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把村子当家的“二华”,还能回来吗?
发布时间:2025-08-07 15:48 浏览量:1
都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可当那个你天天看着、事事惦记着的干部,突然被一场大水冲走,再也找不着了,这心里,得是啥滋味?在北京怀柔的孙胡沟村,大伙儿现在就品着这份揪心的滋味。
时间拉回到7月底,那场天漏了似的暴雨,把整个北京都浇了个透。在怀柔区的孙胡沟村,水势更是凶得吓人。7月31日,一个让所有人心碎的消息传来:村支书尹春燕,还有她爱人,在挨家挨户喊人转移的时候,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
“二华啊……”安置点里,73岁的吕阿姨抹着眼泪,嘴里念叨着这个村里人谁都熟悉的小名。她说的二华,就是尹春燕。在大家伙儿眼里,这个51岁的女支书,哪像个官啊,分明就是村里那个最能干、最热心的闺女。
你问她有多好?这可不是一两句能说完的。孙胡沟村以前啥样?穷!穷得叮当响。可自打二华当上支书,这村子就像被施了魔法,一年一个样。她脑子活,带着大家伙儿养蜜蜂、酿蜂蜜,还搞起了杏仁油加工厂。这可不是纸上谈兵,是真金白银地给村里人找活干,前前后后让300多号村民在家门口就挣上了钱。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又宽又平的柏油路;路边还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得跟画儿似的,谁不夸一句“咱村真像个世外桃源”!
但比修路、挣钱更暖人心的,是她那颗比谁都热的肠子。村里留守老人多,她最放心不下。于是,她张罗起一个“爱心食堂”,每天组织人手,把热乎的饭菜送到那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家里。她还特别有耐心,手把手教大爷大妈们用智能手机,就为了让他们能跟远方的子女、孙子孙女视频聊天,解解思念之苦。难怪村民范翠霞说:“她呀,就是把全村的老人都当成了自个儿的爹妈来伺候。”
这个“快性子”、“急索索”的二华,心里装的全是村里的事。社员代表孙桂秀永远记得7月26日那个雨夜,晚上11点多,电话响了,是二华。“桂秀姐,雨太大了,你多盯着点隔壁那两户,他们家有三个要透析的,一个还在化疗,可千万不能出事!”谁能想到,这通焦急的嘱咐,竟成了她留给村里最后的声音。
洪水退去,村子被冲得七零八落。二华带着大家种的花没了,她亲手建设的美丽家园也毁了。可大伙儿心里还憋着一股劲儿,还在盼着一个奇迹。王钺望着冰凉的河水,喃喃自语:“水太凉了,都好几天了……她能撑住吗?”
是啊,一个把村子当成家,把村民当成亲人的人,在危难时刻,她想到的不是自己16岁的儿子和瘫痪在床的母亲,而是全村老小的安危。这样的干部,我们怎能不牵挂?她或许被洪水暂时带走了,但她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的那份精神,那份对家乡的热爱,早已像种子一样,深深种在了孙胡沟村每个人的心里。家园可以重建,道路可以重修,但这份人心里的光,是任何洪水都冲不垮的。我们盼着奇迹,更相信,二华未竟的事业,会有更多人接力下去,让那个“世外桃源”,在废墟之上,再次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