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云经典美文诗词歌赋翠篇四十六首石林赋诗
发布时间:2025-08-10 07:26 浏览量:1
第三十七回
静赏花开诗意滿
闲观石林话题浓
书接上回,国师吟毕:众臣都在低头不语,想是又在作赋上做文章。
“静赏花开诗意满”,
各位弟兄们!那赋太长,很伤脑筋,今天我们就来玩对联吧!
三岔河奔来眼底,
者相城就在眼前。
花海里的鲜花迎春放彩。
“静赏花开诗意满”,
这短短七个字,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想象一下,你们静静地站在花海里,周围花香四溢,花海里还伴着美女,
一朵朵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们就这么静静地看着,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心中的诗意是否随着那绽放的花朵满溢出来了。
龙明江这个话题奇才一听,接口赞道:“这个题才好,这上联营造出的意境简直太妙了,它既有一种静谧的美感,又充满了文化气息。
对联可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短短几个字就能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就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简单的诗句,却对仗得精妙绝伦。对联不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
“静赏花开诗意满”
这个上联为题,一个个往下对如何。”
陆老先生是个对联高手,话题大师,于是接口道:“上联已经摆在这儿了。从词性上看,“静赏”是偏正结构的动词,“花开”是主谓结构,“诗意满”也是主谓结构。从意境上来说,要对出一个能与之匹配的下联,既要在意境上相呼应,又要在形式上符合对联的规则。
我先抛砖引玉一下,
“闲观云卷画情浓”。
不知众众位意下如何?
无人应,于是解道:“你看“闲观”对应“静赏”,都是安静地去看的意思;“云卷”和“花开”一样,都是自然景象的动态呈现;“画情浓”和“诗意满”对仗工整,而且也营造出了一种悠然的艺术氛围。
当你悠闲地看着云朵卷舒,就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心中的画意也变得浓郁起来。”
言毕:众人称妙!
老先生谦道:“不过,我的下联肯定不是唯一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说不定各位弟兄的脑海里已经有了更绝妙的下联。也许你会从四季的变化中找到灵感,也许你会从生活的点滴里发掘出别样的意境,更比我这联出彩。”
国师是个话题奇才,接口道:“对联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对出不同的下联。这不仅是一场文字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所以呀,各位才华横溢的弟兄们,快来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对出一个能让人拍案叫绝的下联吧!”
苗王道:“有请大司马龙明江把你们的下联记录下来,回到山寨咱们一起欣赏、一起讨论,看看谁才是对联高手!说不定你的下联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呢!”
闲观月落韵情长。
解析道:"闲观"承续"静赏"的从容气度,"月落"与"花开"构成昼夜轮回的时空对话,"韵情长"将诗意延伸至绵长韵味。”
吟毕:众人无不称妙!
漫随云卷画境新。
吟毕:解析道此联 亮点:以流动的云絮喻示超然心境,"画境新"暗含天地为卷、造化挥毫的东方美学意蕴。”
轻闻鸟语画音柔。
吟毕解析道:此联特色:由视觉转向听觉体验,"画音柔"巧妙融合视觉美感与听觉享受,营造立体诗意空间。”
析毕:众乃称妙!
紧接着王垚乾小将军,这个人称话题小能手的武将正悠闲自得,举目眺望,
遥远苍翠的青山,听到众人的喝彩声,随即以高远的眼光,苍茫的姿态遥看着天际南飞的大雁,
遥看雁阵墨香浓。
陶茂林赞道:“这 意境妙:秋雁列阵的壮阔图景中融入书卷墨香,既有边塞诗般的苍茫,又含文人雅趣。”
这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大将军以恬淡自适的姿态,
醉听泉响逸兴悠。”
此联妙处:在余"醉听"显沉浸之态,"逸兴悠"道尽物我两忘的逍遥,泉水叮咚化作心灵牧歌。”
众人亦称妙!
陆老先生是个有名的政坛文人,科班出生,以他资深文人雅趣浓厚的姿态,
闲吟柳舞墨痕深。”
此联真是匠心独运:将垂柳拟作挥毫之笔,"墨痕深"既状柳荫浓密,又暗喻诗人文造诣深厚,一联双关,精妙绝伦!
苗王眼看长空影动,天将暗黑。
花海里人影移动,
长空影动花迎月,
深夜月窥人盼花。
好一个
清幽禅意的景致,
徐行影动雅怀清。”
好好先生是个情景交融的专家,赞道:“好一个美女‘影动︐的境界:缓步移影间,衣袂飘飘与花影婆娑相映成趣,"雅怀清"透出澄明心境。妙哉!妙哉!妙妙哉!”
为了这完美的美景,他不想让美女离去,于是随口吟道:
千峰月照风含韵,
万花丛中美女留。
美女伴花,完美场景!
国师听到好好先生对苗王的赞美,心想:“我也来好好的对上一联,让老先生见识见识。”于是以幽芳沁脾的口味,
淡嗅兰馨墨韵盈。”
老先一听,此联巧思也:“以嗅觉切入,兰香与墨香交织,"墨韵盈"将物质芬芳升华为精神滋养。于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妙哉!妙哉!妙妙哉!
此时龙明江正观看聋秧寨那道流泉飞瀑有感而发,
幽聆竹露逸章丰。”
老先生道:“这意境太妙:乃晨露未晞时细听竹叶私语,"逸章丰"喻指即景成诗、佳作天成的灵感迸发。妙哉!妙哉!妙妙哉!我大同国君臣皆系人精也!”
王垚乾那小将军听得老先生夸奖几个老帅,心里也想出出风头,于是:
闲掬水月逸趣生。”
老先生道:“此联要以虐幻姿态所作,但不无哲学思想:伸手欲揽水中明月,虚实相生的刹那,"逸趣生"道破生活处处皆诗意的真谛。妙也!妙也!早点有你们这些人精出现,我这荒山野岭早就变成黄金宝库了。”
苗王道:“老先生此话说得言之有理,
山水无绿不成景,
美景无诗不远扬。
你们看,那庐山瀑布有我们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吗?没有。
可那庐山瀑布就因李白一首:“望庐山瀑布”,早就在黄果树瀑布之前闻名了几百年了。
所以今后我们要充分注重发挥文人墨客的作用,要让文人墨客成为我们的山水代言人,要让我们贞丰美丽的风景文明天下。”
龙明江接着道:“等我们打下江山后,请我王拨几万俩银子,把这里建成风景区,把我们今天吟的这些诗词歌赋联写成书,诏告天下,让天下人知道。把这些诗刻在石柱上,让天下人民共享,欣赏。”
苗王心里暗道:“又是个虎还在山上,皮都被你卖了的人物。”
岔开话题,说道:先生、你有此仙居足也,美赛陶翁。
毎日 打开窗户,如登临圣境,山外青山,楼外有楼,尽收眼底,奇书,骏马佳山水,此三宝老先生已得二,如是者,心满意足也!”
苗王想把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先生引诱上山,
于是趁机又道:“不过老先生,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我们桃花山万人洞中的风景也是别有韵味的。
如果先生有幸光临,那里可为先生画图宝库,这里河可餐也!山可饱也!那里的风景可使先生丰衣足食也!”
先生道:“丰衣足食不敢奢望,但愿得一饱眼福哉!”
言毕:苗王心想:“看样子老先生的胃口被我吊起来了。”
于是欲擒故纵的站在窗口,只做赏景,暂不去激他,在这里凭栏望去,
但见那竹林堡对面聋秧寨又是一翻景象。
山环楼阁,水绕亭台。
竹树扶蔬,莾莾苍苍。
屋后箐林密森森,
村前野花香艳艳。
嫩柳栖乳燕,
桃内啭黄莺。
双双野雉闲荡波,
对对山禽唱山歌。
飞雁高歌过碧空,
蛇蛙低调诵翠柳。
森森竹林栖白鹭,
仿佛烟里玉无暇。
箐里火鸡狂乱舞,
却似火烧赤尾蛇。
水作青罗带,
山似将军立。
水曲山好画,
山色画图新。
竹树翠千层,
水天蓝一色。
水声常聒耳,
乳峰不离门。
山水围舘舍,
湖光上楼门。
石林栖众鸟,
水碧竞魚群。
山从平地起,
峦似玉笋立。
远望群峰小,
近瞻玉婷立。
珉山含笑意,
涢水吐秋波。
碧水落青涧,
奇峰插白云。
群峰拥翠色,
溪水映白雲。
众人再看那书屋周围,
青松遮胜境,翠柏绕仙居。
绿柳排山道,奇花铺路旁。
香兰围竹楼,芳草绿池塘。
流水连溪涧,云绕古树藤。
山鸡声聒聒,野鹿步徐徐。
翠竹枝枝秀,荷叶露如珠。
素鸾栖古树,鸣鸠噪高梧。
夏天无酷暑,秋后无严霜。
四季叶不衰,八节山常绿。
众人看毕,赞不绝口:“真个是山欢水笑鸟谈情,一派勃勃生机。”
苗王看了一气,顿觉心旷神怡。
国师道:“如此幽室雅景,再配上这样有才学的高雅先生,真是佳山佳水,……。”
苗王一天都未见先生内人,于是问道:“还配有佳人否?”
老先生叹道:“可怜老朽已孤独半生。”
苗王欲追问,老先生似不愿再提,岔开话题。
人生何为富,山水绕吾庐。
人生何为贵,闭户读我书。
人生得一佳山水居住,
再配一知音佳人加上奇书俊马,那才真是此生无憾也。”
苗王道:“先生皆得也,足也!”
王阳德道:“先生仙居,堪称洞天福地。你们看这环境,
真是:豋山观鸟唱,坐桥看水流。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为书。
闲邀二三友,赋诗徐饮酒。
这样的美景哪里去找。
要是天下太平无事,
我也辞官不做,
来这里修一栋别墅,
造一间书屋。
采橘乳峰下,
休闲逛石林。
朝猎桐木嶺,
暮钓三岔河。
过陶渊明似的田园生活,岂不快哉!”
我何来渊明雅兴,
回首官场桂园,而今已矣!
只剩得一枝秃笔,
为举家谋取柴米油盐。
伤心夜雨敲窗,
点半盏残灯,
替书生改之孚也者。
贫得无聊只好写对联卖,
有时得钱还不够润笔资。
说说无妨,
实实在在的这陶渊明不是好做的。”
苗王接口道:“国师此话为时尚早,此话平时说说,表表心迹可以,真要到了功成名就,地位显赫,能像范蠡那样辞官归去,隐居乡野,这样的人有史以来能有几人?”
好好先生接口道:“我王说得对,
名利虽为孚世重,
至今能有几人抛?
相逢尽道辞官好,
林下何曾见一人。”
国师道:“这不就有我们这位好好先生。”
苗王道:“不是说没有,而是少有麻。”言毕,众人爽朗大笑。
当下众人座定,先生唤童子捧上茶来,苗王和龙明江、先生继续谈古论今。
国师闲暇,用眼扫视房中,只见那一卷卷红纸,装满一筐,国师走过去,抽出一卷,展开一看,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下联曰:“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样样无。”
国师心想:“这一联不是和我们在观音洞看到的那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再抽一卷,
“女无不爱、女身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下联曰:“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再抽一卷,
上联曰:“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下联曰:“殿过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许多钱财。”
再抽一卷,
“财源注定、非可强求、彼回万人相率前来,剪纸花钱难应付。”
下联曰:“神在幽冥、哪能保护、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烧香点烛总徒劳。”
国师不仅开口问道:“先生写这么多对联所为何用?”
老先生道:“卖钱呗,我先前不是说过了吗,老夫贫来只写对联卖,从来不使人间造孽钱。
这些对联今年卖不完,明年卖。有人买,我就卖。无人买我就贴。
这些对联都能起到宣传教化作用,只要对世人有利的,我就去做。
所谓:作对不能关教事-
虽工何益。
老朽此生,
但愿得:
生有益于人、
死不害于人。”
国师道:“难道贞丰街上那些对联皆出自先生之手?”
先生道:“不尽然,春节期间在街上卖春联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他们大多为了卖钱糊口,写的对联大都是恭喜发财、禳祸消灾,求财求福之类。
而我则是为了宣传教化为主。”
国师道:“先生,你为大同所作的贡献不朽也!”
先生道:“我老朽一介文弱书生,身不由心,不能随你们奔驰沙场,为灭满清横刀立马,只能为这些力所能及的刀笔之事了。”
苗王道:“先生的刀笔胜过十万雄兵也,似先生这样的人,天下如多有几个,大清何患不倒,民风何患不淳,你真是个教愚化贤的好好先生。”
国师说着:又抽出一卷,
“奇术世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俩。”
下联曰:“才能君第一,鸡蛋摸摸少三分。”
国师道:“像这样的对联根本无人买了。”
先生道:“那些对联是准备贴在那公共场所,起教愚化贤作用的。无须谈卖,就连贴都要注意,不能让有此行为的人看到。”
国师再看那山水画,
虽是轻描淡写,
确是灵气袭人。
心中暗想:“这竹林堡还真是山奇、水奇、人更奇,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但得众生皆觉悟,
不辞嬴病卧残阳。
之好好先生也。”
不惜生命聚绿林。”
瘴雾千重锁翠峦,
苗君执手嘱安澜。
猿啼断涧云生履,
虎啸危崖月满鞍。
岂畏孤踪悬绝壁,
终酬浩气济危湍。
丈夫未可辞逆旅,
一袖苍生入汉关。
注:我的诗作通过“瘴雾千重”“猿啼虎啸”渲染南疆险境,暗合苗王殷殷嘱托。
中二联以“云生履”“月满鞍”喻征途艰险,却以“悬绝壁”“济危湍”彰显行者无畏。
尾联直应“丈夫不逆旅”之誓,以“一袖苍生”收束全篇,既显仁者襟怀,又见儒者担当。
苗王道:“异曲同工,都是为民尽力。”
国师与好好先生相互吹棒一翻大家情投意和,相互吹得心里热呵呵的,
真是:
相见恨晚,
不亦乐乎!
忘乎所遗。
大司马龙明江作诗《赠大同国师与好好先生相会》,
鹤氅云冠立紫烟,
松风竹露漱琅然。
虚怀共契千峰月,
逸兴同斟万壑泉。
谈道每惊星斗转,
论文时引凤鸾翩。
尘寰久矣逢知己,
醉拂青萝枕石眠。
注:我的诗作围绕两位高人相逢展开。
首联以“鹤氅云冠”勾勒超逸之姿,“松风竹露”暗合林下清风的雅境。
颔联“虚怀共契”“逸兴同斟”既写二人精神契合,又以“千峰月”“万壑泉”喻其胸襟气度。
颈联通过“谈道惊星”“论文引凤”展现思想碰撞的璀璨。
尾联“醉拂青萝”呼应“相见恨晚”,以枕石而眠的闲适收束全篇,尽显知音相契的至乐境界。
其实国师也有将老先生引上山之意。
苗王道:“不过,我要提醒先生,要注意安全。”
先生道:“要干事,风险总是有的、难免的。
丈夫不逆旅,
何以及苍生?
言毕:先生随即作诗一首《赠苗王》:
解毕又道:
君子之为君子也!
一人死而百人寿、
一人痛而万人癒。
一人优而万人乐、
一人劳而万人逸。
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则修身献于世。
人生一死浑常事、
裂毗穿胸不在乎。
老朽干这些事,
深知他对清廷的危害,
如被他侦知,
且能轻饶。
不过老朽早有思想准备,
无非一死了之。”
苗王听他这一席话,
确定这老先生非等贤之辈。
本就爱才如命,
英雄心性自来热,
待见先生更是炭火功。
苗王心想:“这先生是个博学鸿儒,是个好人材,只在这里做个小小的联络员可惜了,另换他人。
我何不将他裹上山去,为大同效力,也成就了先生的文学天赋。”
于是苗王心中打定主义,要挽先生一块上山。高兴之于:
鸟语花香真世外,
水光山色此亭中。
已见起义成逆旅,
却因山水得知音。”
当晚犹未尽兴,
《贞丰竹林堡石林赋》
黔西南境,灵秀所钟。
贞丰之境,石破天惊;
竹林深处,堡立云穹。
观夫石林之盛,
乃造化丹青之巨制,
乾坤雕琢之奇踪。
千岩竞秀,
万笏朝空。
若瑶台琼阁之倾圮,
似星汉璇玑之坠融。
尔其峰岫嵯峨,
层峦叠浪。
石笋森列,如剑戟排空;
危崖突兀,若蛟龙昂首。
双乳并峙,浑圆天成。
似仙娥遗佩于苍冥,
若玉盏承露于玄圃。
晨曦初染,
金辉漫浸。
恍见瑶池宴罢,
霓裳犹振;
暮霭徐沉,
紫气轻笼,
疑是蟾宫桂影,
清光暗浮。
至若异石纷呈,
各秉灵性。
母女相携,
慈颜稚态。
柔肠百转皆入石纹;
二老并肩,霜鬓银髯,
沧桑半世尽凝岩骨。
八戒酣眠,袒腹仰天,
憨态可掬引山风戏谑;
夜读孤影,执卷危坐,
松涛为伴共月华清幽。
更有将军勒马,
甲胄俨然,
征尘未洗犹闻鼓角;
隐士抚琴,
衣袂飘举,
流泉应律恰奏韶音。
于是步移景易,
目眩神驰。
穿曲径而探幽壑,
踏嶙峋以觅仙蹊。
石隙生苔,碧痕绣出千年篆字;
岩腰垂蔓,翠缕织就百丈珠帘。
时有山岚起于谷底,
倏焉吞吐万象;
忽闻鸟语落自云端,
恍若叩响禅钟。
仰观则危崖欲压,
俯察则深涧潜龙,
行至绝处,
忽见天光一线,
顿开鸿蒙。
嗟乎!
此间石魄,
非独鬼斧神工,
实乃天地大痴大悟之所现。
观其形貌万千,
可知阴阳燮理;
察其肌理斑驳,
能悟古今轮回。
石本无情,
因人而有灵韵;
峰原静默,
遇风始作吟声。
今吾辈游于此间,
岂止观石?
实乃读一部无字天书,
晤一场永恒对话也。
遂援笔为赋,
以记胜概云尔。
吟毕:骤近好好先生,问道:“先生明天可否和我一块畅游三岔河。”
先生不知是计,欣然应允。道:“老朽也正想一游,并将那些对联拿去换几文盐巴钱。”
苗王道:“此翻不用先生亲自出马了,我派几个弟兄去执行便了。”
陶大将军道:“
暂御金盔铁甲,
来游化外湖山。
明天我们到三岔河畔,
摩崖巅去学那李太白长啸,
岔河边仿岳武穆唱满江红。”
众人道:“好!
大同国风起云涌,
三岔河水起苍浪。
一群文武赛诗忙,
大战前玩他个痛快。”
欲知众文武又在三岔河做出什么古迹来?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