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姿蓄未来之势——2025年上半年昆明市经济工作观察

发布时间:2025-08-10 10:25  浏览量:1

全文如下

👇

春城半年卷,风物已峥嵘。

2025年的日历翻到一半,昆明市以铿锵步履写下序章: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招商引资硕果丰盈。从2022年GDP增速3.0%,到今年上半年增速4.4%,每一个百分点的抬升,皆是逆风执炬、化浪为梯的硬仗。

风正劲、帆已扬,半程鼓声未歇,下一轮浪潮已在滇池之畔激荡。奋进春城的下一页叙事,又将去向何方?

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94.78亿元,同比增长4.4%,分别较2024年、2025年一季度提高0.4个、0.1个百分点。

经济“半年报”的出炉,为观察昆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窗口。多项关键指标显著增长,既映射出昆明经济的活力与韧劲,也描摹出未来发展的无垠天际。

然而,所有昂扬的曲线,皆始于低谷处的自省。将时针拨回2021年末,省委书记王宁在昆明市和滇中新区领导干部大会上掷地有声:“昆明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2022年省两会,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强省会”行动支持昆明发展,省长王予波在参加昆明市代表团审议时,以“惊醒起来,振作起来,行动起来”相勉,为昆明擂响高质量发展的战鼓。

鼓声回荡,全市上下开始向内审视: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支撑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明显偏弱……昆明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一条“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产业发展路径被清晰标注。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向全市干部发出动员令:“抓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握紧招商引资这个‘生命线’,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市各地各部门大抓产业发展、大抓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劲头在春城大地激荡。

昆明城市风貌。资料图

以强有力的统筹调度为抓手,昆明市委、市政府构建起经济运行监测、预期、预测、预警的全链条机制。每年开局的“新春第一会”都聚焦经济,每季度定期召开的“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和经济运行分析会,既是研判风向的“晴雨表”,也是破解难题的“调度台”,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持续掀起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的热潮,为坚决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铆足干劲。

实干破局,脚步即是鼓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纷纷下沉一线,身影活跃在园区、企业和项目现场,挂钩联系县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工作机制,将责任层层压实,年度、季度经济运行方案将压力精准传导至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确保每一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接续开展干部队伍“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干部“精培优育”工程等,将优秀干部选派到园区实训、到发达地区挂职、到基层一线锻炼,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这套“组合拳”的成效,清晰地反映在不断攀升的经济数据上:全市GDP增速在全省的排名从2021年的倒数第2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6位,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21年的13.3%提升至2024年的31.9%。

“今年一季度,昆明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48.34亿元,增长4.3%,与全省持平……”6月3日,昆明市“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2025年第二季度工作推进会举行,通报了各县市区、各职能部门多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掉了,产业投资增速……还得再努把力。”

“他们的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完成情况,挺不错”……

听了通报之后,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蹙眉、或展颜,动力与压力交织,振奋与感慨并生。

鞭策后进、传导压力、激发干劲,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是昆明市每季度定期召开“当好排头兵”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的导向所在。正是在这样的推动与压力下,上半年昆明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生产车间。安宁市委宣传部供图

——工业强市,挺起脊梁。全市上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化工、冶金、烟草3个传统产业链提升到千亿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2个产业链达到千亿级,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产业链达到六百亿级,加速向千亿级迈进。

——贸易富市,扩容提质。通过不断壮大外贸市场经营主体,做强做优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数字贸易,推动外贸扩量提质,贸易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的41.2%提升至2024年的61.7%,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63.8%,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旅游兴市,绽放魅力。昆明市坚持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谋划打造了6条“黄金旅游线路”,积极培育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建成开放108公里滇池绿道,加快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8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13.2%。

——金融活市,精准滴灌。创新推出的“昆创贷”“民宿贷”“昆质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纾解了科创、文旅等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金融业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成效可见。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今年上半年提升至7.4%,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020年至2024年,昆明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从9.5%跃升至59.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8.1%提升至32.6%,成为当之无愧的增长主引擎。

宏伟的产业蓝图,从来不是凭空绘就,而是由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坚实落笔,一砖一瓦垒砌而成。

放眼此刻昆明,塔吊林立、引擎轰鸣,一批批重点项目正蓄势赋能:龙马机械生产基地项目、云天化磷矿浮选项目、海广兴东盟·云南鲜果加工交易中心项目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全省首个抽水蓄能电站、东鹏饮料生产基地、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云南杉杉一期、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康乐卫士、云铜搬迁等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相继投产。

春城有底气。今年1月初的昆明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为大家加油打气:“昆明具备春城生态优势、资源禀赋优势、省会发展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开放门户优势等‘五大优势’,以及国家推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昆明托管磨憨‘三大机遇’,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昆明近年来聚焦打造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8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建立“8+N”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由市级领导挂帅担任“链长”,围绕“1套工作机制、5大强链工程、7项重点工作”,“一链一策”精准培育。2024年,昆明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9.5%,10年来首次超过了房地产投资,总量位居全省榜首。

2025年开年,昆明已有199个项目纳入全省一、二季度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清单,总投资22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7亿元。数字的背后,是各级党政“一把手”带头开展招商引资、协调要素保障的主动作为——每条产业链都有一张精准“图谱”,重点招商项目库、目标企业库锁定头部企业;县区、开发区巧打“兵团制”“企业吹哨制”“链长包干制”组合拳,让服务围着项目转……于是,华为、抖音、先导集团、东鹏饮料、国药集团、山东龙马、立讯精密等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滇中港荣健康科技产业园、中铝铝箔新能源高精板带箔等亿元以上项目142个,同比增长91.9%;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464.4亿元;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二期)、五华区金鼎数字产业园、国际新材料包装科技文化产业园(二期)、山东龙马南方高端装备基地等专业园区和基地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落地,产业拔节。昆明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14.9%提升到2024年的26.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2025年上半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7.4%。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回望来路

是“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笃定脚印

放眼未来

昆明将依托国家级、省级制造业集群

让稀贵金属材料、新能源电池

工业母机、智能终端聚链成势

当上半年的奋进答卷挥毫落印

向着下半年目标奋力进发的壮阔航程

已然鼓满风帆

编辑:陈燕

校对:王仪

审核:姚丹苹

终审:黄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