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农村厅田间地头“把脉问诊”,企业农户齐点赞

发布时间:2025-08-10 07:03  浏览量:1

最近,安徽的田间地头和企业车间来了一群“特殊客人”——省农业农村厅60位领导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带着“望闻问切”四诊法,一头扎进85个行政村和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启了一场破解“三农”难题的“精准诊疗” 。这场被农民称为“家门口的及时雨”的访企入村行动,正让江淮大地的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不同于以往的“走马观花”,这次行动玩真格的!干部们自带“体检表”,进村先看村容村貌、产业发展,进企就问技术瓶颈、融资难题。在阜阳市颍东区范沟居委会,袁寨镇党委委员胡婧雯坐在田埂上开“板凳会”,村民们倒出苦水:“鱼塘年年亏钱,鱼苗成活率低得可怜!”工作队当即协调资金修整鱼塘,引入鱼虾混养新模式,预计每亩增收六七百元 。这种“问题不解决不撤兵”的架势,让农民直呼“干部接地气,问题能见底”。

更绝的是“四诊法”:望(看产业现状)、闻(听群众诉求)、问(查政策落实)、切(开整改药方)。在铜陵市枞阳县立太智能装备公司,税务干部发现企业因抵押物不足陷入融资困境,立即启动“政银企”联动机制,15天内就办妥300万元贷款,一年为企业节省成本70多万元。

为防止“走访一阵风”,安徽祭出“闭环管理”杀手锏。所有问题录入省“为企服务”平台,实行“收集—交办—督办—反馈”全链条跟踪。截至目前,全省2.64万名干部走访企业2.58万家、农户6.1万户,收集问题3.93万个,超九成已办结 。萧县更狠,针对惠农补贴发放慢的问题,直接优化流程,1.18亿元耕地地力补贴提前20天到账,27万农户收到“及时钱” 。

成效数据更是硬核:霍邱县124名种粮大户拿到7122万元“粮食产业贷”,解了春耕资金燃眉之急;凤台县尚塘镇修好1900米“连心路”,村民开车不再“蹦迪” 。最火的要数“人才夜市”招聘会,望江县一场活动吸引3000多人求职。

这场行动的深远影响,远不止解决眼前难题。在太湖县,立华牧业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1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8万元,村民张磊养鸡年收入41万元,彻底告别外出打工的日子 。宁国市龙亭村更创新茭白甲鱼混养,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8万元,预计明年产值突破200万元 。这些“造血式”帮扶,让乡村有了持续发展的底气。

更令人振奋的是“人才回流”。全省培育2万名乡村产业带头人,30%是企业负责人;新农人协会吸纳400多名会员,三只松鼠等企业高管带头搞电商,把砀山梨膏、黄山烧饼卖到全国 。正如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解决‘急难愁盼’,更要留下‘带不走的工作队’。”

这场从“问题导向”到“效果导向”的作风革命,正在重塑安徽农业农村的发展逻辑。当干部们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服务送到心坎里,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新画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开。而这场“访企入村”行动的终极目标,正如阜阳市颍东区村民算的那笔增收账——让每个乡村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