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记者见面会在蒙阴县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11 09:13  浏览量:1

8月8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记者见面会在蒙阴县召开,现场参观“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并同部分市级优秀沂蒙“四雁”人才交流经验。

发布人

郭 万 蒙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方国明 市级优秀头雁人才代表,蒙阴县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阴县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吕大伟 市级优秀归雁人才代表,山东省蒙甜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牛庆花 市级优秀鸿雁人才代表,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王 锋 市级优秀雁阵人才代表,山东免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 万 (蒙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蒙阴县按照市级“四雁孵化”工程要求,围绕“果兔蜂菌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需求,通过搭建平台、分类孵化、政策支持、金融助力等措施,全周期、全链条培育孵化四雁人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构建孵化培育体系。坚持平台筑基、机制赋能的总体思路,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县级“四雁孵化”培育基地1处;按照“四具备”标准建设乡镇“四雁孵化”现场教学点16处、红色教育点1处;以培育基地、教学点为平台,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临沂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共享全市“双60”师资库资源,构建“1+16+N+60”的四雁孵化培育体系。

(二)以需定培分类孵化。聚焦“果兔蜂菌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需求,按照全市“百千万”培育计划,制定我县“十百千”目标,全年培育四雁人才近1200名(育强30名“头雁”、育精80名“归雁”、育优260名“鸿雁”、育壮800家“雁阵”)。目前,举办省市县乡各级培训班7期,分类别、分层次培育孵化四雁人才500余名(头雁43人、归雁46人、鸿雁257人、雁阵155家)。

(三)整合政策强化支持。构建市级“金七条”、县级“41项”支持政策落实机制,整合惠农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人才发展。联合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定向“职业化”培育41人,到镇村实践锻炼“融入式”培养10人,安排8名精英师傅“帮扶式”带动80名徒弟,聘任优秀雁阵人才担任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岗位式”锻炼20人。成功推荐4人评选“齐鲁乡村之星”,13家雁阵农产品入选全市“四雁工程”产品目录,6家合作社农产品入选全市“沂蒙强社”产品目录;组织陆鹿通、土土垚、康艾堂等25家雁阵企业的“四雁好物”参加山东好品进京展、蜜桃消费季特色产品展、沂蒙市集、刀郎演唱会等农产品展会11场。

(四)金融助力赋能发展。创新融资需求摸排、设计差异化问卷调查,构建信贷需求精准对接,落实“增信降息延期”政策,推进“四雁振兴类”贷款,1-6月份,全县“四雁振兴类”贷款22162笔、30.48亿元(合作社贷款864.3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分类孵化提技能。充分发挥好“四雁孵化”培育基地、现场教学点作用,充分利用好市级“双60”师资库资源,以四雁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化院地合作,坚持县乡联动,开展送教下乡,构建“基地课堂+现场实践”双向融合教学模式,完成培育孵化四雁人才1200名目标任务,锻造乡村人才队伍。

二是多元助力促创业。深化落实市县“四雁工程”政策,实施融合项目孵化、精英帮带孵化、目标激励孵化,促进四雁人才创业,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坚持“四雁孵化”与“产业项目”互融互促,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融合产业项目建设,搭建创业平台,扩大精英帮带,助力四雁创业。同时,创新探索推进桃产业“共富农园”、兔产业“四联共富”、农文旅“山水共富”等模式,以人才振兴助力产业发展,实现镇域经济、村集体、农民三方增收。

三是金融赋能强后盾。持续开展融资需求精准摸排、金融机构深度对接、高效放贷,实现融资需求精准触达与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做到四雁人才金融需求“有求必应”,力争全年四雁振兴贷突破45亿元,助力四雁人才创新创业,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答记者问

1

记者提问:百泉峪村作为第一批“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也是“两山”理论实训基地,请您介绍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方国明(市级优秀头雁人才代表,蒙阴县百泉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阴县泉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头雁教学点,今年以来,接待了各地培训、研学团队80多次,积极探索三方面实践经验为此交流分享。

一是坚持头雁领航。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凝聚民心,聚焦民意干实事。我们通过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凝聚发展合力、统一运营管理;通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为生态资源定价赋能、吸引投资。

二是精准找准路子。2004年,我们顶住质疑和压力,关停了12座矿山,带领党员群众填渣栽树80万棵,修复深坑蓄水成景,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开发农事体验项目等,发展乡村旅游。

三是善用政策支持。乡村发展离不开资源,更离不开政策赋能。今年,我们入选头雁领航教学点,带来了品牌效应和培训流量。通过上级政策的倾斜,有力支撑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振兴“三步走”战略,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响百泉峪生态旅游品牌,让共富的道路更宽。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

2

记者提问:作为归雁人才,您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又得到了哪些政策支持帮助?

吕大伟(市级优秀归雁人才代表,山东省蒙甜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企业确实曾面临资金不足、产品销售缺乏市场等困难。为了突破这些瓶颈,我们主要从三方面着力。

一是全力争取金融助力。积极申请了“四雁振兴贷”,有效缓解了公司融资难题,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二是积极对接项目支持。通过农业农村局,成功争取到了农产品加工示范项目和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的资质,获得了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多措并举强化产品推介。一方面,公司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四雁孵化教学点,我们的产品也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入选全市“四雁工程”产品名录,显著提升了品牌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农产品展会,直接面向市场推广,有效拓宽了销路,切实解决了市场开拓难题。我个人也先后荣获“沂蒙乡村之星”“齐鲁乡村之星”等荣誉,这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肯定,也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示范带动,依托我们的教科研基地,开展蜜蜂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扩大蜜蜂小镇的研学规模和影响力,努力把小蜜蜂做成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3

记者提问: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双60”师资库实操性讲师,您是如何示范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的?

牛庆花(市级优秀鸿雁人才代表,蒙阴县晏婴故里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在带动乡亲增收致富和培育新农人的探索中,我总结了三条核心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创新模式。我们构建了“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体系,通过帮助社员销售农产品、提供果品分拣包装等就业岗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升品质等综合举措,直接带动300多户村民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二是精准帮带。作为山东省农民大师和市四雁人才代表,我深入开展“师傅带徒弟”服务,每年定向培养15名学员,手把手传授技术、助、开店直播等电商创业全面技能。目前累计帮带学员30名,成功孵化出10名能独立创业的“电商娘子军”,为乡村电商注入鲜活力量。

三是示范引领。依托四雁师资库、教学点等多重平台,我每年10余次为鸿雁人才、高素质农民分享创业故事,点燃梦想;接待县内外20多批、超3000名学员实践学习;接待山农大、青岛农大、临沂职院等10余个高校团队、200余名大学生调研交流,努力将经验转化为更多人的前行力量。

下一步,我将持续发挥四雁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帮带更多新农人从事电商创业,带动共同致富。

4

记者提问:您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哪些四雁政策支持,带动联合社、合作社、农民共同致富的?

王 锋(市级优秀雁阵人才代表,山东免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四雁孵化”工程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持,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畅通金融资源。依托政策建立的融资需求摸排机制,我们获得了信贷支持,专项投入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借助政策推荐参与各类展会,并成功入选全市首批“四雁工程”产品目录,增强了公司的影响力。

二是人才培育支持。我们公司作为“四雁孵化”现场教学点,通过培育基地和院校合作资源,获得技术培训和“师傅带徒弟”帮扶,培养了一批养殖能手,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赋能产业升级。在政策支持下,我们创新实践,打造种养小循环示范区300亩,通过“主体种养小循环”模式,实现粪肥堆肥还田3000吨,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参与生态养殖,推动种养融合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