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越过越差,通常是退休之后,爹妈越来越能干
发布时间:2025-08-06 05:35 浏览量:1
文/编辑:严森森
生活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往往父母精明能干,但年老的时候活的很累,心力交瘁,还不如能力平平的同龄人的日子幸福。
我给讲一讲我的两个身边人。
1 六零后的红姨
红姨名字叫彭建红,是我姑的朋友,生于1964年,她是老中专生,那个年代的中专生相当厉害,一点不亚于现在的985和211大学毕业生。
红姨80年代读的是达川商业学校,毕业之后回到了我们小县城,进入了商业局工作,很快成为骨干,从普通科员到办公室主任,后来单位改制,她又当上了外贸公司的经理。
她老公跟她情况差不多,在农业局上班,一样是从农村考出去的中专生,两人的结合算是强强联手,珠联璧合,在各自单位都属于能人。
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小瑞,长得聪明伶俐,从小饱受宠爱,情商高,就是懒,不爱学习。
红姨夫妻俩各种招数都用尽了,报补习班,请老师上门一对一,小瑞勉勉强强考上高中,读完高中第一年高考200多分,啥大学都上不了,没办法又补了一年,第二次高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大专。
小瑞不爱学习,但女人缘好,人长得帅,嘴巴甜,出手阔绰,大专毕业就给红姨领回来了儿媳妇。
小两口性子差不多,都很懒,嘴巴甜,红姨夫妻俩趁退休之前,利用各种人脉,终于给儿子儿媳解决了工作。
小瑞夫妻生了两个孩子,虽已为人父母,但他俩还像没有长大的孩子,只管生,不管养。
除了去上班,小两口下班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回到家,一个窝在沙发上,另一个躺在床上,两人都打游戏,完全不管娃,也不帮着红姨做家务。
老两口苦口婆心劝儿子儿媳要自立自强,可都是耳边风,小两口消费观念跟他们不一样,他俩的工资基本月光,舍得给自己花,很少给父母和孩子买礼物。
现在红姨夫妻俩负担了一家六口的生活开支,还要负担孙子的奶粉钱和托费,小两口不愿掏钱,没钱花了还总惦记着父母的口袋,红姨两口子苦恼不已。
2 油田工作的钱叔
钱叔是我的邻居,应该也是60后,已经退休两年,他是油田的石油工程师,负责采集方案,监控开采,很有权的那种岗位,收入挺高的,听说年薪二三十万,具体不详。
钱叔的老婆很漂亮,没啥文化,听说初中没毕业,为了照顾家属,油田系统安排他老婆在后勤工作,每个月能领3000多的工资,老婆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曾经钱叔自豪不已。
钱叔的工作忙,长期在内蒙鄂尔多斯,家里全靠老婆操持,还找了一个保姆帮忙带孩子。
这两个孩子学习也不好,上的系统内部的小学,初中,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读的技校,但通过父亲的打点,都进入了石油系统内部工作,就是普通工人。
按理说进入油田这样的国企,即使是工人,收入还是不错的,但钱叔的小儿子不安心工作,迷上了电游,带点赌 博性质那种,把父母给买的婚房输掉了,还欠了几十万高利贷。
钱叔气得不行,但又没有办法,自己亲生的,烂摊子还得自己收拾,拿出积蓄给小儿子补上了窟窿,并让小儿子写上保证书,不许再去玩。
不争气的儿子掏光了钱叔的老本,尽管他现在退休了,但为了多赚些养老钱,他又跟人合伙做生意去了,本来退休之后,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好好享受生活了,但孩子不争气,现在又不得不出去干。
有时候,我见到他小儿子来看望他们老两口,感觉还是那种无所谓的态度,没钱了就来找爹娘要,他老婆心软,钱叔不给,他老婆悄悄给。
我身边的这两个家庭,按道理应该过的日子富足,完全有条件把生活打理好,但事实上却一地鸡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 依赖与独立产生矛盾。能干的父母经常过度付出,习惯了包办一切,习惯了这种“被需要感”,儿子女会陷入反抗加依赖的循环,心理学上把这种称为依赖共生关系。
其二 资源错配。有一项研究表明,当父母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子女身上,反而抑制了新家庭的成长,年老的父母过分帮扶儿女,子女的抗挫折能力越弱,习惯了依靠,心理上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其三 子女成长机会少。父母越能干,往往为儿女安排好一切,子女会失去很多锻炼机会,而相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斗志,缺乏竞争力。
所以,当你年老了,该放手就放手吧,不要过多插手儿女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已经成年,过得好与不好,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过分的托举反倒不利于新家庭的成长,而且把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拖入了深渊,真心没必要。
记住,该放手就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