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暴涨8万倍!曾被骂“垃圾”的增程车,如何逼疯跨国车企?

发布时间:2025-08-10 09:00  浏览量:1

2025 年上海车展的大众展台,ID.ERA 增程 SUV 概念车的发布让全场哗然 —— 这款搭载 1.5T 增程器的车型,与前大众中国 CEO 冯思翰 “增程是落后技术” 的论调形成辛辣讽刺。更具戏剧性的是,丰田在广汽丰田科技日上高调展示增程版汉兰达,宝马宣布 2026 年推出第六代 X5 增程版,福特烈马增程版已进入工信部目录…… 短短三年,全球销量前七大车企全部躬身入局。

这场反转背后是残酷的市场数据:2016 年全球增程车销量仅 14 辆,2024 年飙升至 116.7 万辆,9 年增长 8 万倍。中国市场贡献 70% 份额,理想 L6 单车型年销 19.23 万辆,问界 M9 增程版在 50 万元以上市场击败宝马 X5。当理想车主 70% 里程用纯电、85% 出行依赖增程器的矛盾数据曝光,业界终于承认:增程不是过渡技术,而是用户用脚投票的 “最优解”。

增程技术的逆袭,本质是一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效率革命:

增程器进化:从 2016 年理想 ONE 的 1.2T 三缸(38% 热效率),到 2025 年赛力斯 44.8% 热效率的超级增程系统,油电转换率提升至 3.6kWh/L。奇瑞更以 1.2L 双缸增程器实现 48% 热效率,体积缩小 40%,让 QQ 冰淇淋增程版续航突破 1000km。成本杀手锏:通过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零跑 C10 增程版电池容量仅 28.4kWh,比同级别纯电车减少 60% 电池成本,却实现 1150km 综合续航。Stellantis 测算显示,增程车型比纯电 SUV 便宜 6000 美元,完美契合全球通胀期消费心理。智能化融合:理想汽车的 AI 能量管理系统可提前 10 公里预判山路 / 高速场景,动态调整发电策略,使馈电油耗降低 12%。华为问界 M9 的多模态交互系统,让增程器介入时噪音控制在 55 分贝,接近图书馆静谧度。双积分催熟:中国 2025 年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达 38%,一辆增程车可贡献 2.3 个 NEV 正积分,按当前市场价可交易 1.5 万元,成为车企合规捷径。大众 ID.ERA 增程版仅靠积分收益就能覆盖研发成本。充电焦虑解药:全球充电桩与新能源车比例仅 1:8,增程车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达 18%,是纯电车的 3 倍。郑州暴雨期间,理想 L9 车主通过增程器发电为小区供电 48 小时的案例,让 “移动充电宝” 属性深入人心。消费习惯博弈:欧美消费者对皮卡 / SUV 的偏好与充电设施不足形成矛盾,福特 F-150 增程版预订单超 15 万辆,验证 “大车增程化” 趋势。中国车企则通过 “6 座 + 冰箱 + 彩电” 的场景创新,将增程车重新定义为 “移动的家”。

当跨国车企集体拥抱增程,中国车企已悄然构建三重壁垒:

专利护城河:理想 / 比亚迪 / 零跑持有增程系统核心专利 68%,Stellantis 斥资 15 亿欧元入股零跑,换取增程技术授权;供应链霸权:宁德时代的 NCM 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 350Wh/kg,比松下同级别高 12%,确保增程车在小电池下实现长续航;场景定义权:理想 L9 开创的 “无里程焦虑豪华” 品类,迫使宝马 X5 增程版不得不标配空气悬挂 + 星空全景天窗应对竞争。

但隐忧已然浮现:欧盟要求 2035 年后增程车必须使用 e-fuel(合成燃料),而其成本是普通汽油的 3 倍;美国 IRA 法案将增程车补贴砍半至 3750 美元。这场中国技术定义的游戏,正进入更复杂的全球博弈阶段。

站在 2025 年回望,增程车的意义远超销量数字 —— 它证明中国车企首次在主流技术路线上掌握定义权。当宝马工程师不得不研究理想 L9 的能量回收策略,当丰田技术团队逆向工程问界增程器,一个新的产业逻辑已然成立:用户需要的不是纯电或燃油,而是 “用电的体验 + 用油的自由”。

这场逆袭或许短暂,但它撕开的裂缝已让全球看见:在电动化这场马拉松中,中国车企不再是追随者。正如理想汽车 CEO 李想所言:“增程不是答案,但它让用户愿意走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