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字里行间关注生活细节

发布时间:2025-08-10 00:53  浏览量:1

今日写了四篇各有不同的微头条,既是一次对头条文章的整理归档,也是一次通过观察与思考产出了新的创作成果。

上午,整理了昨天的日记以及7月21日至27日期间发表的36篇微头条,写下了《把自己的文字作品自编自印装订成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文字价值的珍视与对创作未来的期待。

中午时段,我在浏览《今日头条》时,发现素老三的创作领域极为广泛,不仅持续产出高质量的文章和微头条,还在视频创作、内容转发、小说连载以及橱窗运营等多个栏目均有深耕,几乎覆盖了平台的主要功能板块,形成了全面且活跃的创作矩阵。这种“全域开花”的创作状态给了我极大启发,由此写下第二篇作品《是常青树,也是不倒翁》。

下午,我写下第三篇作品《我找到一个藏着爆款的好地方》,阐述了小区门口的闲聊场景为何是“藏着爆款”的宝库,家长里短蕴含着大众的情感共鸣点和话题敏感度,这样的场景能提供最鲜活、最具烟火气的灵感。

晚间在家中整理书籍时,发现家里的每个房间都专门定制了柜子。这些柜子虽不起眼,却在无形中提升了家居生活的整洁度与舒适度。由此,我写下了第四篇作品《每个房间设有柜子》,行间字里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思考。

第一篇:把自己的文字作品自编自印装订成册(2025-08-06 14:13)

上午从9点钟开始,美图、整理、保存昨天的日记和7月21日至27日发表的36篇微头条。直到12:10才结束,用了整整3小时零10分。
一篇1139个文字的日记,配图7幅,用了50分钟。36篇微头条计18245个文字,配了43幅插图。
虽费时费力,但充实快乐。我感到整理文字和图书比写日记和微头条还要累。版面设计和文字内容要做到协调一致,特别是在配图上稍有不慎,图片容易移动,不能复制粘贴到理想的位置。
每月,每周,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自己写过的文稿整理出来,到年底集中到一起自编自印好几本册子作为纪念,目前已编印45卷。虽然过程疲惫不堪,但这也是对自己创作成果的一种尊重和完善。

第二篇:是常青树,也是不倒翁(2025-08-06 15:49)

素老三说,她在头条写了四年零8个月,看到了太多的潮起潮落。
我算了一下,她从2020年就开始写头条了,她抓住了时间节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个数字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大咖,需要4年的练功,才能在头条站稳脚跟,写作自由,收益爆款。
她说,写热点容易爆款,但也容易封号。我就有这个经历。把握不好,就会违规,特别是文中的敏感词、句,你不知道啥时就中“招”了。
她又说,她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见啥写啥,挣钱不挣钱都行,并把写作当做一种职业。所以,我们从头条上可以看到,她从早上4点开始写1万多字的小说,写到11点左右是个点,然后在 下午和晚上又见缝插针写上好几篇微头条。
她不仅写文章、微头条,而且还在头条上的视频、转发、小说、橱窗这些栏目上统吃,都留下她的影子。
所以,我认为她在头条上是常青树,是头条创作上的不倒翁。是我们学习写头条的榜样。

第三篇:我找到一个藏着爆款的好地方(2025-08-06 16:46)

在小区门口,大家坐在凳子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家长里短的事。谁家生了胖娃娃,哪家的宠物小狗、小猫生了病,像孩子一样打针又吃药。
在院子里的阴凉处,老爷爷、老奶奶们谈古论今,诉说男婚女嫁。生活在城市里的谈城市故事,来自农村的谈农村旧事。王大伯说,他们那时候娶媳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三样齐了就行。现在谈对象,开口就要市区的房,还得是全款。老大妈在旁边择菜,搭腔道,她侄女相亲,要求送套露营装备,说是能一起扛帐篷才能过好日子。
坐在旁边,听看大家说“养娃”,聊“宠物”,都是打动人的生活本身。生活不缺故事,缺的是停下来,把这些“习以为常”拆开来看的心思。
当我们觉得“没东西可写”的时候,就去小区门口坐会儿。只要我们用心,不出大门就能听到动人的素材。
这里,能攒出一篇让人点头的头条素材,可以汇集成有份量的头条文章。

第四篇:每个房间设有柜子(2025-08-06 20:32)

为了让家里干净宽敞,我家的每个房间都做了柜子。
在客厅,有展示柜,经常用的物品全放在里面。
在卧室,有衣物柜,每天都把被子,枕头巾以及季节变换的穿戴衣物等收纳得井井有条。

在厨房,四周都是厨具柜,锅碗瓢盆筷子勺子以及油盐酱醋茶等都规规矩矩全放在里面,等做饭时再一一取出。
在家里还专门有一间储藏室,一半用来把家里的杂物整齐地归置起来,一半用来把家人一年四季穿戴的棉衣、棉裤、内衣、内裤等衣物全挂在里面。
这样一来,家里看不到任何杂物,显得很大气。

但不知怎么回事?不管是邻居,还是亲朋好友一到我家里就不敢待久,显得小心翼翼,拘谨不安的样子。她们说,你们家太讲究了,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到现在我也没弄懂他们说的什么意思?当时我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就是想多做些柜子,把家里乱七八糟的杂物都放进去。每次回家,进入房间有一种安适如常、豁然开朗、沁人心脾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