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转型与城市的软实力内涵

发布时间:2025-08-11 08:00  浏览量:1

胡键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软实力建设》,胡键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我的专业领域、研究对象从来就不是城市,城市只是我生活、工作、研究的环境,因此我写这本书实际上完全是业余之举,这本书也并非专业之著。正因为非职业也非专业,因而写作起来就没有任何负担,非常轻松。在写作中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到北京、从1949年到今天,关于城市工作的确有几次重要的转型。

城市的三次转型

城市的第一次转型是“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这次转型是因为革命胜利,党从长期活跃在农村到第一次正式进入城市,我们的确需要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这个阶段,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使城市成为物质财富比较充裕的地方。在相当长时期内,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确是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因此,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天际线也不断拉高。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城市以加速度的方式在发展,其中包括城市规模、城市高度,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等内容。因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城市秩序受到了冲击,出现了“城中村”现象等,这使城市的容貌很难与城市文明相一致。也正因为如此,城市建设开始第二次转型。

城市的第二次转型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城市产业水平的提升,破旧厂房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也包括对城市秩序的要求逐渐提高。于是,“城市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城市治理”的概念所取代,但城市拆迁中一些粗暴的手段和方式与“城市治理”的理念夹杂在一起;同时,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都进入快车道。因此,对“城中村”的治理,对城市秩序的治理,以及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某些不当行为往往被容忍,但城市发展中的矛盾有时也变得比较激烈。这也给城市治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即城市发展、经济发展与城市秩序、城市稳定之间很难做到平衡。这种情况最初或许是可以容忍的,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受到掣肘。这些问题促使城市进入第三次转型。

城市第三次转型的内容就是从经济城市向文化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转型。经济城市给城市塑造了高大伟岸的城市形象,但高大伟岸的城市形象如何才能在经受雨雪风霜中依然保持强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在城市的形象中嵌入思想文化的灵魂,也需要在不断老化的城市躯壳中赋予其技术的力量。硬实力的确能够让城市壮大,但思想文化才能够使城市永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技术则赋予了城市强大的活力。不过,人们长期以来对城市功能的理解主要是满足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却忽视了思想文化元素。因而,思想文化的元素在城市发展中长期没有得到重视。随着城市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经从物质财富转向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并举。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需要下,城市开始越来越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其内容不仅是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包括凝练城市精神、提炼城市品格、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等。

软实力是城市的内涵素质

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的内涵素质,这是城市吸引力的关键要素。但是,城市本身需要不断发展,那就意味着城市必须要充满活力。城市的活力至少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一是以年轻人而体现出来的城市年轻程度;二是通过发达的技术体现出来的城市发展活力;三是前面两者结合起来而产生的城市发展动力。换言之,城市的活力指数,除了年轻人的数量外,技术就是衡量城市活力指数最重要的指标。有年轻人同时也拥有先进的技术,但如果二者不能有效结合,那么也不能体现城市的活力。将年轻人与新兴技术有机结合,这样就会形成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巧实力”。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事实,首先,在经济处于低水平时期,城市软实力建设是可有可无的,也不可能得到重视。但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城市软实力建设就自然提上日程。有些问题虽然出在经济上,但解决问题的钥匙却在经济之外,特别是在软实力上。因为,软实力往往对经济具有重要助推作用,使经济发展走出瓶颈。

其次,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彻底告别了贫困,而当经济发展解决了贫困问题以后,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必然转向城市软实力的竞争。当然,城市软实力的竞争绝对不像城市硬实力的竞争那样显现和直接,城市软实力的竞争往往是无形的、间接的,突出地表现为世界各大城市都以发展文创产业来提升城市软实力。而世界各大城市发展文创首先都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的,要么是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要么是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活化”保护,最终都指向以历史文化来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来进行城市的战略传,从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更是城市的形象师,它雕塑着城市的内核却型塑着城市的外貌。

再次,城市实力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提高市民素质。一个城市不管有多发达,不管有多高大,也不管有多大规模,但如果市民素质大多表现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诚信缺失、责任感缺失、人际关系冷漠等,那么这样的城市是不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良好形象的。因此,虽然我们建设的是城市软实力,但实质指向的是市民素质的提升问题。城市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人的现代化。只有高质量的人才素质,才能确保高质量的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