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遍了各国排放标准,得出一个结论:颗粒捕捉器将始终存在下去
发布时间:2025-08-08 16:46 浏览量:1
全世界环保,是不是应该由中国企业或者是中国人来承担?咱们今天聊聊这个问题。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机动车排放占PM2.5来源的15%,工业排放占比超过40%。
而我们现在却逮着机动车排放不放,国六标准这才进行了没几年,又出来了国七标准即将落地的消息。
最令人难堪的是,国六标准还有很多车企达不到,就只能搞出个颗粒捕捉器来应急。一旦国七标准落地,这些车企又该怎么办?
国6b标准已将颗粒物限值压到了0.003g每公里,相当于30粒细盐的重量,车企如果达不到,就只能采用魔幻操作 目前据我所知的有三种。
第一是把柴油车尾气处理系统硬塞进汽油车,也就是技术嫁接。
第2是虽然排放量在实验室达标了,可实际开起来油耗却暴涨,相当于每跑100多公里会多排1.5kg的二氧化碳。
第三是劝说车主每5000km就要花多少钱给车辆打一次吊瓶,维修工技师表示,这钱是值得的,总比以后赌了好。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以至于新标准出来这些年,可以不安装颗粒捕捉器,就达到标准的车企少之又少。
于是车主们为了确保自己爱车不受影响,有些会跑到高速公路上溜车,还有些人发现sp级机油可以延长堵塞周期,就大量买这种机油,甚至一些企业会提供颗粒捕捉器的摘除服务,当然必须要保密。
这就让颗粒捕捉器成了笑话,于是就出来了咱们本文一开始的说法,是不是世界上的环保就要看中国了?
但如果这么想,可就太冤枉我们中国的决策层了,因为我们的环保标准,一直都是跟着欧洲来的。
也就是说,欧洲人的环保标准比我们还要严格,只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从2009年起,欧洲就要求汽油直喷发动机车辆必须安装汽油机颗粒捕捉器,柴油车更早,欧4标准就有了,2005年就要求配备柴油颗粒捕捉器。
而且这样的政策一直延续了很多年,欧6标准进一步将颗粒捕捉器限制收紧到6×10¹¹#/km,并引入实际驾驶排放测试,确保颗粒捕捉器在真实路况下的有效性。
而最新的消息是,欧7标准将会进行革命性升级,该标准将会于2026年实施,并第一次将刹车片磨损颗粒,铁屑和轮胎微塑料纳入排放管控,覆盖燃油车和电动车。
我们想象一下吧,假如我们国家也在明年将这两项纳入管控,那么是不是又是骂声一片?
其实环保问题,各大强国都在搞,不搞的就是些弱国而已。我们羡慕欧美的蓝天,羡慕人家河流的清澈,现在国家想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为啥不配合?哦,还想白给啊。
哎,我知道我又得罪人了,可有时候实话总要有人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