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曾任陆战八团三营营长:小约翰·卡罗尔·米勒
发布时间:2025-08-09 17:26 浏览量:1
•小约翰·卡罗尔·米勒于1912年圣诞节出生在南达科他州的安第斯湖,是约翰·米勒与黑兹尔·佩克的儿子。1931年夏天,他在当地高中毕业,随后进入位于南达科他州弗米利恩的南达科他大学。在校期间,米勒是预备役军官训练团的成员。
•1935年6月,他获得学士学位,被任命为美国陆军预备役步兵少尉。1935年9月10日,米勒辞去预备役职务,接受任命成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尉。随后,他奉命前往费城海军造船厂的基础学校接受初级军官训练,并且是当时该校规模最大的一届基础班学员之一。
1936年5月,米勒完成学业,随后被分配到“新墨西哥”号战列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他参与了前往夏威夷的巡逻巡航,直到1937年8月,他奉命前往中国,在驻上海公共租界的陆战6团服役,该团隶属于约翰·博蒙特准将的陆战2旅。中日战事期间,他在上海服役,1938年4月随部队返回美国。
之后,他被派驻圣地亚哥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于1938年10月晋升为中尉。1939年5月,米勒被调往马雷岛海军造船厂的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于同年10月开始指挥当地兵营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在此期间,他还临时到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接收舰执行额外任务,参与西部军区步枪和手枪射击比赛相关工作。
•1939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扩张的危险日益加剧,海军特别委员会主席阿瑟·杰皮·赫本海军上将建议组建海军陆战队防御营。这些特殊的海军陆战队单位被指定为太平洋海军基地的防御部队,部署在中途岛环礁、威克岛、约翰斯顿环礁和帕尔米拉环礁。
•1940年8月,米勒加入圣地亚哥由伯特伦·艾莉森·博恩中校指挥的第1防御营,并于1941年2月前往珍珠港,同年11月晋升为上尉。该营的分遣队分别部署在中途岛、威克岛、约翰斯顿环礁和帕尔米拉环礁。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时,米勒参与了港口防御,后来在帕尔米拉环礁指挥5英寸/51倍径火炮分遣队。1942年5月,他在当地晋升为少校。
•1943年2月,米勒奉命前往约翰斯顿环礁,加入小理查德·波茨·罗斯中校新组建的第16防御营,担任营执行官,并于同年7月晋升为中校。一个月后,他奉命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在克莱顿·巴尼·沃格尔少将麾下担任圣地亚哥地区舰队陆战队军械官。
担任16防御营执行官时的米勒
•他负责为圣地亚哥的部队供应武器和弹药,包括采购与维护工作,直至1944年2月。随后,他奉命返回夏威夷,担任陆战8团第3营营长,该营隶属于托马斯·尤金·沃森少将指挥的陆战2师。
•1943年11月,在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经历了一段激烈战斗后,由约翰·霍顿·格里贝尔中校指挥的陆战8团需要休整。米勒在莫纳克亚火山与莫纳罗亚火山之间的山区进行了四个月的强化训练,最终于1944年5月下旬率领他的营启程前往塞班岛。
塔拉瓦战役中,一名陆战队员向日军碉堡开火
•1944年6月15日,米勒参与了主力登陆行动,在接近海滩时被迫击炮弹碎片炸成重伤。但他仍继续指挥部队,部署营级作战行动,直到再次负伤并被上级命令撤至后方。
•他在圣地亚哥海军医院接受治疗,直到1945年1月被认定适合重返岗位,随后再次前往太平洋地区。米勒加入了陆战5团,该团当时由他的老上级——已晋升为上校的约翰·霍顿·格里贝尔指挥(格里贝尔晋升后接管了这一新指挥岗位)。1944年9月至10月贝里琉岛的激烈战斗后,陆战5团驻守在拉塞尔群岛的帕武武岛进行休整和重新装备,米勒在此期间担任团作战官,参与岛上的强化训练。这一情况与1944年初陆战8团在夏威夷的状况类似。
贝里琉岛战役中的陆战5团官兵
•此后不久,米勒作为观察员被派往阿奇博尔德·文森特·阿诺德少将指挥的陆军第7步兵师,参与了菲律宾和冲绳的战斗。在冲绳期间,1945年4月4日,第3营营长约翰·古斯塔夫森少校在战斗中负伤,格里贝尔上校需要找人接替,米勒因此重新回到陆战5团。
•米勒临时接管该营,参与了阿瓦查口袋地带的激烈战斗。这里是日军的一个据点,建在如悬崖般的山脊和错综复杂的峡谷构成的迷宫之中。在得到空中、炮兵、坦克和海军炮火的支援后,海军陆战队发起多次进攻,最终于1945年5月15日粉碎了日军的抵抗。此后,他奉命返回美国。
冲绳战役期间,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观察日军阵地
•休假两个月后,米勒奉命前往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的海军陆战队学校,参加指挥与参谋课程的学习,并于1946年2月结业。随后,他在两栖作战学校担任高级课程教官,直至1948年6月。
•之后,米勒奉命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彭德尔顿营,加入格雷夫斯·厄斯金将军指挥的陆战1师参谋部,担任作战与训练助理参谋长,任期两年。1950年7月,他被调往巴拿马运河区,在阿尔伯特·布莱索海军少将麾下担任第15海军军区海军陆战队兵营执行官,直至1951年2月。
•返回美国后,米勒晋升为上校,被派往加利福尼亚州科罗纳多的太平洋舰队两栖训练司令部部队训练单位。他先后在约翰·泰勒·塞尔登准将、威廉·戴维斯准将和刘易斯·伯韦尔·普勒准将麾下担任训练主任。1952年朝鲜战争期间,他还临时赴日本服役,担任远东两栖部队部队训练队队长。
•1953年7月,米勒被调回彭德尔顿营,在罗伯特·休斯顿·佩珀少将指挥的陆战3师担任参谋长,并于次月前往日本,担任陆战3师先遣梯队参谋长。1953年10月,他被任命为驻日本本州奈良营的陆战3师陆战4团团长。该团作为驻日美军部队之一,承担着本州南部防御任务以及随时准备快速部署至远东潜在热点地区的使命。1954年4月,米勒被任命为该师后勤助理参谋长。
•同年8月,佩珀将军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珍珠港。米勒随其调任,担任作战与训练助理参谋长,在佩珀的继任者威廉·奥斯卡·布莱斯中将麾下继续担任这一职务。1956年7月,米勒被调往弗吉尼亚州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加入高级研究小组,负责就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应如何进行结构演变以应对原子战挑战及直升机、喷气式飞机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提出建议。
•1957年7月,米勒奉命前往英国伦敦,在小詹姆斯·莱米尔·霍洛韦海军上将麾下担任美国海军驻东大西洋及地中海部队总司令的海军陆战队参谋军官。黎巴嫩危机期间(当时马龙派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面临内战威胁),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同时还兼任美国中东特遣部队总司令的高级海军陆战队参谋军官。
•1959年7月,他返回匡蒂科,在梅里尔·巴伯·特怀宁中将麾下担任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学校所属海军陆战队教育中心副主任。同年11月,他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并于1960年1月1日晋升为准将。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海军陆战队军官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教育工作。海军陆战队教育中心包含四所住校学校和一所函授或进修学校,分别是:针对新任命军官进行基础训练的基础学校;面向少尉和中尉的初级学校;面向上尉及以上军官的高级学校;培训选定初级军官掌握通信操作知识的通信军官学校;以及编写并管理与住校课程内容相当的函授课程的进修学校。
•1961年9月,他被任命为匡蒂科海军陆战队登陆部队发展中心主任,该中心专注于新战术、新装备和新技术的研发与测试。米勒担任这一职务至1962年6月,随后奉命前往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担任大西洋登陆部队训练单位司令。
•在任期间,米勒所指挥的单位为超过4.6万名美国军人以及1000余名友邦国家武装人员提供了培训,内容涉及登陆部队两栖突击行动的各个方面。他还兼任大西洋舰队两栖训练司令部司令,并在“钢矛行动”演习中担任控制组主任。该演习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和平时期两栖演习,有超过5.5万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1800名西班牙海军陆战队员以及141艘舰船参与。
•米勒在诺福克任职至1965年4月1日,此后他退出现役。从海军陆战队退役后,米勒定居在夏威夷的瓦胡岛,一直居住到2000年夏天,之后他奉命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海军医院接受治疗。2000年7月29日,他在该院去世,享年87岁,随后以全军事荣誉被安葬于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国家公墓。
•小约翰·卡罗尔·米勒将军曾经获得过功绩军团勋章、铜星勋章以及紫心勋章等多项荣誉勋章。
小约翰·卡罗尔·米勒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