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我在茂名高州北部山区工作夏夜池塘洗澡险被华南虎吃掉
发布时间:2025-08-09 14:09 浏览量:2
1949年,茂名山区石骨,人影稀落,崔光中背着税票袋走在湿滑野兽出没的小路上,他的皮鞋其实早泡破了。这个场景大概只有在南方老林子里才能见到。那时候的华南虎没绝迹,警察也不多,连公路都是一场白日梦。崔光中那年18岁,刚进税务所,说实在他也没想到日子能这样展开,不是谁都有兴致去和虎为邻,更没人甘当个“山林税官”吧?
税务员在山区,要收税,扯着嗓子挨家挨户嚷。有时候收的不是钱,直接押一捆谷子或者几只鸡鸭回所里称。崔光中那个黑布税袋,常常刚够装几沓税票还塞着一包炒花生。这样的生活,他硬是习惯了?有天晚上,山林外面飘着雾,他在收完最后一家屠户的税后往所里走,旁边草丛窸窸窣窣,冷汗直接蹦出来。后来才晓得差点撞上的是饿极了想讨口肉吃的虎。有多少次这样的路?谁愿意跟命较劲。
那会儿的茂名,国民政府游杂部队偶尔夜观星象,土匪据说常打劫过去的商队,税务员成了他们眼里肥羊。有人被抢有人伤,税袋藏得再紧,也难遇真想谋财害命的亡命徒。有次崔光中回想过:那晚他和同事在狗吠声里分东西,枪声惊天动地。生命里这种事必然留痕,胆子小点的都辞了,崔光中却偏要继续。
他说没什么,要混口饭吃撑家里。可据几个老友回忆,他私下为自己能帮上毛主席的“钱袋子”紧了一下衣领。人都是矛盾的,兴许他既怕天天提心吊胆,又觉得受点苦有说法。
1953年,他头一次坐船去湛江参加劳模大会,热得汗直淌。他本不太信“模范代表”这事真能轮到自己,领奖那刻倒也没多激动。会场拥挤又嘈杂,他心想自己不过个普通小税员。那年茂名收税量全县第一,他不太爱提,总觉得做得还不够。湛江市档案馆里存着那一年的表彰文件,确实是崔光中的名字。他回所那天,局里给加了两个馒头当奖励。
有人问他图个啥。他叹口气,农村娃娃没读什么书,没想过有朝一日能坐在办公室里批表格。只是从前征的税票每天要手写,一笔一画,谁多写哪怕五张都得绕着办公桌走一圈。偷懒的法子多的是,老崔偏就不使,总觉得欠良心。他有时候也反复琢磨,这么守规矩图个啥呢?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明白。
崔光中的记账本还留着,破旧的,扉页上写着“1951年度正税入库三百三十元四角”。钱在那时算大数目,放今天就不算啥,有人提起这些家底时他只咧嘴笑。广东近几年税收大增,电子报税平台一下子铺遍乡镇,可崔光中年轻时一天能跑三十里地,就为一户不愿缴税的养猪老头。收上来的钱,要步行两天半才能送到县城。从前的税票红得发紫,邮工骑破脚踏车,税科长还要验明正身签大名。
网上有人总结崔光中的事迹,说他是税务楷模。这词他不太懂。他带的实习生路遇土匪时还躲在他身后发抖,那时他才多大,二十来岁。年老了偶尔扯这些往事,有时候半带自嘲:“山里人算个啥英雄?”
也有税务后生瞪眼追问老崔:“那会儿电脑都没,报表咋整?”他就叹口气讲:“全手抄啊,谁啥都没有只能干。”其实他并没觉得新潮系统可靠,年纪大的人对网络更没信心,但又奇怪年轻人愿意学的劲头。
税务系统的变化也说不准。一边纸质发票还丢不掉,一边全网发票又追着上线。崔光中常笑说现在的税务员坐办公室吹空调,想当年没有条件才讲吃苦,不是喜欢受累。其实他有点想当年人情味,大家一起熬夜写帐、分煮粽子的日子。
现在崔光中已经退休。他偶尔关注税务公众号,偶尔批评最近政策有点急功近利。他连读三遍都觉得那些文件太绕口。老同事聚会,他总喝茶坐一旁,听年轻人讲现在业绩压力。有人拉着他拍段抖音短片,他连微信都没用顺溜,哪里会这些花活。
他还是会劝年轻税务同事有啥说啥。有次局里汇报绩效时,崔光中说别编假数字。可是那年他自己填表,也心虚过一次,怕落后填高了点税额。所以,规矩是规矩,人有时候也不那么硬气。这一点谁又敢否认?
可事实是,崔光中身上的经历,是无数中国基层税务人的缩影。茂名这地头从来不缺故事,尤其是改革这几十年,经济翻个面,税收一年一个新玩法。坎坷也好,顺畅也罢,基层税员大多没什么名气,却撑着大半江山。说到底,这里头谁能不矛盾?
现在的税务体系和他当年天差地别。纸票、手抄、邮寄都快成历史包袱。年轻人嫌累多半不想进村,老崔却常念叨以前背着税袋进山那点子苦,偶尔还羡慕年轻人吃得开。到底是哪种生活更“有意思”?他也没回答过谁。
斜阳下,崔光中慢慢走进自家院子,身影拖得很长。过去他收的税款也许没多少,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国家有了根蒂。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幸福与否,有时候觉得不过是命。局里没谁真正能评判一辈子有多值。
市场数据早就变了模样,据广东省财政厅2023年度报告,全省税收比10年前翻番,四线城市税收管理基层仍缺人。今年还新增电子发票试点,乡村税务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新数据和崔光中年轻时比,简直不可思议。可是税收的本质没改,再多花样、再高系统,也要有人真正在底层往前走。
至于崔光中到底该被高看一眼还是当作草根普通人,谁也没个结论。有时令人佩服,有时平凡得丢在茫茫人海也找不到。或许,正是这样不完美的真实混合在一起,才勾勒出那时中国税务人的轮廓?
回头看崔光中的人生,折叠了无数“有没有意义”的时刻。忧愁高低全系自然。有些人觉得他全心全意很了不起,有人觉得他只是被生活推着走。故事就这样,谁都说不完一星半点。
逢年过节,他还是会收到局里寄来的慰问卡,卡片上总写着“税务楷模”。他有点为难,又高兴。毕竟,身为税务员,他把大事小情都揽过一遍了。
新税务员来了又走,乡镇换了几茬,钢筋水泥盖起小楼。村里的孩子再也不靠双腿跑几十里上班。生活,好像也不太一样了。
但阳光里崔光中坐在屋檐下,偶尔自语:“当年税务所的日子苦得发酸,可对现在年轻人来说,那大概叫传奇了。”或许,这就是属于“山林税官”们另一种不可言说的骄傲。
故事说到这里,该散场了。崔光中过的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税务员普普通通的日子,有亮光,也有阴影。有些东西不用再总结,留在每个人心里也许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