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院教育学院“爱之翼”:以爱为翼,托举童心向光而行
发布时间:2025-08-11 01:08 浏览量:1
青春三下乡(十五) | 山野间的星光:少年与热爱的诗篇(1)——宁蒗小少年系列
在西南群山的褶皱里,时光的流动似乎比平原更缓慢。但有些东西,却在这里生长得格外迅疾——譬如少年眼中的光,譬如心头燃起的火。当城市的孩子在琳琅满目的兴趣班中挑拣未来时,“滇鲁情深 ‘翼’同前行”实践团发现了这里的少年正用最原始的热爱,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了自己的鲜花。
国粹:西南山谷里的京韵回响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清亮的唱腔骤然划破山间的寂静。四年级的少年站在简陋的教室里,眉宇间透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笃定。他演绎的《铡美案》选段,在滇西北的群山间回荡着传统国粹的回响。“前面是公主的怒嗔,有满满的愤怒;后面是包拯的字字如铁”他眼睛亮得惊人,仿佛瞳孔深处燃着一盏长明灯。两种声线在他稚嫩的喉咙里交替,竟丝毫不显突兀,反而像两条交织的河流,一柔一刚,在这个瘦小的身躯里奔涌。没有戏服,没有锣鼓,甚至没有观众真正懂得他在唱什么。这个从手机里自学京剧的山里娃,却对百年戏文有着超乎寻常的领悟。“不用查手机,只看歌词就能知道什么意思,”他骄傲地说,“我爱唱词里的老故事。”
在他身上展现的不仅是艺术天赋,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觉醒。公主的怒嗔,包拯的正直,都在这颗纯净的心灵里找到了共鸣。这种文化自信如同一颗饱满的种子,在大山孩子的血脉中深深扎根,滋养着破土而出的文化认同。
图为宁蒗少年唱京剧。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足球:黄昏后的孤独修行
与京剧小少年不同,每个傍晚与足球形影不离的少年,则演绎着另一种精神图景。足球场上,他是最瘦小的那个,却也是最耀眼的光斑,那个早已磨得发白的足球,被他擦得锃亮。球像是长在了他的脚尖,每一次触球都带着精确的韵律,颠球、转身、踩单车、彩虹过人......那些对着斑驳墙壁反复练习的黄昏,那些膝盖淤青换来的娴熟技巧,和那些被夕阳拉长的孤独身影,构成了这个少年最珍贵的成长记忆。
“因为喜欢啊。”当被问及为何总是抱着别人的旧足球时,他仰起脸,阳光在他的睫毛上跳跃。话音未落,足球已轻盈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稳稳落回他的掌心。那一刻,他不是山里的孩子,而是自己的国王,脚下是疆土,怀中则是整个世界。
图为宁蒗少年踢足球。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热爱:贫瘠土地上的精神图腾
正与这片土地对“鹰”的图腾崇拜,这些少年正如起飞的雄鹰一般,对天空有着最真挚的热爱与向往,蓄势待发、直击长空。京剧与足球,一古一今,一静一动,在他们身上凭最纯粹的热爱达成了奇妙的和谐。两个少年的故事构成了一组精妙的辩证法:一个向上追寻文化根脉,一个向外探索身体极限;一个在传统艺术中安放心灵,一个在现代运动中释放激情,但他们都指向同一个命题——热爱的纯粹性能消弭环境的局限。
图为宁蒗小凉山学校雕塑。陈鹏飞 供图
图为孩子们上足球课的合影。姜李吉 李加爽 供图
这里少年的热爱,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石缝间倔强探头的野草,越是艰难,越是蓬勃。他们像暗夜里的星光,不仅照亮自己的成长之路,更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坐标。或许有一天,他们会走出大山,去拥抱更宽广的天地。但无论走多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身上将永远会带着这份山的坚韧和鹰的勇敢。
(通讯员 陈雪婷 陈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