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华县瓜坡中学校园布局

发布时间:2025-08-10 08:10  浏览量:1

“三小村”的老师们(下 一)

作者:徐稳朝

“三小村”的“西村”之北,群力学校和瓜坡中学东西相邻、文化相依。总占地不过100亩,却以其独特而杰出的贡献,如璀璨的教育明珠永远闪烁在华县历史的天空,镌刻在家乡“三小村”人的心头。我的高中生活,就是在华县瓜坡中学度过的。

瓜坡中学教室 刘正军供

瓜坡中学与群力学校虽只有一墙之隔,但,进入瓜坡中学,我的青春岁月就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据可查的资料表明:“瓜坡中学”是 1957 年在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所新兴的初级中学。这所占地58亩的学校,覆盖了华县西半片地区,方便着原东赵公社、侯坊公社、辛庄公社、赤水公社、瓜坡公社和金惠公社塬区东片等 6 个公社的中学生就近读书。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期间,“瓜坡中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急需的建设人才,为造就社会人才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生活的中坚力量,深受社会青睐,成为祖国建设各行各业,有文化、有知识的建设者。

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教育始复正常,尊师重教,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风一时大振。是年10月,华县恢复咸林中学,扩大招生规模。1978年夏秋,组织全县初中升学考试,成绩优秀者录入咸林中学。其余则分散在瓜坡中学等各高中。1981年,华县调整中学布局,初级中学为35所,高中为12所,并恢复中学“三三制”(初中、高中学制分别为三年),瓜坡中学就在其中。

1995年,华县调整教育布局,瓜坡中学撤销。

现在能回忆起来的是,群力学校大门以西300米处,向南一个双八字形的外墙夹着厚硬的铁皮大门。大门右侧砖墙上,赫然悬挂着的红字白底的木制校牌。校牌上,“华县瓜坡中学”六个楷书大字异常醒目。大门两侧外面的大八字形墙前,分别栽植着两棵名贵的“西府海棠”。

瓜坡中学大门 刘正军供

从大门向北一个紧下坡,右侧是教师东院,南北相对的是20个教师宿舍兼办公室;左侧向东是门房,门房紧西是教师西院,也南北相对的是20个教师宿舍间办公室。这两个教师院,南北相对距离较大,一度似乎还有花棚,偶尔会有一两只喇叭花斜逸而出,仿佛还有丝瓜从棚上垂下,给学校增添了无限的趣味。

教师东院的西墙与教师西院的东墙上,都筑有巨大的黑板,上面曾很用心地绘制了彩色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地图紧北两侧的路边,摆放的是南北向的“阅报栏”。

“阅报栏”之北,东西一溜八个教室,中间是一个过道。正门统一朝南,门前不远处是一排高大挺拔、冠型优美的法国梧桐。这排梧桐树的空隙里,东西又是一溜东西向摆放整齐的“阅报栏”。这些“阅报栏”的存在,明显增强了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给瓜坡中学增加了无尽的书卷气!

美国向太阳系外发射携带地球人类信息的卫星的消息,就是“阅报栏”里张贴的《参考消息》上散发的。“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地球在旋转;地球的东方,有一个中国在发展。中国要发展,就不可能到春秋时代去要人才,也不可能到三国时代去借人才。中国要发展,就只能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段异常精美、在当时盛极一时的《人才论》的“开篇美言”,也就是从“阅报栏”里张贴的《人民日报》上飞入我的眼帘的,并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排房子的特殊性,这个区域的黄金般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这排房子,东西各有四个教室,中间一个过道。与学校最北面的那排房子,建筑的结构与布局一模一样。

瓜坡中学 刘焕民摄

这两排房子的过道与校门,既遥遥相对,又浑然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鲜明的轴对称结构,强烈地显示出:瓜坡中学在学校的整体建筑布局上,遵从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和要求,也充分彰显了校园的分散容纳与集合聚中的规划合理性。

在这两排砖木结构的房子的中间部分,即沿学校这条鲜明的中轴线东西两侧各建构有两排房子,每排房子建有三个教室,共十二个教室。这“少出来”的四个教室大小的空间位置,即是“集合聚中”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小操场,属散放“阅报栏”的好地方,给人员往来、信息交织、队伍集散等“外”教育教学活动,增添了“人气”,添加了“灵动”,联合着四周的黑板报鼓足了学校的“书香”。

这样,瓜坡中学学校的主体建筑就赫然在目,教育教学的关键部位也就不言自明了。——南北两溜夹中间两排,共二十八个教室,将学校的容纳规模鼎升为1500多名学生。

这样看来,“阅报栏”所标示的这排教室,就有了“集合聚中”的独特作用。也自然为人们所关注——

最西边的那个教室是教学器材室,教师们教学用的圆规、三角尺、半圆仪,亦或是教学用图也多在那里领取。

西边第二个教室最为神秘,南北都是细铁丝练构的方形网封窗,沿着砖台爬上去,隐约能看到里面有整齐的木架,似乎还有人体结构模型等高级的教育教学用品。

西边的第三个教室,即是学校的会议室。那时新开的电视教学、元旦电视晚会、学校为我们先进分子鼓劲加油而开的各种会议,也都在这里举行的。

如果要开会,又不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西院之西,就是个好地方。

就瓜坡中学的整体布局来看,校门和两个过道构成的轴对称所标示的区域,是鲜明的“教育教学专区”,四处洋溢着书香气、书香味和书卷风。如果再加上,最北边的过道之北的操场,就是再完整不过的“教育教学活动区域”了。

然而不能,瓜坡中学要完成覆盖华县西半片地区的巨大教育教学功能,要彻底方便原东赵公社、侯坊公社、辛庄公社、赤水公社、瓜坡公社和金惠公社塬区东片等 6 个公社的中学生就近读书。这些学生的吃饭、睡觉,就得有一个好去处。

这样,以教师西院最西为界,由南向北直挖了一条引水渠。引水渠以西的另一个区域,即为全校师生的主要生活区。

“生活区”为“教育教学专区”的一半大小,自南向北,紧贴南校墙、东西向而建的坐南面北的一溜,即是教师灶和学生灶,以及师生水灶;这排灶屋之前,是一个广大的区域。

这个区域,栽种有茂密的泡桐,赫然成林,一年四季都是一个美好的所在。之西,坐西向东建有一出戏台。戏台与泡桐林合二为一,是学校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举行各类师生大会的好地方。

戏台与泡桐林之北,一条大路,东西相纵,路北即建有一溜东西向、坐北面南的的房子,是后勤处人员集中的好所在。这一条大路的西头建有“发电房”,发出来的电,当时可供全校使用;大路东头,则是学校的卫生室。

“生活区”与散放四处的“阅报栏”,像一面旗帜,宣示着这里是瓜坡中学最具烟火气和书卷香的特殊区域。

这个区域之北,自南向北依次建有四排房子,两排一个区域,依次是女生宿舍、男生宿舍。其西沿校墙面东、隔段而建的,即是女生厕所、男生厕所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徐稳朝,大学文化,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州区瓜坡镇人。1983年参加教育工作,后从政。曾在《渭南日报》《陕西日报》《当代陕西》《中学生学习导报》《自学考试报》《陕西教育》《渭南教育》等报刊发表作品20余万字,作品被编入《泰国郭氏宗亲总会特刊》《郭子仪与陕西华县》《党旗下的风采》等书,参与编写《统战研究论文汇编》,编辑有《岁月遗金》《金惠诗稿》《鹤鸣录》《鹤鸣集》书稿。近年来,被微信版《华州文艺》确定为“特邀作者”,并在微信版《华州文史荟萃》发表1000字美文多篇,深得读者点赞。联系电话(与微信同号)1339923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