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4A,关键在于如何推进,而非是否推进
发布时间:2025-08-11 07:00 浏览量:2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行业评论】英特尔,正处于成立57年来的关键时期。最近的财报发布都会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而2025年Q2财报更是让英特尔先进制程成为焦点。不仅如此,外媒关于先进制程的质疑和传言也接踵而至,一时间,英特尔代工在战略上的每一步都被放大审视。
此前,外媒对于英特尔先进制程的质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Intel 18A。然而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Intel 18A的进展仍然符合预期,在性能优化和良品率提升方面持续取得稳步进展。而且基于Intel 18A打造,并计划于年内发布的英特尔自家Panther Lake新一代处理器平台也正如期推进。
尽管面对危机,但英特尔从来不缺乏翻盘的底气。虽然IDM与Fabless的争夺在现阶段处于下风,但如果将历史的时间轴拉长就会发现,行业发展往往呈螺旋式上升,充满变数与机会。作为全球范围内依旧在坚持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在先进制程、封装测试等领域仍有机会,关键在于需要时间去重整资产,重建信任,这也是新任CEO陈立武上任以来着手去解决的问题。
·Intel 14A策略调整先进制程研发并未止步
那么“英特尔会放弃Intel 14A先进制程的研发与投入”的观点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曾经的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研发方面独树一帜,也因此,英特尔之前的做法是“我研发高水平先进制程,你用就行了”。而面对变化,英特尔也从不缺少再来的勇气。从新任CEO陈立武就任以来所推进的改革不难看出,这是一位颇具实干精神的CEO。他着手推动“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改革,直白说就是“你需要什么,我来推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同时调整Intel 14A策略,这意味着研发与资本支出更紧密地绑定外部订单。
但这种策略上的调整并不意味着英特尔会因为缺少外部客户订单就完全放弃Intel 14A这样的先进制程研发。对当前的英特尔而言,这种明确需求、可控投入的研发路径更为稳妥,避免盲目扩产带来的财务风险。这种策略其实很像早年新生代游戏本的制造模式。即用户提需求,OEM按照需求提供相应配置并进行制造。这种模式让厂商自身在成本和投资可控的同时,满足行业与用户的核心诉求,从而有的放矢。
此外,外媒的误解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英特尔此前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0Q文件中的这样一段风险提示:“如果我们无法获得重要的外部客户,也无法实现Intel 14A的重要客户里程碑,那么我们面临的前景是,继续开发和生产Intel 14A及其后续的尖端节点将不再具有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暂停或停止对Intel 14A及其后续节点的开发以及各种制造扩建项目的推进。”
其实经常炒股的朋友会更加清楚,股票风险提示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只是作为提示或警示给到投资者。英特尔的这一风险提示只是表明:在Intel 14A制程节点,因公司策略调整做出改变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未来Intel 14A遇阻,也并不代表英特尔就彻底放弃先进制程节点的投资与研发。
因此单从一则风险提示就判断英特尔放弃Intel 14A研发、放弃先进制程研发,确实是有失客观。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则风险提示不应被简单解读为“放弃”,而更像是英特尔在先进制程策略上的一次表态——它所传递的并非退缩,反而是对资源配置的重新评估,是在先进制程领域选择了一条更加坚定、务实的路径。
英特尔先进制程的故事仍在书写,眼下或许只是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