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什么把爷爷李渊的谥号“太武皇帝”改成“神尧皇帝”?

发布时间:2025-08-10 07:14  浏览量:1

根据已知的史料,唐朝名义上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谥号是“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但鲜为人知的是,唐高祖李渊去世后,唐太宗给父亲上的谥号是“太(大)武皇帝”(群臣上谥曰大武皇帝)。几十年后,唐高宗把爷爷的谥号改成了“神尧皇帝”,后被唐玄宗改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一般来说,除非有重大政治变故,当朝皇帝都不会修改本朝先帝的谥号和庙号。而且对于唐朝名义上的皇帝李渊来说,“太武皇帝”是一个过誉的谥号,“神尧皇帝”则是有点明褒实贬的谥号,李治此举涉嫌不孝。那么李治为什么把爷爷李渊的谥号改成“神尧皇帝”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

众所周知,唐朝有个特点——“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无论唐朝当时人还是后世的朝廷(比如明朝)基本都认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宗。因此历史圈有个梗——“所有人都觉得唐太宗是开国皇帝,只有他自己不同意”,唐太宗给父亲李渊上谥号“太武皇帝”也是想把父亲塑造成“开国皇帝”。

就算唐太宗把父亲塑造成“开国皇帝”,但唐朝百姓就是不认。贞观后期,唐朝社会的共识就是“主上(唐太宗)提三尺剑取天下”。到了唐高宗时期,这一共识更为强化,唐高宗大概因此把爷爷的谥号改成了“神尧皇帝”。不过这只是唐高宗修改爷爷谥号的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他老婆。

根据史书记载,唐高宗修改爷爷谥号的时间是上元元年(674年)八月,而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早在显庆五年(660年)就开始替李治处理朝政了。到了上元元年(674年),参政十几年的武则天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皇后之位已经不能满足她的野心了。而武则天寻求突破的方法是搞尊号。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加尊号为“天皇”,武则天加尊号为“天后”,而“天后”要比皇后尊贵。不过唐高宗和武则天也知道“天皇天后”的尊号会引来争议,所以这老两口子不仅给自己加“天皇天后”的尊号,还给前面两对唐朝皇帝夫妻(李渊和窦氏、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全都加了尊号。

唐高宗夫妇给李渊的尊号就是“神尧皇帝”,窦氏的尊号是“太穆神皇后”;唐太宗的尊号是“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的尊号是“文德圣皇后”(太武皇帝为神尧皇帝,太穆皇后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为文德圣皇后。皇帝称天皇,皇后称天后,以避先帝、先后之称)。

因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给李渊的尊号是追尊,所以“神尧皇帝”既是尊号也是谥号。虽然唐高宗没有取消李渊“太武皇帝”的谥号,但唐朝官方和民间在上元元年(674年)后就没人再用了。正因如此,李渊的谥号在上元元年(674年)变成了“神尧皇帝”,最后被唐玄宗定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