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遭点名批评,特朗普对台真正意图,不只有关税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5-08-07 01:59  浏览量:1

特朗普对台湾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显然不只是20%关税那么简单。如今美国对台当局的步步紧逼已经显而易见,甚至赖清德和萧美琴都遭到了点名批评。

自从赖清德去年坐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位置,他的处境就变得越发艰难,甚至遇到了前任们未曾面对过的棘手状况。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与美国的关税谈判。

美国对台湾开出的税率为20%,但赖清德却把这个税率称为“暂时性”,听着好像是给自己和民众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不久后传出消息,要和半导体相关的“232条款”捆绑谈判,这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如果美国对台湾半导体行业征收更高的关税,那岂不是雪上加霜?赖清德承诺的“暂时性”,莫非只是在拖延相关机构的审查,给接下来的决定争取时间罢了?况且,若要降低到15%,台当局还得对美国投资4000亿美金,这账算下来,台湾的民众是否会愿意埋单呢?

再看赖清德与蓝白营之间的博弈。过去一年,岛内在野党提的议案频频遭民进党拒绝,几次想发起复议,却都被打了回来,宛如鸡同鸭讲,令台湾整个行政机构几近停滞。此时此刻,台湾政界简直陷入了空转模式。

而就在台当局内忧外患之际,一位名叫惠顿的美国前国务院高级顾问爆料称,是特朗普直接拒绝了赖清德“过境”纽约的计划。他还批评民进党推动“大罢免”失败,让人联想到赖清德在选民中的信任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惠顿还大肆批评赖清德的副手萧美琴,说她的对美策略错误。或许,这番话更反映出美国对台策略的多层面考虑。毕竟,美国与台湾之间的这点恩怨,不仅仅是乍看之下的20%关税这么简单。

(赖清德和萧美琴)

赖清德所谓的“暂时性关税”会不会是一场骗局?先不急着下结论,但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台湾的“要价”来看,这背后显然还有更多文章可做。首先,赖清德在谈判前已做出四大让步——台积电赴美设厂、购买阿拉斯加天然气、汇率大幅波动,以及增加岛内防务预算。

这些条件只是开胃小菜,估计特朗普看了之后都会觉得:台湾还有更大的油水可以榨取。而在这样的形势下,赖清德所谓的“还有转机”能支撑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而早前担任台民代的邱毅,也丝毫没有掩饰对民进党的批评之声,他直接指出,民进党三个月来与美国的谈判结果,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只能是台湾地区不断向美国“输血”,可最终大部分利益都流向了美国,那这笔“买卖”做得就有点亏了。

更有内幕知情人士称,美国对台湾的要价远不止这几个让步。特朗普政府希望台积电入股英特尔49%,而且还需再加大对美的投资,达到4000亿美元。

老实说,对于赖清德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维护台湾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同时保障本地经济的发展。台积电是全球半导体版图上的重要企业,其含金量不仅对台湾意义重大,更是影响着全球科技发展的命脉。但在特朗普眼中,这些都必须成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消耗品。

目前,岛内科技界也纷纷表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特朗普不仅仅想要投资金额,他更关心的是对技术的掌控和权力的扩张。台积电先进的制程技术是否会被要求彻底开放?台当局会不会真的要将核心技术和未来统统送到美国手中?

如此看来,美国对台湾的“围猎”不仅仅是商业利益的驱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是重要支柱,更是行业竞争中的关键变量。赖清德必须保持冷静,不仅要能与美国进行巧妙周旋,还需安抚岛内企业与民众的焦虑,以此巩固局势的稳定。

更深入来看,既然已经看到特朗普对台湾的真实意图,那赖清德就更应该积极面对两岸关系发展,否则一味地对美国让步,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卖台”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