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假装啃老3年被全家看扁,直到高考状元通知书寄到家里

发布时间:2025-08-09 08:46  浏览量:1

我叫林墨,一个当了三年全职儿子的废物。

这是我妈的原话,当然,是在我姑妈面前说的客气话。

我知道,在她心里,我的实际定位应该更糟糕。

今天,是家族里最重要的日子——高考出分后的家庭聚餐。

主角不是我,是我姑妈家的儿子,我表哥,林杰。

林杰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奖状拿到手软,脸上永远挂着标准优等生的自信微笑。

而我,是反面教材,是用来衬托他光辉形象的阴影。

客厅里,亲戚们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有意无意地把我钉在沙发最不起眼的角落。

我低着头,手指在游戏机上按得飞快,屏幕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芒。

这是我的保护色,也是我的盾牌。

“小墨,还在玩游戏呢?”姑妈的声音尖锐而响亮,确保客厅里的每个人都能听见。

“这孩子,算是废了。”

我妈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她推了推我爸,“你也不管管。”

我爸叹了口气,把头转向电视,假装没听见。

这三年来,这几乎是每日上演的戏码。

“我说小墨啊,不是姑妈说你。”姑妈走过来,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你也高中毕业了,不读书,总得找点事做吧?”

“你看你哥,这次估分700,清华北大随便挑,以后前途无量。”

“你呢?就准备这么在家里玩一辈子游戏?”

她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锥子,扎在我父母的心上。

我没说话,只是按下了暂停键。

游戏角色停在半空中,和我一样,动弹不得。

林杰端着一杯果汁走过来,恰到好处地打圆场:“妈,你别说小墨了,人各有志嘛。”

他嘴上说着“人各有志”,眼神里的轻蔑却毫不掩饰。

“小墨,要不要我以后飞黄腾达了,在公司给你安排个保安的职位?”

客厅里爆发出一阵压抑的笑声。

我父母的头埋得更低了。

我抬起头,看着林杰那张看似完美的脸,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三年前,我也曾是和他一样的人。

不,我甚至比他更耀眼。

初中时,我连续三年都是年级第一,各种奥赛奖杯堆满了书柜。

那时候,我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林杰不过是跟在我身后的影子。

转折点发生在高一那年。

我亲眼看到我们学校最优秀的一个学长,因为一次模拟考失利,从教学楼顶一跃而下。

他的遗书里写着:“我拼尽了全力,却还是不够好。”

那一刻,我长久以来建立的信念崩塌了。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知识本身,还是仅仅是一个叫做“优秀”的标签?

从那天起,我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我放弃了课堂,放弃了作业,放弃了所有在别人看来是“正途”的东西。

我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沉迷网络的“废物”。

我需要一个绝对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来完成我自己的“学业”。

“啃老”,就是我选择的保护色。

“叮咚——”

门铃声拯救了我。

是邮递员。

“谁的快递?”姑妈最积极,抢先一步跑到了门口。

“来了来了,肯定是我家小杰的录取通知书!”

邮递员递进来两个EMS特快专递。

姑妈一把抢过来,看着信封上的名字,笑得合不拢嘴。

“林杰,清华大学的!”她高高举起其中一个信封,像个凯旋的将军。

整个客厅沸腾了。

“恭喜恭喜!”

“老林家出了个状元啊!”

“小杰真给我们长脸!”

林杰矜持地笑着,享受着众星捧月的赞美,目光却状似无意地瞥向我,带着一丝胜利者的炫耀。

我父母也挤出笑容,说着恭喜,那笑容里满是苦涩和羡慕。

“咦,这里还有一个。”邮递员的话打断了众人的狂欢。

姑妈脸上的笑容一僵,她拿起另一个信封。

“林墨?”她念出我的名字,声音里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他?他不是连高考都没参加吗?”

所有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我身上。

这次,不再是轻蔑,而是混合了震惊和荒谬的审视。

“我参加了。”我平静地开口,放下了游戏机。

“你参加了?”我妈的声音都在抖,“什么时候?我们怎么不知道?”

“网上报名的,自己去的考场。”我说。

姑妈嗤笑一声,把信封翻来覆去地看:“装模作样,现在骗子多得很,别是什么野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骗钱的。”

“就是,”林杰也帮腔,“小墨,别是为了面子,在网上买个假的吧?没必要的。”

“拆开看看不就知道了。”我淡淡地说。

我的平静似乎激怒了姑妈。

“好,我就让你当众死心!”

她粗暴地撕开了信封的封口。

一张制作精美的录取通知书,被她抽了出来。

当她看清上面的字时,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那种表情,混合了极致的震惊、难以置信和一丝滑稽的扭曲。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看着她。

“怎么了?念啊。”我催促道。

姑妈的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念不出来。

林杰皱着眉,从她手里拿过通知书。

下一秒,他的表情变得和姑妈一模一样。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他喃喃自语。

我爸再也忍不住了,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抢过了那张薄薄的纸。

他只看了一眼,眼眶就红了。

他把通知书递给我妈,我妈捂着嘴,眼泪瞬间决堤。

亲戚们骚动起来,伸长了脖子,想要看清那上面的字。

最后,还是离得最近的一个表叔,结结巴巴地念了出来。

“林墨同学,恭喜你被我校……北京大学……录取。”

“高考总分……721分……”

“位列全省理科第一名。”

全省理科第一名。

状元。

这两个字像一颗炸雷,在小小的客厅里轰然炸响。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我站起身,走到呆若木鸡的姑妈和林杰面前。

“不好意思,保安的职位,我可能不太适合。”

我看着林杰惨白的脸,一字一句地说。

“不过,以后你要是来北大旁听,我可以给你占个座。”

那晚的家庭聚餐,最终不欢而散。

曾经的主角林杰,成了最狼狈的配角,饭没吃完就借口不舒服,拉着他妈仓皇逃离。

而我,从一个废物,一跃成为整个家族最大的骄傲。

亲戚们的嘴脸变得有多快,我算是见识到了。

他们围着我,嘘寒问暖,仿佛过去三年对我冷嘲热讽的人,是他们的双胞胎兄弟。

我懒得应付,独自回了房间。

我的房间,是我的王国。

表面上看,这里就是一个网瘾少年的狗窝。

床上堆着没叠的衣服,桌上放着泡面桶和零食袋。

但如果拨开这些伪装,你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书架上,塞满了从高数、理论物理到量子力学的全英文原版著作。

三台电脑组成的屏幕矩阵上,一个是我用来打游戏的伪装,另外两个,运行着复杂的编程软件和天文模型。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瀑布般流淌,旁边是复杂的星轨计算公式。

这三年,我不是在玩。

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高中的课程,我只用了一个月就自学完了。

剩下的时间,我在学大学,甚至研究生的课程。

我参加国际性的编程大赛,匿名发表关于暗物质的猜想论文,用游戏的外壳,学习构建AI模型。

高考,对我来说,不过是进入那个更高平台的入场券。

一张我不得不去拿,但又不想为它耗费太多精力的入场券。

房门被敲响了。

是我的父母。

他们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局促地站在门口,眼神复杂。

有喜悦,有骄傲,但更多的是愧疚。

“儿子,是爸妈不好。”我爸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声音哽咽了。

“这三年,我们……我们错怪你了。”

我妈更是泣不成声:“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让我们……这么看你……”

我接过面碗,热气熏得我眼睛有些发酸。

“因为我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让所有人都离我远一点的理由。”

我跟他们讲了那个学长的故事。

我告诉他们,我不想成为那种被分数和期望绑架的“好学生”。

我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真正让我着迷的知识宇宙。

“如果我一边当着第一名,一边还在做这些,你们猜会怎么样?”

“老师会找我,认为我不务正业。亲戚会捧杀我,给我戴上更高的帽子。你们也会更焦虑,生怕我哪一天掉下来。”

“我不想活在那种无形的监狱里。”

“所以,我选择当一个废物。”

“因为当所有人都放弃你的时候,你才是真正自由的。”

父母沉默了很久。

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我的哲学,但他们理解了我的孤独和坚持。

“儿子,你长大了。”我爸拍了拍我的肩膀,手掌的力道,前所未有的坚定。

那一天,我们一家三口聊了很久,聊到了深夜。

那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和他们如此坦诚地交心。

几天后,市里、省里的新闻媒体都来了。

“寒门状元,蛰伏三年,一鸣惊人”的故事,成了街头巷尾的美谈。

姑妈和林杰再也没出现在我家。

听说林杰最终去了清华,但他的光芒,在家乡,永远被我的故事压了一头。

他再也不是那个唯一的“别人家的孩子”。

讽刺的是,我为了逃避“优秀”的标签,最终却得到了一个更响亮的标签——“状元”。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悖论。

去北大报到的那天,我拒绝了父母的陪同,一个人背着包,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在火车的轰鸣声中,我收到了林杰的短信。

“为什么?”

只有简单的三个字。

我想了想,回复他:

“为了看清,脱掉那层“优秀”的外衣后,我们到底是谁。”

他没有再回复。

或许有一天他会懂,或许永远不会。

但这都不重要了。

我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就像我那段被误解的青春。

我并不后悔。

那三年的“啃老”时光,不是浪费,而是我为自己争取到的,最宝贵的,思想的旷野。

在那里,我不用向任何人证明自己,只需要向自己的好奇心致敬。

现在,我带着这片旷野,去往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姑妈的手开始发抖,那张录取通知书,此刻重若千斤。

我知道,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