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不寻常!闰六月十八的民俗讲究,你知道几个?很多人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5-08-11 09:24  浏览量:1

历史上,传统节日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冠之上。春节的热闹、中秋的团圆,这些节日家喻户晓,人们也都知道如何去庆祝。

但你可曾留意过,在农历的闰六月十八,这个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实隐藏着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它就像一颗遗落在角落里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珍视。

在湖南靖州,有一座享有 “楚南第一峰” 美誉的飞山。每逢农历六月十八,这里便迎来了盛大的飞山庙会节。飞山对于湘黔桂三省周边地区的人们来说,意义非凡,是他们思祖祭拜的圣地。

天还未亮,通往飞山的道路上便熙熙攘攘,人们手持香烛,心怀虔诚,向着山顶进发。他们的身影在朦胧的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古老的朝圣图。

山顶的飞山庙,香烟袅袅,人们排着长队,依次在神像前虔诚地许下心愿,或求家人平安,或求风调雨顺,或求事业顺遂。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都与他们无关,此刻,他们的心中只有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庙会上,更是热闹非凡。舞龙舞狮的队伍穿梭在人群中,彩绸飞舞,锣鼓喧天。舞龙者们动作矫健,将巨龙舞得活灵活现,时而腾飞,时而盘旋,仿佛要直上云霄;

舞狮者们则配合默契,狮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或跳跃,或挠痒,或采青,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还有那传统的戏曲演出,演员们身着华美的戏服,粉墨登场,悠扬的唱腔在山间回荡,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让人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在遥远的嘉绒藏区,农历六月十八是特有的传统节日 —— 观花节。此时,正值夏日,草坝上、森林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宛如一片花的海洋。

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出发,他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仿佛一朵朵盛开的花朵融入花海之中。

老人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着生活的美好;年轻人则欢声笑语,他们追逐嬉戏,手中的相机不停地闪烁,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在花丛中穿梭,采摘着野花,编织成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

到达目的地后,人们纷纷搭起帐篷,炊烟袅袅升起。他们围坐在一起,吃着糌粑,品尝着香醇的咂酒,分享着生活的喜悦。

煨桑仪式开始了,人们将松柏枝等香草投入桑炉中,顿时,烟雾升腾,香气弥漫。他们相信,这袅袅青烟能将他们的祈愿传递给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五谷丰登。

随后,赛马、打靶等活动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骑手们身着盛装,跨上骏马,在草原上飞驰而过,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

马蹄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藏民族的豪迈与勇敢。打靶场上,射手们目光坚定,瞄准靶心,随着一声声枪响,喝彩声此起彼伏,展现出他们高超的技艺。

在闽台地区,农历六月十八是池王爷诞。池王爷,俗名池然,明朝南京人。传说他为拯救百姓免受瘟疫之苦,毅然吞服瘟药,最终化身于马巷。因其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被玉帝敕封为神,深受百姓敬仰。

这一天,池王宫香火鼎盛,前来膜拜的人络绎不绝。人们早早地来到池王宫,准备好鲜花、水果、香烛、三牲等祭品。

祭祀时,先点燃香烛,向池王爷神像深深鞠躬行礼,表达对池王爷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他们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许愿,祈求池王爷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事业顺遂。整个祭祀过程庄严肃穆,人们的脸上充满了虔诚。

神诞前夕,会举行做醮仪式。道士们身着道袍,在摆满各种祭品的桌子前后做法。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手舞足蹈,通过一系列神秘的仪式,为人们祈福消灾。

在北方的一些村落,农历六月十八有 “晒福” 的讲究。当第一缕晨光洒在墙头,家家户户就忙碌起来,将被褥、衣物搬到院里晾晒。

老人们深信,这天的阳光蕴含着神奇的 “月华之力”,晒过的东西能祛邪避灾,为家人带来安康。午后,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鹿,跟着长辈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挂起写有 “平安”“顺遂” 字样的红布条。

微风拂过,红布条随风飘动,仿佛是孩子们跳动的心愿,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飘向远方。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 “团圆面”。手擀的面条,粗细均匀,配上色彩斑斓的时令蔬菜,每一根面条都饱含着家人的关爱。

江南水乡的六月十八,则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傍晚,古镇的河道上,一盏盏莲花形状的河灯缓缓漂向远方。

这些河灯由竹篾精心编制成骨架,再蒙上一层轻薄的棉纸,中间点上蜡烛,微弱的灯光在水面上摇曳,如梦如幻。

人们小心翼翼地将河灯放入水中,看着它随着水流渐渐远去,眼中满是期许。老人们说,河灯带着人们的心愿去找月亮,月亮看见了,就会让日子如这河水般顺畅。

夜晚,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其中 “团圆饼” 格外引人注目。它用糯米做皮,软糯有韧性,豆沙为馅,香甜可口。

一家人围坐,长辈们笑着说:“饼要圆,家要全,日子才能蜜里调油。” 咬一口团圆饼,那甜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一直甜到心里,让人心生满足。

岭南地区在六月十八的 “尝新” 仪式热闹非凡。此时,早稻丰收,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田野里弥漫着丰收的喜悦。荔枝也挂满枝头,颗颗饱满,红得诱人。

人们把新收的稻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晶莹剔透的米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再配上新鲜的荔枝、黄皮果,摆放在桌上,先敬天地祖先,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祖先的庇佑。

然后,全家围坐,共享丰收的喜悦。主妇们还会精心煮一锅 “三圆甜汤”,桂圆、莲子、汤圆在锅里翻滚,热气腾腾。这 “三圆甜汤” 寓意着 “团团圆圆,连中三元”,孩子们捧着甜汤,欢呼雀跃,笑声在街巷中回荡,为这个节日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氛围。

让我们走进这些传统节日,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传承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或许我们无法完全复刻过去的庆祝方式,但我们可以将这些传统的精神融入到现代生活中,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