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章句,常不禁感叹:夫子诚哉是命万物如仆,道天理如诗
发布时间:2025-08-10 01:09 浏览量:1
玩味《孟子》章句,常忍不住有此一叹:“这是多好多好的文章啊!……夫子诚哉是命万物如仆,道天理如诗。”——此如《孟子•尽心上》之中的这一段: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此中的天理何在?虽两千多年过去而依然不移不易的道理何在?至少是:一,孟子教诲我们,向高处去瞭望,向本质处去学习。所谓“东山”、“泰山”,盖看问题、看世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是否不被它们的表象所拘宥。倘站在平地乃或是洼地里呢?那你不也就是表象的一部分——车辚辚,马萧萧,众声喧哗的一部分吗?而,二,但凡是取得了这样合适的高度或角度,便不忧不惧,便不会总是陷入莫名的怀疑或慌张之中,此所谓“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人元稹发明之,是以有我们都熟悉的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
继之,三,但凡是取得了这样合适的高度或角度,便自然而然收集到了全体的表象,便自然而然区别得出诸般表象的重点,便自然而然抵近了相关问题的本质。
所谓“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或就是“水”的重点在于“澜”而“光”的本质在于“日月有明”(化用朱熹观点)。看水看光之难亦犹如此,看人的本质,观天下的本质,又该难到什么程度——又该把握住什么样的方法呢?那么,四,如何把握住这样足以“小天下”的方法呢?孟夫子的宏义:惟“好好学习”四个字已矣,惟过好这一段“学习型人生”已矣。学习到什么程度呢?学习到“成章”的程度,学习到散乱的音符已足可缀成乐章——学习到生活之中已不见了“学习”这个事——的程度……
推而思之,思之是我们不妨先把自己从平地、洼地的程度解救出来,不妨先为此而学习;再逐渐地登上“东山”,登上“泰山”——以自己这些年来学到的知识、智慧、理想为台阶,拾级而上……
概而言之,一个是做人做事,求高度,抓本质;一个是以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方式达到这一高度,抵近相关的本质。——而孟夫子又是如何言说的这一切呢?用“山”的方式,用“水”的方式,用“光”的方式;用——“诗”的方式……
总看《孟子》全书,太多太多这样兼具诗意与哲理的章句了。“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差可谓之是《孟子》全书的写照之一。其“孟氏审美”的大纲也,其——“孟氏人生”的大纲也。——夫子和蔼可亲又不失其一贯的豪雄、锐利地教导我们:孩子们啊,就这样吧,就这样像“水”一样地前进吧!人生的沟沟坎坎怎么办?既躲避不了它们,就填平了它们继续前进。是的,不要企图像火一样摧毁了它们再前进,摧毁不了的,人生的沟沟坎坎是固在的。惟水一样地逐渐抚平它们,惟孔子一样地站在高处看低了它们,令它们不再嶙峋伤人,令它们不再重要……
写于北京办公室
2025年8月9日星期六
【主要参考文献】《论语》,《孟子》,司马迁《史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柳诒徵《国史要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