楼群共15座建筑组成,中西合璧,是全国文保单位。

飞檐翘脊的绿色琉璃瓦大屋顶,遵循闽南建筑传统,屋身仿照西方建筑模式,俗称“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先生1921年创办的,后来他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改为国立大学,现在是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211“和“985”知名大学。

当年陈嘉庚筹办厦大的时候,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等从经费和师资角度考量,均认为“厦大不宜速办”。陈嘉庚先生却坚持认为:厦大的事只管“锐意进行”“刻不容缓”,力排众议。

“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创办厦大,又“岂能久待”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的总捐资为400万元洋银,有人算过放到现在是8亿人民币的投资。后来资金遇到问题,陈嘉庚“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曾变卖个人资产(如橡胶园、房产)以维持学校运转。

这种魄力非常人所能及。

厦大校史馆通过六个展室系统展示学校办学历史,包含"南强春秋"历史沿革展区、"英才摇篮"教学成果展区以及"科研重镇"学术成就展区全面反映建校96周年来的重大事件和办学成就。

旁边集美楼二层是鲁迅纪念馆

鲁迅到厦大和林语堂关系很大。

大学必须要有大师。1926年厦大校长林文庆聘请31岁的林语堂出任厦大文科主任,结果林语堂“把半个北大搬到厦大”。

鲁迅、沈兼士、顾颉刚、罗常培、张颐、张星、陈万里、孙伏园等一批名师接踵而至,让厦大文科盛况非凡,“一时颇有北大南迁的景象”。

鲁迅在厦大待的时间不算长,有人算仅有4个月又12天。1926年9月4日他受聘为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教学《中国文学史》《小说选读》,至1927年1月16日正式离职前往广州中山大学。

虽然时间短,但是鲁迅在厦大创作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名篇,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也在此期间编订完成。

当时厦大给鲁迅的待遇还是很优厚的,月薪400银元。

(北洋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月薪为600银元,相当于现值约6万元人民币。文科学长陈独秀 ‌300-400银元,当时的二级教授胡适 ‌是260-380银元。)

鲁迅对这里的美景多加赞美,但是“此地风景虽佳,人际复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就到中山大学去了。

旁边就是厦大演武运动场,其实就是学校操场。

沿用“演武”是因为这里是在郑成功演武场遗址上建立起来的,陈嘉庚当年选择演武亭的遗址创办厦门大学,寓意即为秉承先辈遗志,爱国兴邦。厦大“兴演武、重体育”的思想也是有传承的。

道路上的椰树很上镜,我借骑一辆“二八大杠”上个镜。

过了颂恩楼,就是芙蓉湖。

颂恩楼始建于1998年6月,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

颂恩楼方形塔式,也是“头戴红斗笠,身穿白西装”的形式。

芙蓉湖旁边绿色屋顶的应该是厦大科学艺术中心,落成于2007年8月,是1986届校友萧恩明捐资建造

奇怪的是有人说这里不向学生和学院开放使用,不管是校内校外,使用该中心皆需要交费。

走累了,看游人在芙蓉湖边喂黑天鹅,那边的建南大礼堂就不去了。

芙蓉楼是学生宿舍,这么美的环境,在这里上学的年轻人很幸福。

芙蓉餐厅旁边有个情人谷,上去是水库,“读清华,念北大,谈情说爱来厦大,一个人入学,两个人毕业,三个人回家。”

在厦门大学上学,是有说法的,呵呵。

我们到芙蓉隧道歇凉。

芙蓉隧道网传是中国最文艺的隧道,也是中国最长的涂鸦隧道,主要供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隧道除1公里的主干线外,还有无以计数的支线,其实就是一个人防工程。

但是某一天隧道的白墙壁忽的出现了涂鸦,这里就不一样了。

年轻人有很多想法,总得有一个宣泄或者说表达的方式,太多了管教会让青春失色的。

年轻人在这里找共鸣,年长者在这里找回忆。

你找到了什么?

从芙蓉隧道出来,就到芙蓉餐厅吃饭,没有看标牌走进一楼,饭菜种类多而且便宜,高兴的去打饭,窗口大姐说这里只给学生职工校友开放。

三楼是给访客开放的,明显饭菜种类少了、价格高了。

唉,沾不了人家厦大的这个光。

从这里出去最近的就是白城沙滩,我们前几天在这里看日落,本来要去胡里炮台,结果被一个貌似热情的人忽悠到环岛路,说有免费的观光车坐。

打车去了环岛路,结果要坐游船才免费,高度怀疑指路的和开车的以及拉到游船点的是一伙儿。

算了,就在环岛路找个阴凉的地方看海景吹海风,午休时间也到了。

休息后头脑冷静了,才发现环岛路到胡里山炮台的公交车也很方便,打车真是没有必要。

午后,在树荫下吹环岛路的海风,还是很舒服的。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