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海:与多特青训教练交流后,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无奈

发布时间:2025-08-09 18:29  浏览量:1

多特蒙德的青训教练刚离开,孙继海站在训练场边,手抚过草皮,中国最缺的不是足球苗子,而是能培育这些苗子的人。

“目前最缺的还是青训教练”,孙继海在近期一次青训交流活动后坦言,“多送基层教练出去留洋,基层教练水平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才能有利于各地方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番感慨源自他与多特蒙德青训教练的深度交流。在对比中德足球青训体系时,一个数据让这位前国脚感到震惊:欧洲足球强国国土面积不大,但青训俱乐部特别多,“足球密度”极高。

“就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要是有人家一半的‘足球密度’,发展起来那都会是相当恐怖的存在。”

与多特蒙德等欧洲顶级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交流越深入,孙继海越清醒地认识到差距的本质。欧洲教练培养球员的理念与中国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形成鲜明对比。

“足球青训不能急功近利”,在近期“学转英超”基层足球展示活动上,孙继海强调关键要让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接受最专业的训练。

他注意到欧洲青训的一个细节:当U12教练发现一个孩子因宠物狗去世而情绪低落时,立即中止训练组织队友给予拥抱。这种 “把球员当人”的足球文化 与国内长期存在的“苦难教育”形成强烈反差。

中国式奋斗理念在足球领域表现为一种精神PUA,某省队调查显示63%球员有自残倾向,比战乱地区儿童还高20个百分点。孙继海曾亲眼目睹15岁的队长在淋浴间用牙刷抵住喉咙,手机里存着父亲发的短信:“再输球就滚回来种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困境,孙继海选择躬身入局。投入2800万个人资金,他启动了“海选未来”青训项目,即使看到财务总账时也曾犹豫:“咱们还要继续做吗?”

在最低年龄段就配备可以执教职业俱乐部的优秀教练对小球员进行技术和身体的精雕细刻,不仅全方位提供免费的食宿赛训,还要打通优质教育资源。

“五年内,孩子不用离乡就能踢英超水准的草皮”,这是孙继海办公室墙上贴着的计划。暮色中归队的孩子们正追着球奔跑,像一群跃出海面的飞鱼。

他的青训基地有新规:父母失联超三个月的孩子,教练必须带回家过周末。在公益募捐晚宴上,孙继海举起贵州山区孩子陈小伟磨穿底的球鞋:“这孩子在水泥地练出马赛回旋,却买不起护踝!”

今年六月,当学员家长因违约金问题将孙继海推向舆论风口时,他选择了沉默回应:“谈得越多,对孩子越不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职业球员到青训创业者的转变充满挑战。球员时代的孙继海滴酒不沾,认为这是赖以生存的职业底线。

创业后,他不得不面对商务宴请上的酒杯。合伙人奉余莽曾目睹他在一次应酬中因金主不断劝酒而发脾气,甚至将一杯酒倒在地上。“当初创业时,我最自信的是自己的体能,”孙继海感叹,“但现在体能已经被各种酒精消耗掉了。”

财务压力同样巨大。青训项目前两年半,没有任何外部支持,全靠孙继海和合伙人自掏腰包。面对2800万的投入,他坦言:“说实话,我当时问还要不要继续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退堂鼓的。”

他最终选择坚持:“中国不可能没有足球,虽然臭,对吧?但这个行业不可能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继海将“足球密度”概念作为破解中国青训困局的关键。欧洲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示,高密度的青训俱乐部分布让有天赋的孩子触手可及。

西班牙马德里大区的数据提供了参照:8000多支球队,10万多名U6至U19球员。那里的孩子只要想踢球,当地就有球队,每周费用只需十几到几十欧元。

孙继海正在大连实践这一理念,建立卫星训练点网络。他理想中的场景是:“足球融入社区,回馈社区,家乡父老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路长大,成为球队核心,才是足球最美的故事。”

他追求的不仅是技术培养,更是足球文化的重建。当某英超俱乐部球探评价孙继海输送的球员“技术评分B+,心理韧性S级”时,这些曾被命运掐住喉咙的孩子,在更衣室挂起中文标语——“踢球不为逃离生活,而为更好地拥抱生活”。

监控镜头记录下这样一个夜晚:五十岁的孙继海抱着熟睡的孩子,脚边足球静静停驻,月光给草皮镀上水银。二十年前曼城医院那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不会想到,他没能接住的那声初生啼哭,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响彻东方大地。

英超教练离开后,孙继海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追着足球奔跑的孩子们。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卫星训练点负责人的电话:“贵州山区的那个水泥球场改造方案,我看了,再加一层缓冲垫,孩子们做倒地动作时不能伤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