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家拥有从龙之功,为何兴起和覆灭都是如此迅速?
发布时间:2025-08-11 00:09 浏览量:1
对古代人来说,什么样的功劳可称得上最大?
自古以来,功劳最大的莫过于从龙之功,即扶持皇帝登上皇位。
一般而言,能立下这种大功的人,不仅本人能够封侯拜相,掌握大量的权力和财富。
即便是他的子孙后代,也大概率能够福泽连绵、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比如跟随刘邦建立汉朝的沛县老哥们,还有跟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凤阳小伙伴们。
这帮人原本都是普通人出身,要么是农民,要么是屠户,要么是小贩,顶多是个县里的小官吏。
在新王朝建立的时候,他们都拥有了非常显赫的地位。有封王的,比如卢绾; 有拜相的,比如李善长。
但老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你站的越高,则可能跌得越惨。
从历史上来说,很多立下从龙之功的家族,并没有太好的结局,薄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薄家的兴起
薄家,是汉文帝执政前期非常显赫的家族,它的兴起源于一个女人——薄姬。
薄姬出生于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父亲只是秦朝的一名不入流小官吏,后来与流落民间的魏国宗室女子结为夫妻,生下了薄姬。
薄姬还有一个同母弟弟叫做薄昭,读过一些书,但不多,略微有些学问。
原本薄姬是秦末乱世的魏王魏豹的姬妾,后来魏豹被杀,薄姬变成了汉军的俘虏。又靠着有些姿色,被刘邦看中收入了后宫之中。
在后宫之中,薄姬很长时间都没有受到宠幸,独守空房寂寞如雪。
直到有一次,刘邦偶然间听起其他两个妃嫔的谈笑,谈及了薄姬的往事。
刘邦陡然生起怜悯之心,这才临幸了薄姬,在她体内留下了生命的种子。
不久后,薄姬怀了孕,诞下了刘恒,这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
从薄姬诞下皇子刘恒算起,薄家的兴起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第二、吕后的荒诞做派。
刘恒是汉朝第五位皇帝,作为高祖皇帝刘邦的庶子,却最终能继承大统,还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本身经历可以说十分地传奇。
最一开始,刘邦的皇位是由嫡长子刘盈继承的,刘盈是皇后吕雉所生。
吕雉还生了一个女儿,被封为了鲁元公主,后来嫁给了赵王张耳的儿子张敖。
鲁元公主和张敖又生下一名女儿,叫做张嫣,后来被吕雉许配给了刘盈做了皇后。
也就是说,在吕雉“亲上加亲”的思想下,她的儿子和她的外孙女结为了夫妻。
这种事情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狗血且有悖人伦的。但考虑到这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也就可以略微理解了。
刘盈和张嫣血缘关系很近,所以一直没能生下孩子。
而且很可惜的是,刘盈性格柔弱寡断,不适合当皇帝,在位期间对国事的处理能力几乎看不见。
刘盈本就身体不好,又被母亲吕雉残害戚夫人的手段吓到了,仅仅做了七年的皇帝便一命呜呼了。
刘盈死后,在太后吕雉的操纵下,刘盈的长子做了汉朝的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前少帝。
这个前少帝原本是刘盈和一名普通宫女所生。后来宫女被吕雉派人处死,孩子被寄养在张嫣名下,假托为张嫣所生。
但前少帝偶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对吕雉产生了怨恨。此事传到了吕雉的耳中,前少帝也就此殒命。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吕雉又扶持了刘盈另一个儿子刘弘为皇帝,史称后少帝。
刘弘出生年月不详,以陈平、周勃等为代表忠于刘邦的朝臣们一直认为:“刘弘不是汉惠帝刘盈的亲生儿子!”
在此期间,朝廷的政事实际上由吕后所掌控。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吕后大力提拔了自己娘家人,把侄子和族人们安置到了朝廷各个重要的岗位,尤其是军队之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吕雉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同时,她也是古代封建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后妃。
论起权势来,吕雉仅次于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
第三、捡漏王刘恒得到了皇位。
俗话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人的寿命毕竟是有限的,没过几年,吕后也去世了。
趁此良机,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开国功臣们发动了“诛灭吕氏一族,还政于刘氏”的政变。
吕氏一族伏诛后,周勃等人在选谁做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难。本来嘱意齐王刘襄的,但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残忍霸道,颇有吕后的作风。
众大臣商议后,还是决定另谋人选。在经过仔细的考量后,被封在山西的代王刘恒进入了他们的眼帘。
陈平、周勃等人认为刘恒在朝廷中没有根基,又为人宽厚,在朝野之中的声望比较好。就算有朝一日当上了皇帝,也比较容易控制。
于是,由朝廷派来的使者来到了山西的代王府,准备迎接刘恒登基做皇帝。
当时朝廷发生变故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天下,作为一方诸侯,刘恒已经知晓了后少帝以及吕氏一族已经全被处死了。
在此情形下,刘恒面对迎接自己的朝廷使者时,心里是十分惶恐的。因为他认为如果跟着使者进长安的话,很可能就是凶多吉少的。
代国大臣中,和刘恒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不在少数,唯有宋昌力排众议道:“自高祖皇帝以来,江山稳固,天下人只会尊崇刘氏,故无需多虑!”
宋昌的官职是中尉,负责维持代国都城的治安,为人果断而有谋略。
刘恒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但还是不太放心,就去算了一卦,结果是是大吉之卦。这下子,他的心里终于安定了下来,决定前往长安登基。
但刘恒毕竟是汉文帝,历史上能排名前十的明君,他处事十分谨慎。
在动身出发的同时,刘恒做了三手准备,以防不测。
第一:带了为数不少的军队,可以说是把代国境内的精兵都带过来,只留下部分守卫边境的边军。
第二:他派了舅舅薄昭先行一步赶往长安,打探一下朝廷的真实意图。
第三:在离长安城五十里时候,刘恒又让中尉宋襄先为自己探路。
这里,不得不夸一下刘恒的谨慎作风,可谓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在三管齐下的万全准备中,刘恒顺利抵达长安,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大汉的第五位君主。
在这一过程中,薄昭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他成功打探到了长安城中虚实,为外甥刘恒的继位铺垫下坚实的基础。
等汉文帝坐稳皇位后,薄昭又奉命去代国迎回了太后薄姬。
凭着这两件大功劳,薄昭先后被封为车骑将军和轵侯。
要知道,薄昭的这个轵侯是有实实在在的封地的,位于轵县。在西汉时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第四、骄横不法,终于丧命。
但在此期间,薄昭犯下了三个错误,最终直接导致自己丧命。
第一个错误:收受周勃的贿赂,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二个错误:汉文帝要求诸位有封地的王、侯都得去就藩,不可以留在京城。薄昭作为汉文帝的舅舅,却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一直留在长安。
第三个错误:薄昭居功自傲,竟然擅自杀害了朝廷的使者。
有了就三个错误,即便是自己的亲舅舅,汉文帝也不得不拿他开刀了,否则自身皇位不稳呀!
在汉文帝刘恒接连两波使者的劝说后,薄昭终于顶不住压力,自杀而亡。
随着薄昭的去世,在汉朝初年盛极一时的薄家也就此衰败。
薄家,从薄姬生下皇子刘恒起开始发迹。等刘恒当上代王后,薄家就成为代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当薄昭帮助刘恒成功登上皇位后,薄家开始在整个汉朝境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从开始发迹到最终衰落,薄家一共兴盛了三十年。
五、结语。
在我看来,薄家的兴起和衰落都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薄家作为外戚,有着和皇帝亲近的天然优势存在。只要发挥正常。崛起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为何却又衰落的如此迅速呢?
答案就是五个字——看不清形势!
汉文帝继位之初,在长安城中几乎没有任何根基,只能依靠来自代国的这帮子旧臣来治理国家。
在这段时间里,即便薄昭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只要不触及底线,还是可以被原谅的。
但等到汉文帝十年,此时的皇帝已经全面把控住了帝国的所有脉络,朝廷内外都有他的心腹。
到了这种时候,薄昭依然还看不清形势,继续胡作非为的话,等待他的只有灭亡这一下场了!
薄家最初的地位并不显赫,只能勉强吃饱饭而已。然而靠着薄姬生下皇子刘恒,逐渐崛起。
等到薄家帮助刘恒登上皇位后,它的权势也迎来了巅峰。
可惜的是,这种辉煌并没有延续太久。当薄昭因为骄横惹怒了汉文帝时,薄家的衰败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说,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一定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