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优化国际语言环境 助力“滨企创世界”

发布时间:2025-08-11 08:35  浏览量:1

8月8日,滨州市召开优化国际语言环境助力“滨企创世界”新闻发布会。据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裴梅介绍,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是国际交往语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一个地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的“门面招牌”,更是国际友人认识滨州、了解滨州、感受滨州的重要媒介。提升外语标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对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深远意义,是擦亮城市开放名片、助力“滨企创世界”的有力支撑。自2025年3月1日《山东省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以来,市外办主动扛起责任,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将规范外语标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能级的重要抓手,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深耕译介标准,夯实规范基础方面。针对标识译写不统一、不准确等问题,着力构建地方标准体系。一是编制发布《滨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聚焦交通枢纽、文化旅游、商业服务、医疗卫生、体育场馆、政务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提供权威、精准、实用的双语译写规范,为全市公共场所标识设置提供“滨州标准”。二是精心编译城市核心元素。目前,已完成涵盖35个地理标志品牌、7大类“滨州好品”、67项冠军产品及滨州市营商环境核心优势在内的130项多语种宣传材料,精准编译滨州特色元素。同时,市外办正在编译《外籍人士在滨工作生活中英双语服务指南》,旨在提升在滨外籍人士的便利度和归属感,持续擦亮城市“国际名片”。

在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全民共建方面。标识规范管理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一是利用“惠眼滨州”微信小程序,打造全民参与平台。常态化开展“规范外语标识 共建品质滨州”全民纠错行动,鼓励市民、外籍人士随手拍、即时报,高效汇集并处置错译、误译、破损标识,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良好氛围,目前,已从各渠道收集问题标识80余个。二是打造双语示范场景。在全市范围内,优选外向型企业、重点涉外服务场所等,设立外语标识规范化示范点。通过“样板引路”,为同类型场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为“滨企创世界”营造直观、友好的国际交往空间。

在强化机制保障,确保长效管理方面。为确保工作可持续、见长效,着力构建专业支撑与常态监管机制。一是组建“滨州外语标识专家顾问团”。依托山东航空学院等高校专业力量,汇聚外语、翻译、跨文化传等领域专家,为滨州市标识译写提供权威咨询、指导,系统提升外语标识规范化水平,为市政务服务中心修订校对外语标识60余个。二是将建立“市民巡访志愿服务队”。招募热心市民和专业志愿者,对全市重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进行常态化巡查、记录和反馈,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合力。三是聚焦企业需求,服务开放大局。始终将服务企业发展、促进对外开放作为工作的落脚点。规范、标准的外语标识是打造高水平国际语言环境,保障外籍客商来滨投资兴业的重要基础。市外办将积极对接外向型企业需求,将企业厂区、展厅、涉外酒店等纳入重点规范范围,旨在提升国际商务活动便利度,切实为“滨企创世界”提供语言服务支撑。

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共建。滨州市外办将以《规定》的施行为新起点,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持续优化滨州市国际语言环境,为擦亮滨州开放名片、服务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贡献外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