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庞贝文物在广西特展看“西方伪史论”注定失败

发布时间:2025-08-10 05:43  浏览量:2

中国新闻网8月1日发表文章,主标题:庞贝文物特展如何揭开两千年前的东西方“隐形对话”?副标题: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陶少艺。

关于庞贝古城,熟悉西方历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遗址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庞贝城市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由于古城被火山灰掩埋,所以街道保存完整。除街道外,古城还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壁画、马赛克和公共建筑,如广场、神庙、浴场、住宅、商铺等,这些既展现了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又完整保存了古罗马时期的生活场景,为后人研究罗马帝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庞贝古城就是古罗马文明曾经存在的生动证明。

但“西方伪史论”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西方文明全是假的,西方历史全是虚构的。既然西方文明是假的,西方历史是虚构的,那么庞贝古城自然也是假的,也是虚构的了。打开互联网,随便在上面一搜,就会发现不少质疑庞贝古城文章,这些文章无一例外认为:庞贝古城一定是假的,一定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历史遗址。

庞贝古城

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陶少艺的观点怎样呢?陶少艺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说;

“庞贝作为罗马帝国地中海的商贸枢纽,通过葡萄酒等商品的出口与异域香料、奢侈品的进口,构建起横跨地中海乃至更遥远地域的贸易链条。”

显然,陶少艺并不认为庞贝是假的,是人为制造的历史遗址,庞贝不但真实存在,而且还是古罗马的商贸枢纽,经济非常发达。

陶少艺还说;

“庞贝展品虽未直接出现中国器物,但湿壁画中常出现人物身着丝绸服饰的形象,与古罗马文献记载的“赛里斯”(丝绸之国),揭示了中国元素的影响。汉代的丝绸曾风靡于古罗马社会的上层阶级,展览中的维纳斯湿壁画、尼普顿与安菲特里忒湿壁画,也有类似的元素。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的玻璃碗,经检测为钠钙玻璃,其成分特征与地中海地区同期产品高度吻合,是经印度等地转口贸易流入合浦的罗马玻璃器。此外,两地金器共有的焊珠工艺与镶嵌工艺,也反映了欧亚装饰美学的跨区域共鸣。这类的玻璃器和金器在南亚、东南亚的海路沿线均有发现。”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陶少艺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古罗马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古罗马时期,中国就与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帝国存在交往,东西方就存在密切的经贸交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由此,庞贝文物在中国的特展说明了什么?至于说明两点:

一、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将会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国家、区域的博物馆合作,通过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将历史回声转化为当代文明共生的具体实践。

二、“西方伪史论”注定成了不气候,注定不会被主流学术界认可。那种认为“西方伪史论”将赢得胜利,将西方历史和文明从此打入伪造与虚构的深渊,不过是某些人头脑虚无主义作崇,产生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梦呓和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