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精准诊疗 “保髋” “换髋”有标准
发布时间:2025-08-11 10:00 浏览量:1
今天我们聚焦一个与“行走”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髋关节疼痛,最近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接诊了两位患者,一位是32岁的女性,因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口服药物,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近一个月,逐渐出现左侧髋关节及大腿疼痛,出现跛行症状。另一位患者是58岁的长海县渔民,长期从事海产品打捞工作,近一年来出现双侧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已经开始影响工作生活。他们的病痛背后藏着哪些医学真相?如何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咱们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的两位专家做客演播室,聊一聊髋关节疼痛及其治疗技术的相关话题。
3D打印精准重建 髋关节“量身定制”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副院长 王本杰
这两位患者,一位是长期用激素的红斑狼疮患者,一位是潜水渔民,但他们的髋关节疼痛都指向了“股骨头坏死”,这正是股骨头坏死的常见非创伤性病因——激素性和减压病性坏死。
3D打印技术辅助评估和治疗在治疗此类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3D打印技术通过患者CT或MRI数据构建1:1髋关节三维模型,直观展示解剖结构,辅助评估髋关节周围骨缺损形态、软组织条件及假体适配性,精准评估后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术中通过3D打印导航模板指导定位和截骨,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精度。通过个性化模型和假体设计,解决了传统手术中骨缺损重建、软组织平衡等技术难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功能。
磁共振成像 髋关节疾病早期诊断“金标准”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医务部副部长 运动医学科主任 李瑞欣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承担着体重5-7倍的压力,一旦出现问题,症状往往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但“髋关节疼”并不等同于股骨头坏死,它可能是骨坏死、软组织损伤或其他关节疾病的信号。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典型信号需要从疼痛特点、活动受限和高危因素三方面综合判断。
磁共振(MRI),这是早期诊断的“金标准”。MRI能敏感捕捉到股骨头内的骨髓水肿、早期缺血灶,对I期(无临床症状)和II期(有症状但X光正常)坏死的检出率高达95%以上,还能精准评估病灶大小和位置(如前外侧负重区是坏死好发部位),直接指导保髋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我们反复强调:有激素、酗酒、潜水史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髋痛,无论X光是否异常,都应立即做MRI。
个性化治疗 “保髋” “换髋”有标准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需遵循分期化、个体化、多学科协作原则,核心目标是延缓坏死进展、保留自身关节(保髋)或恢复关节功能(置换)。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患者年龄、病因、骨坏死的分期、术前关节功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对于早期病例,处理方案可分为以下几类:
1. 优先去除致病因素
首要措施是消除直接诱因,例如戒酒。
2. 基础干预措施
包括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重、避免剧烈体育运动、调节血脂水平等。
3. 药物治疗方案
抗骨质疏松、改善循环等。
对于有明确髋关节症状的II期病例,可采用微创的手术方案(髓心减压技术)。
对于已经发生塌陷的(III、IV)期病例,是治疗的焦点和难点。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评估,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保髋手术(植骨、截骨等方案),或关节置换手术。