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空难!苏丹米格29凌空打爆阿联酋军机,40名雇佣兵瞬间团灭

发布时间:2025-08-10 10:08  浏览量:2

据美媒《军事观察》报道,2025年8月8日黎明时分,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天空上的一架阿联酋军用运输机在接近纽拉机场时,突然被苏丹空军战机发射的导弹精准命中,化作一团火球坠落。机上40余名哥伦比亚雇佣兵和至少一名阿联酋高级军官全部丧生。

据苏丹军方透露,执行这次拦截任务的极可能是俄制米格-29战斗机。这款上世纪80年代问世的老机,经过现代化改装后焕发新生:配备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R-73高离轴角格斗导弹,完全具备中距拦射能力。自2023年4月起,这些"支点"战机就频繁出动,打击由阿联酋和欧洲国家支持的“快速支援部队”叛军及外国雇佣兵。

8月6日拂晓,一架未注册为民航的飞机从阿联酋军事基地悄然升空。为躲避雷达探测,它全程保持低空飞行并开启电子干扰。在穿越红海后,飞机降落在乍得一处私人机场加油,并与阿联酋军方后勤网络取得联系。

乍得在这场代理人战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个贫穷的非洲国家通过允许其领土被用作中转站,从阿联酋和欧洲盟友处获取可观收入。但这次,他们的算盘落空了——苏丹情报人员早已潜伏在敌方机场,全程监控这架飞机的一举一动。

当运输机接近叛军控制的纽拉机场时,苏丹空军果断下达攻击命令。一名目击者描述:“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接命中机腹,整架飞机在空中就炸成火球。这种精准打击背后,是苏丹军方精心构建的情报网络在发挥作用。

这已是哥伦比亚雇佣兵第二次在苏丹折戟。2024年11月,苏丹政府军就曾全歼一支从利比亚潜入的哥伦比亚-法国雇佣兵联队。这些来自拉美的职业军人,曾在也门战场与胡塞武装交手,如今更深度介入俄乌冲突。事件发生后,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紧急发推,要求核实本国公民伤亡情况。

这场空难揭开了一个隐秘世界:现代雇佣兵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调查显示:哥伦比亚提供大量经验丰富的步兵、澳大利亚输出技术兵种和指挥人才、欧洲国家负责装备支持和后勤保障、阿联酋等中东国家承担资金供给。

这些“战争承包商”的要价的确不低:普通步兵月薪可达2万美元,特种作战人员更是高达5万。在俄乌战场,随着乌克兰兵源枯竭,哥伦比亚雇佣兵的身影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前线战壕中。

这场空难背后,是多方势力在非洲的激烈博弈:阿联酋阵营通过支持叛军和雇佣兵,试图扩大在中非影响力;欧洲势力借助前殖民地关系,维持对非洲资源控制;俄罗斯通过军售和军事顾问,巩固与苏丹政府关系;中国在保持中立的同时,密切关注地区稳定对一带一路的影响。

苏丹政府军能够取得这次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俄制武器的在非洲的优势。那些经过现代化改造的米格-29,在非洲天空依然所向披靡。而阿联酋方面损失的不仅是一架运输机,更是其在达尔富尔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